高效學習方法

第一是「交替學習」。就是一門課程的複習時間最好在 20-30 分鐘,然後就切換到另一門課程。

第二件重要的事是睡眠。大腦在睡眠時會整理記憶(像人工知慧,來回測試記憶,找出正確的位置存放,並清除不必要的記憶)。在快速動眼階段,加深我們對知識的理解,而非快速動眼階段,提昇我們對知識的記憶。

親愛的林瑋林瑄:

​ 這週好嗎? 爸爸很關心你們的健康,希望你們儘量不去人多的地方。如果必需去,也請務必戴好口罩做好防護工作。目前,這個地球上有 3/4 的人口躲在家里,經濟活動降到極低。上兩週,美國有 995 萬人申請失業救助。有銀行的經濟學家預估,全美將有 4500 萬人在此次疫情結束前失業,失業率將高達 32%. 爸爸擔心,全球的不景氣即將到來。

​ 爸爸常常在想,我們認為我們知道的,很多未必為真。像是我們一直自以為我們知道,自由經濟體制對比於社會主義體制的優越性。然說這一場疫情中我們看到,中國是第一個發生大規模傳染的國家,從最初對新冠病毒一無所知,以為是一般流感,到疫情開始時的人謀不臧,沒能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封城行動,加上醫療器材的不足,理論上中國應該受災最嚴重。不過奇妙的是,中國僅八萬多人感染,死亡三千多人。而且,爸爸的企業在 2/13 就已復工生產。到現在五十多天了,爸爸這邊大部份的人們都不戴口罩了。中國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失業、破產,沒有發生糧食問題…事實証明,中國不但能夠快速控制疫情,現在也可稱為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

​ 反觀美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這些老牌的歐美強國,明明有著比中國更多的時間和資源準備。但碰到這場疫情,只會亂搞扯皮。中國已經考過試了,題目跟考古題是一樣的,答案也有中國同學出了版本。但歐美這些「自由民主發達」的國家卻不約而同地考出了極差的成績 – 大規模的不合作、不戴口罩不關店、搶完手槍搶超商、搶失業(航空、汽車、服務業)、經濟迅速滑落。歐美國家醫療雖然進步,看醫生卻需花費極高的代價,一般的窮人是看不起醫生的。我們看到這疫情中,大量的窮人、老人被遺棄/放棄…孩子們,再想想,是不是很顛覆? 我們認為哪一種政體是比較強健的呢? 未來的你想要從事哪一種職業,才不會被類似的疫情所衝擊?

​ 不過爸爸今天倒不是聊疫情。最近大伯寫信,爸爸想起小時候半夜爬起來讀書的事。對照最近我們在練習的記憶法,爸爸發現,以前摸索出來的讀書方法,竟然很有科學根據。有一本書「如何學習」,作者是紐約時報科學專題的記者,以他三十年追蹤腦科學及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匯總所寫的書。

​ 本書第一部份是基礎理論,內容很像是我們上的記憶課,也講了信息的輸入、多種剌激和海馬迴的功能。不過他也說到,人腦至少有兩套記憶系統,一套負責潛意識的記憶、一套是意識的記憶。記憶不存在單獨的地方,而是沿著大腦皮層各個不同功能的區域來分布。

​ 記憶力好與不好,跟記憶的提取有直接關係。剛剛記下的單字或公式,過一會兒就想不起來,那麼你需要多練習記憶提取。大腦有個習性,越是提取它,它就會記得更勞固、讓你越容易提取(本書使用了「必要難度法則」)。這就是小卡片的用處,你一直問考問自己(提取,增加大腦的難度),就越記得住。還有分散式複習 – 像 Anki 一樣,分不同難度,每隔一段時間要再拿出不同難度的小卡片來複習,對記憶很有幫助。

