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Virus 看強國衰亡(III)

過去十年,同樣在西方社會裏,信奉「天主教」居多的民主國家,像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墨西哥、巴西等等,其國力大體上輸於信奉「新教」(或「基督教」)的國家

親愛的林瑋林瑄:

這週好嗎? 先謝謝林瑋幫奶奶安裝閱讀的軟體。奶奶的眼睛不能久看,有這樣的讀書軟體可以讓奶奶用耳朵聽書。爸爸也是一樣,最近視力變化很大,有時候看書也沒多久,近的東西就會變模糊。前幾天還特別去眼睛行,配了 100 度的老花眼鏡,但是很麻煩,戴上老花眼睛之後,遠一點的東西就看不清了。唉,年紀真的大了,還是得服老。

如同爸爸(也是所有擁有一顆正常腦袋的人)所能預測得到的,美國在開放經濟之後,新增新冠肺炎的人數,以創記錄的方式向上暴增。看到下面這張圖片嗎? 那條優美的藍色線條、一直往上衝的,就是美國染疫的人數,目前已有 250 萬人,並且有 12.5 萬人死亡。為什麼染疫的人那麼多呢? 因為我們測的多…嗯,這樣的邏輯很新奇,居然還有那麼多人信,十分神奇…有一本書叫「反智主義」- 爸爸覺得美國人已深陷其中。

美國的情況,如果從 3/19 起算,到今天 6/28 已經超過 100 天了。疫情最早在中國武漢發生,從封城到解封,武漢總共用了 75 天。解封之後的武漢城,也沒有從內部再發。其他的中國城市,從武漢發生之初起算,也大多在 60 天內恢復了正常。

從疫情控制的能力,爸爸看到了一個虛偽、虛弱的西方社會。2014年 David Brooks 在 New York Times 中寫到:「蘇聯的解體帶來了西方民主自以為是的時代。但現在,西方的民主政府已經腐敗不堪了。」民主凌駕於一切是很可怕的。選民選出一個「從來沒聽說過的人來當自己的領袖」。美國英國的大小金毛、菲律賓的杜老大…這樣的情況簡直算是民主社會的流行病。人們覺得,一場選舉就能讓他們晉昇為民主國家。其實,選舉不會「自動」建立一個健康的制度,而往往變成腐敗領導人的踏板。那些靠漫罵、欺騙而當選的領導人,往往只能做做小事。大事的爭議多,做起來困難。爭議多的傷選民。而做困難的事,若是失敗就顯得自己無能。那麼,聰明的民選領導人,最佳的策略是端出他們最擅長的忽悠、開開空頭支票、成天打打嘴炮、罵罵人、甩鍋推責…重要的事情,反而是鏟除反對者,或是放消息抄高股票「衝經濟」,才符合他們的利益。

我們該問的是,「中國特色的自由民主」和西方國家的自由民主到底有何不同? 表面上看到的是,大家都可以上街、工作、吃館子、看電影,好像沒有什麼很大的不同。但爸爸的觀察發現,整個中國體制上最厲害的,其實是中國的執政黨。跟其他國家的黨派不一樣,在中國,只有最精英的階層,才能入黨籍、才能進到政府部門工作。他們定期對黨員進行再教育,讓所有黨員知道最新最近的政策重點。他們設定 KPI,檢視地方上的領導者對政策的解讀和執行。也透過不斷競爭、撕殺,篩選出深謀遠慮、有魄力、有魅力的領袖。看到了嗎? 西方政黨要「討好」黨員。而在中國,擠破頭都入不了黨。有一個 OKR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的管理方式,我看,中國共產黨才是專家中的專家。 

就好像城鎮裏的兩個餐廳,「西方餐廳」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有著最高檔的食材和廚師 – 最先進的技術、悠久的發明、創新、最好的大學、人才、最高的收入水平…但是,走進「西方餐廳」,會發現老闆、經理人三天兩頭在更換。政策今天說東明天西。那些領班、大堂、廚師、洗碗工人,都是一些只會忽悠、打打嘴砲的服務員。看上去還蠻厲害,真正發生大事的時候,往往就顯露出訓練不足、經驗不夠、執行力不佳的缺陷。