​ 使用口訣和不同感知系統的記憶技巧,我們已經練習過,爸爸就不再多說了。有兩件事在本書有提到,爸爸覺得很重要:第一是「交替學習」。就是一門課程的複習時間最好在 20-30 分鐘,然後就切換到另一門課程。30 分鐘後,可以再切到別科或切回來。作者說大腦對於一個刺激,在 20-30 分鐘後效率會大打折扣(簡單地說,就是精神不集中)。與其如此,更有效率的方式就是換一個科目,讓大腦的重回高效運作。第二件重要的事是睡眠。大腦在睡眠時會整理記憶(像人工知慧,來回測試記憶,找出正確的位置存放,並清除不必要的記憶)。在快速動眼階段,加深我們對知識的理解,而非快速動眼階段,提昇我們對知識的記憶。人在睡覺剛醒來時,就像電腦重新開機,記憶效率很高。

​ 爸爸不是說,天天趟著睡是好的。而是利用短時間、半個小時的睡眠,對大腦就很有幫助。像在中午,睡半個小時的午覺可以讓大腦整理早上學習的東西,也可以讓大腦在下午運行地更好。爸爸以前學習並不突出,直到後來爸爸和大伯每天大概十點睡,早上兩點起床讀書到四點,再睡到六點起床上學。這種方式巧妙地讓大腦不過份運作。第一次睡眠可以整理和記憶整天學習到的東西。而清晨大腦的效率很高,複習的效果事半功倍。然後第二次睡眠又讓大腦「再整理記憶」一次,如此,充份利用了腦袋最高效的學習方式,使用短時間,得到大效果。另外,晚上能夠爬起來讀書的人,心志一般比較堅定(或是他有個意志堅定的弟弟)。這樣的人一般也比較不會認輸或放棄…

​ 不論如何,知道原理,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爸爸希你們多多嚐試、調整、利用方法讓自己的學習更高效。

愛你們的老爸

逼與不逼,都是問題

哈佛第二十七任校長 Mr. Summers 談教育。他說,良好的教育意味著讓學生們能夠理解人類如何思考、能夠探究自然世界和人類社會的運作、能夠欣賞美、思考人性與情感。好的教育讓人不斷提昇自己,學習新知識、改善思維方式。通過思考、推斷、討論、辨論、分析、研究數據…不斷去接近真理,並樂在其中。

親愛的林瑋

​ 收到你的來信,爸爸很開心。這幾天南通市早晨的溫度已經低到 0 度左右,來自北方的冷風呼呼地吹來。不過,爸爸已經摸清楚對待這種寒冷天氣的方法。衣服沒有穿很多,但只要穿得有技巧,就比較不會冷了。

​ 從物理的角度來看,人類會冷,是因為身體正常產生的熱量,比發散出去的熱量少。那麼熱量如何散逸出去的呢? 是了,熱用三種形式:對流、傳導、幅射,從高溫區流到低溫區;溫度的梯度越高,熱的流動越快。在正常的情況下,傳導的效率大於對流、對流大於幅射。

​ 我們穿的有技巧,就是找出一個有效率的方法,把熱封在衣服裏面,減少身體的熱,藉由傳導、對流和幅射散逸出體外。你可檢查自己的每個單位面積的「衣服量」。譬如,你的胸口有三件衣服保溫,但你的脖子只有一個領子口;或是你只穿了一條尼龍襪;或是你的整個頭部,面積很大卻沒有「衣服」,那麼當室外很冷、溫度梯度夠高的時候,熱就會加速從這些防守不佳的位置流出,而身體就會發出冷的訊號。

​ 科普完畢,爸爸問你兩個物理問題(非搞笑…)。第一個問題:你現在穿了兩件衣服,但你覺得很冷。你櫃子裏有一件排汗衣,在其他情況不變的狀況下,你加穿了這件排汗衣,那麼,你會覺得比較暖,還是你會覺得更冷? 第二題,你有一件貂皮大衣,你認為,貂毛應該穿在外面,還是在裏面,才是更保暖的穿法?