「東方餐廳」就不一樣。這是一個擁有古老文化的餐廳。雖然百年前被烈火燒去一切,但最近幾十年重新打下地基。剛建好不久的「東方餐廳」,每個服務的角色都受到最嚴格的訓練,經過殘酷的競爭後勝出(為求節約,輸的人變成了花肥…)。也許餐廳的裝潢不是頂好,食材也不高檔,但他們在高明的策略下,用一致性的搭配、絲絲入扣的流程與用心的服務,讓整個餐廳的「戰鬥力」更上一層…新開發的幾種菜餚,像「5G菜」「高鐵菜」「衛星菜」「人工智慧」等等…已嚴重威脅到「西方餐廳」的領導地位。

那麼,親愛的林瑋林瑄,你認為哪一個餐廳會勝出呢? 空有好軍隊、先進的武器,但領導者是笨蛋的例子,歷史並不少見,戰爭也往往以失敗告終。

西方的政治結構是建立在成熟的民主制度和人民素養的基礎之上的。爸爸觀察到,過去十年,同樣在西方社會裏,信奉「天主教」居多的民主國家,像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墨西哥、巴西等等,其國力大體上輸於信奉「新教」(或「基督教」)的國家:英國、美國、澳洲、紐西蘭。爸爸認為,新教徒擁有更高的敬業精神、勤奮度和進取心。但是在這些西方的民主國家中,現在的領導人忙著取悅選民,爭取更短的工作時間和更好的社會福利。而另一邊,亞洲的新興經濟體,正在產生更多受過良好教育、積極進取又任勞任怨的人民。這兩個陣營的實力消長,不言可喻(或「預」)。

繼續講我們的故事。在「東方餐廳」和「西方餐廳」中間,有一個很小很小的雜貨店「台島雜貨」。店老闆是在百年前,當「東方餐廳」燒毀的時候,從「東方餐廳」分離出來的。在「東方餐廳」生意不行的時候,「台島雜貨」憑藉勤奮的工人和不錯的教育,受到「西方餐廳」不少的照顧,也因此比「東方餐廳」發展的更快更早。不過因為地理位置和資源,現在的「台島雜貨」只能賣一些重要的調味料,做做貿易,供給「西方餐廳」和「東方餐廳」兩邊。「東方餐廳」對於從自己分出去的「台島雜貨」勢在必得。但又擔心會跟「西方餐廳」- 這個長期為「台島雜貨」撐腰的組織,產生過大的衝突。因此過去數十年,倒也相安無事,反而讓「台島雜貨」兩面逢緣,獲得不少利益。但是現在「西方餐廳」對「東方餐廳」發動了搶客戶的價格戰。「台島雜貨」的未來會如何呢?

結局在短期可能有三個:「東方」勝、「西方」勝以及兩者打平。但歷史告訴我們,長期定有一方勝出。那麼林瑋林瑄,其實只需要簡單的推理,最後誰勝出的答案不難猜。

爸爸看中國的歷史,從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經過唐朝後的五代十國…在短暫分裂之後,中國從來都走向了統一,沒有例外。英國歷史學家 Arnold Toynbee (他的姓很有趣,是玩具和蜜蜂)在其著作 A Study of History (這邊翻譯「歷史研究」)中,列舉了31個曾經存在的世界文明,並對於文明的起源、成長、衰落和解體做出綜合分析。