​ 最近爸爸聽到一個演講,是哈佛第二十七任校長 Mr. Summers 談教育。他說,良好的教育意味著讓學生們能夠理解人類如何思考、能夠探究自然世界和人類社會的運作、能夠欣賞美、思考人性與情感。好的教育讓人不斷提昇自己,學習新知識、改善思維方式。通過思考、推斷、討論、辨論、分析、研究數據…不斷去接近真理,並樂在其中。爸爸覺得,他講的十分有道理。

​ 另外一件事,是最近一則關於教育的新聞,爸爸覺得很有趣,摘錄如下:


01

前几天,好友芊芊入职了一家新公司。

部门里的几个同事,在一家很有氛围的西餐厅给她开了个欢迎会。

餐厅里有一架诺大的白色钢琴,在柔和的灯光下格外显眼。

席间,喝了有几分醉意的一个女生,在众人的怂恿下,上去弹奏了一曲。

女生柔弱纤细的手指飞快地在黑白琴键中跳跃,优雅的钢琴声如行云流水般,令人陶醉。

芊芊对我说,当时的她,就坐在下面,看着弹钢琴的那个女生,又羡慕又后悔。

7岁那年,她也曾一时心血来潮,缠着父母给她报钢琴课。

然而,学了不到两个月,就嫌每天练琴又枯燥又辛苦,哭闹着不去上课。

父母也从来不逼她,于是,她的成长,只留下了满屋子的“无用之物”:

一架钢琴,一把吉他,两幅破旧的乒乓球拍;一套跆拳道服,一双滑轮鞋,三盒没用过几次的水彩颜料……

她的所有兴趣,全都以虎头蛇尾告终。

到这个年纪,她仍一点特长都没有,唯一擅长的就是在手机游戏里打排位。

她只能羡慕地坐在台下,看台上的人大放异彩,为别人的表演鼓掌。

有时候,逼孩子一把,真的很重要。

蔡康永曾经说过: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

有远见的父母,都会逼孩子一把,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看到更美的风景。

02

《向往的生活》有一期中,请来了女星 Angelababy 和小提琴家吕思清。

看着吕思清老师将小提琴拉得婉转动人,Angelababy 羡慕不已。

演奏完后,她私下问同样会拉小提琴的刘宪华:

“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

刘宪华回答说:“对,被逼着。”

“那你小时候愿意吗?”

“我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就一直不想拉,然后我就参加了第一个比赛,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了。”

Angelababy 又问:“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

“非常非常感谢。”

Angelababy 叹了口气,画外音说:“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


​ 好了,現在假設你結了婚生了孩子,你會逼著孩子學習數學、音樂、或是武術嗎? 如果孩子不喜歡,那麼你會逼著他學習或是就此放手呢?

愛你的爸爸

改變思維,走出自己的傳說

「富爸爸」說,收入 = 能力 X 影響力 X 工具。第一個 factor 是能力。在其他的條件不變下,能力比別人強,收入會增加。「富爸爸」還說,你的思維方式造就了你今天的樣子,許多人計劃假期比規劃人生還要充分;很多事、很多決定我們總是不斷問別人,想得到別人給你的答案,卻忘了自己手上就有地圖,只是沒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

親愛的林瑋:

​ 恭喜你考上了機車執照。有了執照,應該要有台機車讓你爬爬躁。普通的二手機車,可能需要台幣三萬元。我們繼續來算,上了大學,一些生活必需品、衣服、營養均衡的食物、甚至跟同學去看電影、跟女友出去都需要錢。如何建立一個金錢觀,用好的方式得到(甚至存到)足夠的金錢,應該是現在的你所需要的。

​ 書架上有一本書「富爸爸窮爸爸」你可以看看。作者叫羅伯特.清崎,他的親生爸爸是哈佛的博士,後來在省教育廳工作,是個標準的中上層階級,不過這個爸爸永遠在他個人財務問題中掙扎,過世的時候只留下一些待付的帳單。另一位爸爸是他的好朋友邁克的父親,白手起家,後來成為夏威夷最有錢的人之一。兩位爸爸都是夠聰明、夠努力的人,為什麼結果如此不同? 爸爸覺得,錢有點像空氣,空氣少的時候你需要小心地小口呼吸;空氣夠多的時候你就可以自由地正常呼吸做自己。空氣再多其實對自己也沒啥大用,應該回到社會做更有意義的事。大伯和爸爸已經計劃,只留下我們退休後需要的錢,多的部份,會用爺爺奶奶的名字組織一個慈善基金會。至於你和林瑄,未來想要如何呼吸,想過哪一種日子,得靠自己努力。

​ 我們先稍微算一算,在大學開學之前,你得付清學費,假設 2.5 萬,買一台二手機車 3 萬,買幾件衣服、生活日用品、一雙運動鞋,算 5000 好了,那麼就是 6 萬。到了大學,每個月的飯錢,一天算 150,三十天要 4500。加上宿舍費 1000,衣服和日常用品 1000,每個月回家一次 1500,跟女朋友聚二次共 2000。每個月的固定支出就接近一萬。機車今年買了,明後年還有手機、電腦、書本、補習、申請國外大學。一年下來差不多要 20 萬…吼,很硬啊!! 對大部份的人來說,這個「錢不夠用」的惡夢會不斷發生。爸爸的同事月薪 2.5 萬,要負擔房租每月 7000、水電瓦斯 1000、吃飯錢 6000,要跟女友約會 3000、跟同事朋友聚會2000、買衣買鞋日用品什麼的再 1000~2000。過年過節紅白禮金加上來,就成為標準的月光族甚至開始負債。結婚之前為婚紗婚禮婚戒發愁,結婚之後為車貸房貸發病,生了小孩奶粉尿布幼兒園的花費令人發瘋。

​ 一位爸爸的同事,選擇在下班後,去 7-11 商店做兼職時薪工。加上來回路程,每天多花三個半小時,賺取一個月大約 9000 的收入。但問題是,他晚上的睡眠不足,上班時常常沒有精神,有時工作沒做完,需要加班時也不能配合。時間久了,公司對他的能力不放心,重要的工作不可能讓他負責,每次談升官、加薪就沒了他…另一位爸爸的同事,選擇在家中自學英文、學電腦、學管理。雖然從基層做起,但很快展現出他的學習力與活力。他英文不錯,有外國客戶來看產線就由他帶領解說。慢慢的,他的能力越來越強,會議時常常能夠發表有深度的看法,也獲得了主管的信任,把好的專案交給他。時間再長一些,公司覺得他展現出很好的潛力,應該培養他做為重要的接班幹部,於是他很快升了官、加了薪,也得到不錯的紅利。為了留住人才,公司還送他去中山大學唸 EMBA 拿到了一個學位。

​ 爸爸在職場二十多年,也擔任海外子公司的總經理。對企業來說,人才是資產,人力是負債。多數企業裏只有 10%~20% 是人才 – 公司給他錢、給他房子車子,想辦法留他在公司幫公司賺錢。其餘的人可有可無,走了就再召一個,也許還可以省些錢。公司一年賺的錢就這麼多,能分的錢更少,只能用在刀口上。賺來的錢主要還是要給董事和股東,如果他們不滿意,總經理就下台一鞠躬。即使最會賺錢的台積電,分的錢也不可能人人滿意。生意不好的時候,很現實,選擇很簡單很殘酷:只留住人才,讓可有可無的人力走路。

​ 「富爸爸」說,收入 = 能力 X 影響力 X 工具。第一個 factor 是能力。在其他的條件不變下,能力比別人強,收入會增加。「富爸爸」還說,你的思維方式造就了你今天的樣子,許多人計劃假期比規劃人生還要充分;很多事、很多決定我們總是不斷問別人,想得到別人給你的答案,卻忘了自己手上就有地圖,只是沒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爸爸覺得,在人生的剛開始階段,要想辦法投資自己的能力。每一年學習一項技能,十年內就一定看得出來你與別人的不一樣。能力的建立剛開始比較難,需要花比較多時間來練習。能力建得夠多時,會開始觸類旁通,越來越好學、越學越快速。