他對中國歷史的看法是這樣的:「近代中國社會是遇到一個文明社會軍事集團。由於中國的文化停滯不前,與處於蓬勃發展、正在成長期的西方文明碰撞,結果當然不是後者的對手。洋務運動、百日維新、到後來辛亥革命就是中國文化的應變。」「中國社會是文明特徵保留最完整的樣本,其原因在於中國文化的獨特統一性」。中國會把所有新的觀念、或技術哲學,不斷轉化、整合、然後統一到中國文化的元素內。佛學就是如此,印度佛教的傳承,是唯物主義的小乘(有部哲學),到了中國,只經過一段不長的時間,就發展成為大乘的唯心主義。中國人整合了儒釋道三家,成為雖然不同,但很難分開的傳統。「統一是一個宿命般的、帶有終級意義般的中國文化。」儘管統一本身並不能保証政治和經濟的發展,甚至作者 Toynbee 也無法確認統一到底是「目的本身」還是「達到目的的手段」。中國人最害怕、最不願意、最討厭也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分裂」。然而,在中國作家吳曉波的書中指出,統一的中國文化,就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背後站立著三個另人生畏的「怪物」 – 集權、獨裁、專制 (其實爸爸不大能分出這三者的區別…)。

親愛的林瑋林瑄,爸爸很希望是爸爸想錯了。但爸爸認為,台海在未來的十年不會平靜。林瑋的選擇很好,去做一個傑出的物理學家吧。大學之後就出國唸書,去哪一個國家自己決定,拿到博士學位之後就在國外發展暫時不要回來。至於林瑄,爸爸希望她也能立下高遠的志願,好好唸書,為自己、為家族、為社會做貢獻。人活一輩子也該做出幾件不一樣的事。至於追求小確幸、照顧貓貓狗狗的,年紀大了,退休之後幾十年,過的差不多都是這樣的日子,是會很煩、很煩、很煩人的。努力吧,變化正在發生,未來難以預期,我們必須做的,就是把自己準備好,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至少也要能堅強地活下去。改變是風險也是機遇,「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九霄龍吟驚天變,風雲際會淺水游」。魚化龍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就不多說了。

愛你們的爸爸


金鳞化龙

传说远古时期,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们,都有着一个宏伟的梦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然而,前行之路何其艰险,它不仅要竭尽全力,还要历尽劫难,克服前方的一座龙门。

但在鲤鱼的世界里,龙门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它们宁愿花费一生的时间也要想办法飞跃过去。

那些满怀梦想向着龙门出发的鲤鱼,到达龙门脚下之后才发现,龙门高耸于山上,根本无法飞跃,于是便扫兴而归,再也不提。

唯有一条金色的鲤鱼,它默默立下了飞跃龙门的志向。从此之后,它日复一日地锻炼着自己的跳跃本领,暑往寒来,数载过去,它终又来到龙门之下。

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

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而鲤鱼也眨眼间变成了一条巨龙。

天道酬勤,凡鱼化龙。

正如故事中的金色鲤鱼一般,每一个达到不凡成就的人或者事物的背后,都是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与极端苛刻的自我要求。他们安静的积蓄着自身的力量,等待着飞跃龙门的一刻。

從 Virus 看強國的衰亡(II)

昨天美國發生了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黑人死亡的事件。雖然這種事在美國不是第一次發生,不過,我們眼中自由、民主、公平的美國,在選出這樣的總統、在不斷樹立貿易衝突、在抗疾不力的政府領導、不斷印鈔救經濟的現在,發生這樣的事,不禁讓爸爸想到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裏的很多場景。

親愛的林瑋林瑄:

這週好嗎? 林瑄剛考完試,聽媽媽說數學的機率問題似乎很令她困擾。爸爸建議,考完試後的幾天,我們再把機率題目拿出來做一遍,用心智圖理一理,用自己的話,教一次自己,一定會很有幫助。

昨天美國發生了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黑人死亡的事件。視頻上,警察用膝壓著 George Floyed (黑人)的頸子,他不斷地哀求警察,說他不能呼吸。但在場的四名美國白人警察還是公開處決了他。這引發了明尼蘇答地區非洲裔的暴亂,搶劫放火的事件不斷…雖然這種事在美國不是第一次發生,不過,我們眼中自由、民主、公平的美國,在選出這樣的總統、在不斷樹立貿易衝突、在抗疾不力的政府領導、不斷印鈔救經濟的現在,發生這樣的事,不禁讓爸爸想到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裏的很多場景。