​ 爸爸曾經給過你一個檔案,叫做 Webber’s Adventure,希望你還留著。你曾經問爸爸,為什麼要這樣給錢,為什麼要用錢衡量一切? 爸爸當然可以,像大部份的富爸爸一樣,每年給你 20 萬,讓你過上夠富裕、無憂的大學生活 – 很多富二代,就是這樣子,一路走向腐爛。或者,爸爸也可以像部份的窮爸爸一般,最多幫你付學費,其他的就由你自己來想辦法 – 其結果很可能會是,你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當家教、去 7-11、加油站浪費時間精力…這兩種都不是爸爸的風格。爸爸選擇用 Webber’s Adventure,為你增加的每種能力計價。當你達到某種能力時,爸爸給你獎勵,讓你無後顧之慮,也更有時間精力充實自己所需要的下一項能力。事實上,這個社會就是這麼做的,每多一項能力,在其他條件不變下,你的收入將增加。爸爸很希望你在資源豐富的學校裏,學習更多能力和技巧。除了語文、學業、女朋友,你需要建立教授、學長學弟的資源圈、強化你的領導力、學習音樂、運動和電腦。在建立這些能力的同時,手上也能有足夠的錢,讓你在寒暑假,跟同學朋友到國內外自助旅行,增加你的視野、習練你的能力。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去餐廳、去 7-11、去加油站去賺辛苦錢、學生存的能力。但,如果你只想學生存,那麼為何上大學,為何學習物理? Anyway,選擇在你的手上,爸爸永遠會尊重你的決定。然而,爸爸還是要請你注意,由於你學的是物理,學業成績相當重要,不可輕乎。

​ 如果你也同意爸爸的想法,我們甚至可以把 Webber’s Adventure 做一些改變,增加或減少項目或是獎勵的金額,你可以提出你的建議做法,我們來討論 – 未來的你也要學習如何跟你的老闆提資源、提需求、提薪水和職位,我們先練習練習。最後,如果爸爸可以建議你,在開學之前還有三個多月,你可以利用假日,去找你以前的師父學習兩套拳(2 萬),自己學 python 和練習一、二曲鋼琴 (2-3 萬),每個禮拜跟爸爸寫 600 字以上的信件(一萬二),你可以教教爸爸物理,尤其是暗物質相關的理論和想法,或者談談你自己想要的工作、甚至問爸爸一些問題。這樣在開學之前,你手頭就有五、六萬元,買台摩托車還有剩呢…如何?? (BTW, 這段時間申請學校的書信往來,爸爸算你四封信是合格的,你已經有4000在帳上了,恭喜恭喜,加油加油!!)

​ 「富爸爸」說,窮人為錢工作,而富人讓錢為他工作。因此富人越來越富而窮人越來越窮。那麼,我們該如何達到「讓錢為你工作」的財富自由呢? 爸爸下次再跟你聊聊,到達財務自由之路。

愛你的爸爸

Webber_adventure

學習與效率

又能唸書又能玩,關鍵就是把效率和效能提昇、把時間安排好。先講效率的幾個大原則:

刻意練習:你會的東西,不用一學再學,把時間花在思考、破解你不會的題目或是請教會答題的人。

五十分鐘原則:人類專注學習的時間,通常在五十分鐘左右。超過五十分鐘,專注力就會變差。

親愛的林瑋:

今天好嗎? 最近跟朋友聊台灣和大陸大學的事情,他們有提醒我,對於金融或工程專業、拿到碩士學位就進入市場工作的話,大陸的確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如果想走學術,大學畢業後準備去美國或英國就學或就業,那麼來大陸上大學也許並非理想的方式,因為會讓你難以申請到英美頂尖的研究所。其原因是美中衝突,美國頂尖大學擔心科技機密被中國人學走,所以已經開始限制學校和可以就讀的名額。在這個情況下,從台灣畢業的學生,申請美國研究所會相對容易得多。