書中的一段「1587年,是為明朝萬曆十五年,丁亥次歲,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無事可記,實際上我們大明帝國,卻已經走到了它發展的盡頭。」」書中記錄很多官場、民間的故事,在當時是習以為常,可是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卻已透露出衰敗的先兆。眼前的事情正是與歷史有著相似的巧合,順著歷史的軌跡前行。對歷史的掌握,可以讓我們更容易地推論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情。爸爸認為,美國過早解除新冠肺炎隔離,必定引發另一波的流行,導致更大的經濟損失。未來,這些沒了工作、生存不下來的美國人,必將走上街頭。而金毛總統,有很大的機率用武力鎮壓…

講到歷史的必然性,在希臘神話裏,每個人的命運是被定義好了的。你在此局中,不論如何努力都無法逃避也無力掙扎。佛教的哲學則是用因緣、因果、業力不滅、輪迴等等,串接出你的前後人生。你結了善因,就必有善果;你這輩子做了壞事,如果這輩子還不了,就到下輩子、下下輩子去還。佛教的好處,是給了我們一個選擇來改變命運。碰到一件不好的事情,你可以為善,也可以做惡。為善的話,這個業障就慢慢消解;若是為惡,循環因果必有所報。做為反婆羅門教,佛教事實上是無神論者。他認為的神,只是比人高一階、能跳出生死輪迴的悟道者。你出了問題,碰到困難,是因果業報。這些悟道者,會講經說道,那是法佈施、結善緣。但他很少出手救你,因為會惹上因果。能救你的,也只有你自己。而想要覺悟、獲得大智慧,也應該走自己路。別人的想法,你參考就好。

基督教與回教,則是唯一神論。這個神,要管理地球大大小小的事情。包括你生在哪個國家、哪種家庭;你遇見誰和誰相戀結婚;你事業是否成功、生幾個小孩;你死後去哪裏、下輩子是牛還是馬…說真的,要管 70 億的人類每天的吃喝拉撤大小事,這工作怕也只有神能做了。基督教認為人死之後,就在天堂樂園裏等候基督的最後審判,然後呢,不知何時有個末日,末日之後好像就沒有然後了。

不過爸爸講的佛教,其實只是佛學裏的一支。佛學是個寬容的宗教,有很多的分支和不同的想法。主要哲學觀有四點:有部哲學、空宗哲學、般若哲學、唯識哲學。這四種各不相同,爸爸再慢慢跟你們聊。

爸爸覺得,宗教的重點就是「信」,千萬不要批評這個好那個不好。也不要強求每個宗教的合理性、合科學或合邏輯性。宗教的用處是解決我們面對生、老、病、死、苦痛、挫折、愛別離時的心態問題,讓我們冷靜、篤定、平靜地做出好的安排。我們可以學習每個宗教的差別,然後挑選適合自己的、或是不挑選任何宗教。

好啦,今天就簡短地說到這裏,如果你們對於哪個宗教有興趣,或者有人生問題想找解答,也許我們可以多聊聊。

愛你們的爸爸

從 Virus 看決策力

悲劇的戲碼都差不多:一樣對於災難來臨時,認為自己很安全,警覺心不足。一樣失去簡單的判斷能力,並對專家的意見嗤之以鼻。一樣在災害發生後,找甩鍋對象、找藉口掩飾錯誤。獨居的老人、弱勢的養老機構,社會底層、沒錢檢驗也沒錢失業的拉美人、黃種人、黑人…成為弱智領導者「licence to kill」的獻祭品。

親愛的林瑋林瑄:

本週好嗎? 上週聽到林瑋物理實驗時,找尋答案所付出的努力和驚險過程,以及最後找到答案、上台報告、得到老師同學讚賞的成就感。爸爸著實為林瑋感到驕傲。這種找到答案的感覺,根據爸爸自己的經驗,就像是知道了天底下最大的秘密、或是產生一種對這個問題了解到透徹、微小的數據變化你就能清楚知道發生什麼事、全身毛髮都鬆開的暢快感…小心,這種感覺是會上癮的。

爸爸知道,你已經快要具備成為優秀的科學家的三個基本條件:高學習力、強好奇心以及尋找答案的堅持力(恆毅力)。這個世界上,學習力很好的人還真不少。但學習力好、又具有強烈好奇心的,那就比較少了。然而爸爸認為,恆毅力才是這三者中最困難的。很聰明的人,通常習慣於走速成的路,也因為成功得來容易,所以通常比較懶,不容易有紀律的堅持。爸爸的同學裏,有一些非常優秀的人才,看到市場好、有容易的錢賺,就放棄了理想轉到業界,沒能攻讀完博士,十分可惜。

三個基本條件之後,也有雖非完全必要、但若能擁有,可以增加成功機會的三個條件:資源、環境和團隊。資源可以是很好的圖書館、能夠輕易的調閱世界上最新發表的期刊論文、有很好的實驗設備可以驗証理論、或充足的研發經費等等…環境有人把它整合為 PESTLE –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cultureal,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al, Legal. 像二十年前,政府和整個社會著力發展半導體相關產業。而新冠肺炎的流行則帶動病毒解析、藥物疫苗、抗體、蛋白酶、醫療儀器的研究發展。團隊則很好理解,最好有三個諾貝爾獎得主帶著師兄師弟,有的做理論、有的搞實驗,分工突破學理的難關。爸爸認為這三個條件,台灣的大學裏很缺乏,我們得向外找尋。

爸爸曾經也是一個科學家,擅於解決工程上、電腦程式的問題。近幾年因為工作的關係,更多的是研究社會經濟的未來走向,以及公司應對挑戰的方法。爸爸最近看了一本書「巨浪下的小學」(Ghosts of The Tsunami),是一位英國駐日本的記者 Richard LIoyd Parry,花了六年時間研究 2011 年日本的 311 地震時,發生在大川小學的悲劇。

日本的海嘯預警,做的十分厲害,地震發生後六分鐘,就全面發佈了紅色海嘯警告。大川小學位於日本本州島北部的釜谷村。這裏距離海邊有 3.6 公里。在學校背後不遠,就有一個 200 米的小山。九米高的海嘯自外海而來,從地震發生到海嘯襲擊,中間間隔了 50 分鐘。按理來說,應該有足夠的時間將人群疏散到比較高的地方。當時位在大川小學附近的其他九所學校也全部被海嘯淹沒,但除了一位學生在撤往高地的時死亡外,其餘所有師生都平安地撤離了。這位英國記者不了解,為什麼釜谷村的三百人中,有一半在海嘯中喪生,而大川小學當時在校的 89 名老師和學生,只有 5 位存活了下來?

調查的結果是這樣:三月十一日下午,在地震發生後的五分鐘內,大川小學的所有師生就在學校空曠的操場上集合完畢,他們井然有序的疏散的速度和排隊的整齊程度,可以稱的上是日本小學裏的典範。很快的,開著喇叭的麵包車,大聲廣播著九米高海嘯來襲的消息。一些老師和學生建議立刻爬到學校後的小山上,包括教務主任、同時也是教授自然科學的遠籐老師。然而,其他老師和過來學校避難的村民們,認為待在學校裏面會更安全。最後,副校長做了決定,所有人撤向校外的空地(這邏輯真怪…)。就在行進的同時,他們看到遠處當頭而來的滔天巨浪。遠籐老師叫學生立刻往小山跑,其中一些高年級的大孩子還勉強反應過來,拔腿就跑,而中低年級的小孩們全都愣在當地…最後只有遠籐老師和四位學生僥倖逃生。

其實在做決策的時候,只要查一查自己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做出逃往哪裏的正確決定一點都不困難。然而,群體的智慧取決於領導者。品質不好的領導者就算帶領菁英團隊,也會成為烏合之眾。王永慶曾說:「獅率羊群羊變獅,羊率獅群獅變羊」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就算很有智慧,在一群烏合之眾裏面,也發揮不了作用。