今天,爸爸想跟你聊聊效率的事情。我想,你一定有少部份同學又會玩、讀書又讀得很好…在你進入像台大這樣學校之後,你會發現這類學霸很多。幸運的是,運用爸爸教給你的技巧,加上你的調整,你將成為學霸之一。爸爸上大一時,跟你大伯住在一起。在大伯的錯誤指導下,成績很不理想。不過,經過觀察和思考,爸爸不單是多媒體研究社社長、西洋劍隊副隊長、手球校隊隊員,也是系上書卷獎的得主。在感情上,你知道的,我大一交到的女朋友,後來變成了你媽…

又能唸書又能玩,關鍵就是把效率和效能提昇、把時間安排好。先講效率的幾個大原則:

  1. 刻意練習:你會的東西,不用一學再學,把時間花在思考、破解你不會的題目或是請教會答題的人。

  2. 五十分鐘原則:人類專注學習的時間,通常在五十分鐘左右。超過五十分鐘,專注力就會變差。好的作法是閉上眼睛一方面做一做眼球運動,另一方面用自己的話,把剛剛讀過的東西,用自己的話教自己一遍。或者,小睡一下讓大腦自行調整神經元配置。基本上,同一個科目,千萬不要一次 K 書超過兩個五十分鐘。簡單地說,唸書要少量多餐才有效。

  3. 預習力量大:建議你每天早上很規律地在六點就起床,拿出今天的課表,看一看上次上課的筆記,並很快地掃一遍今天要上的章節,你不用一個字一個字很仔細的讀,只要大略把章節看過去,把你不了解的部份做個記號,在今天老師上課時,特別注意老師如何解說…基本上,老師上課時都會問一些基本的問題,如果你有預習,很容易答的出來,這會讓老師特別注意、喜歡你。這樣,當你有一些問題轉不過來時,去問一問老師是很妥當的。

  4. 跟教授、學長打好關係,考古題一定要拿到要練習。事實上,教授是很喜歡跟學生在一起的,因為他們可以從學生這裏得到教學的反饋。還有,優秀的學生會是教授壓寶的對象。一個是可以做他的碩士、博士生(幫他做研究),另一個,如果優秀的學生未來有好的工作,也會是學校或系上重要的贊助者。對你來說,從教授那可以得知最新的研究題目、最合適的方法…甚至,未來就業的情報或人脈。

  5. 妥善規劃自己的日常生活,每天,包括假日都要有規律的作息,不要睡懶覺或是「爆睡爆不睡」(像爆飲爆食),人一旦生理時鐘被打亂,就會非常不效率,儘管睡的時間長,但精神不易集中,也很容易覺得累。而且,睡懶覺的人意志力會很差,做事無法堅持…星期六早上起床可以出去運動,或者跟朋友到處去玩。星期日,早上要把下一週的事情想一遍,安排一下時程,然後可以去做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比較靜態的事情,像看場電影、彈彈鋼琴或去圖書館看課外書籍雜誌、寫封信給爸爸什麼的…這樣,星期一會活力滿滿、從容地迎接挑戰。

關於規劃自己的生活,爸爸考你一個問題:爸爸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喝杯溫水著運動服後,到樓下小區走一個小時。07:20回到家,想要做以下的事情,並在 07:40 做完,爸爸該如何安排呢?

07:20~07:40 (07:45 要出门)

沖澡(3min)

泡麥片(沖1min + 等5min泡軟降溫後才能吃)、吃麥片 (1min)

吃水果(0.5 min)

刷牙(4min),刷牙後就不能再吃東西了…

看行程 + 著裝(2min)

看、聽新聞(20min)

上厕所(5 min) – 注意上完廁所不能直接洗澡或刷牙,會臭…

整書包(1min)

關水電、穿鞋、出門(0.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