本書還有談到政府的態度。相關部門在出事之後,消極地調查、積極地掩飾。沒有人願意說出真相,只有官官相護和互相推諉。除了細節上的眾多矛盾,當面對家長的質問,官員數次把手指放在嘴唇上,對回答問題的下屬,做出噤聲的要求。唯一活著的大人 – 遠籐老師,也在幾個月後從日本消失,只留下幾封辭職的書信。後來部份家長聯合起來,在法律追溯期的最後一天狀告政府失職。為什麼是部份家長呢? 因為有些家長一直找不到孩子的屍體,他們需要政府的協助才能在山坡、河邊挖找。政府就是利用人民依賴政府的需要,對家長施壓。纏訟四年之後,法院的判決很搞笑 – 沒有任何官員失職,但家長勝訴了,獲得了一些賠償。日本人的政治妥協文化,展現得一覽無遺。

親愛的林瑋林瑄,我們把這個故事重覆一遍,但把海嘯換成新冠肺炎,把國家從日本換成美國。你會發現,這種悲劇的戲碼都差不多:一樣對於災難來臨時,認為自己很安全,警覺心不足。一樣失去簡單的判斷能力,並對專家的意見嗤之以鼻。一樣在災害發生後,找甩鍋對象、找藉口掩飾錯誤。獨居的老人、弱勢的養老機構,社會底層、沒錢檢驗也沒錢失業的拉美人、黃種人、黑人…成為弱智領導者「licence to kill」的獻祭品。新冠肺炎還沒完全控制住,就要過早地開放經濟,任一個白癡都知道,病毒十分可能再次流行。畢竟現在待在家都控制不住了,上班上課那還得了? 但深層一點來想,也許川普並不想讓病毒那麼快就得到解決? 因為解決之後,他就會面對全美民眾的無情審判。唯有在十一月大選之前,讓不是他的選民消失,讓活著的民眾需要依賴政府的醫療資源、經濟救助…疫情拖到十一月,不敢亂說話、亂告狀的人們,只能再讓美國偉大一次,讓川普再做一屆。那時他又滿血重生,繼續為所欲為。

親愛的林瑋林瑄,爸爸希望你們能記著這本書的教訓 – 在任何災難來襲時,要做最壞的打算、並做最充份的準備。當你感到地震時,不要想,不要聽別人講,就是跑!! 因為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會不會有 9.1 級的地震降臨。颱風來臨之前,確實地準備好食物、清水、生活必需品,因為誰也不知道,這次的颱風會不會在台灣繞個十圈八圈,讓台灣長期停水停電…同理,中國和台灣之間,也不可能長期什麼事都不發生。那麼,我們難道不該做些什麼? 台灣的人們,是不是認為自己很安全? 是不是認為有個強大的外國勢力,能保護台灣? 是不是群體失去智慧,盲信盲從? 大川小學的悲劇戲碼,或許也將在台灣上演。

另外,爸爸很感動於本書所描述,父母對孩子的愛。有些段落,爸爸幾乎是一面流淚一面讀過去的:失去孩子的家長幾乎都活在深深的自責和悔恨中。有個媽媽在找到孩子的屍體後,用盡全身上下的衣服擦乾了孩子身上的污泥,最後卻發現眼裏還有污泥未清。著急的媽媽最後用舌頭一口口舔淨了孩子那雙永遠失去靈性的眼睛。媽媽告訴記者,她想知道女兒生前最後一刻所發生的一切:「當時的天空是怎麼樣的? 風是如何吹? 她覺得冷嗎? 她想回家嗎? 逃跑時,她和誰在一起? 她有握著誰的手嗎…」但,即使知道了,也永遠無法挽回女兒的寶貴生命。

親愛的林瑋林瑄,雖然很少當面表達爸爸對你們的愛,但請你們知道,爸爸十分十分愛你們。爸爸寧願自己流血,也不願你們受傷、寧願自己挨餓,也不想你們受苦。爸爸希望你們能照顧好自己,永遠平安健康。請記得,做任何事情都提早一些,不要急急忙忙。騎車子尤其如此 – 提早出門,即使塞車也要優雅慢行,不要著急。好了,拉拉雜雜講了那麼多,希望你們耐心看完,下週我們再聊!!

愛你們的爸爸

從 Virus 看強國的衰亡

翻看各國歷史,看到各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羅馬、中國。這些國家的起源都在一個「有點好,又不會太好」的地方。

親愛的林瑋林瑄:

這週好嗎? 早上起來看新聞,新冠疫情的感染人數,全球已超過四百萬人。美國則已超過一百三十萬人(死亡接近八萬)。看到許多號稱自由民主的強權國家,不做好防疫工作,口水戰倒很擅長:怪中國隱瞞疫情、怪世衛防堵不力、怪口罩品質不行、怪病毒中國發行。怪來怪去就算了,還可以無恥的請中國派人派物資去協助、同時向中國求償。有趣的是,中國一月底封武漢城的時候,有一堆外國記者連夜逃出,當時這是個相當另人震驚的報導,全世界也都在看。當中國政府因防疫不力,把武漢市的市長撤職的同時,歐美國家沒有反應、沒採取作為,導致一發不可收拾…就算中國的數字不準,把中國染疫的八萬人乘以三,是二十四萬;乘以十好了,八十萬人,中國的防疫工作也遠勝這些歐美強權。

爸爸很好奇,強盛的美國在面對疫情時,為何表現如此荒腔走板? 美國國內的媒體居然也沒有什麼批評政府的聲音出現,反倒是向美國疾控專家福奇、微軟 Bill Gates、橋水基金 Ray Dalio…這些很早就開始大聲疾呼示警的人物們…口誅筆伐不斷。類似「寒蟬效應」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第三世界,也許我們不會太驚訝,但在美國,爸爸覺得很有問題。

孟子說:「入則無法家拂士,外則無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爸爸翻看各國歷史,看到各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羅馬、中國。這些國家的起源都在一個「有點好,又不會太好」的地方。中國的發源地在今天的河北,是在黃河經常氾濫改道的黃土高原;印度的恆河也是每年氾濫;埃及有大片的沙漠;古巴比倫在現今苦哈哈的伊拉克;而羅馬呢,在地中海邊,本身沒有太多耕地,四面都是敵人。這些文明古國,大多不在好位子上。擁有好位置的泰國,稻米一年三熟、海裏水產豐富、椰子樹下躺,吃飽喝足易…這樣美滋滋的地方,為什麼沒法發展成為強盛的「古國」? 中國的發源地和中心,位在河北河南,既不是靠海的山東(齊魯)、也不是產糧的四川、更不是繁華的江南…這些好環境是養不出強國的。有人說,富不過三代,安樂日子過多了,就自然步向衰亡。就像住在太乾淨環境下的美國,一個小流感能死一堆人。當然,最差的環境也很難產生強國,唯有在「有點好,又不會太好」的地方,人民有自外的壓力、有向上的動力,也有一些資源可以活動利用,那麼國家強盛的機率就大了一些。

我們再看看這些曾經強盛的古國,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應該都已經不存在了。就說中國,自夏、商、周、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民國。每隔幾代,中國就會被西夏人、蒙古人、女真人、洋鬼子、日本小鬼子所佔領。說的好聽點是文化融合,說的難聽,就是被別的文化以武力侵略而亡國。嗚呼,曾經漢唐的輝煌,如今安在? 其實早被消滅。

爸爸認為,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說被創造出來 – 陰陽、儒、墨、名、法、道德、農、縱合、染、小說家…各自發揮、百家爭鳴,那才是中國歷史文化的軸心。但後來儒家一家獨大,雖然有釋家道家,但畢竟在治國、倫理、宗法、選才都是以儒家為主,國力當然好不起來。想想看,管農業的、造武器的、控財政的、判官司的、甚至打仗的,都得自小苦讀四書五經,動不動來個孔子說,弄弄理學心學,專業科目擺一邊。外國人的技術學問、管理方式,就是異端邪說、棄之如敝屣…那這國家還有救嗎? 每朝每代開國時資源重新分配,強盛一段時間之後,就步上歷史老路:文人把持朝政,權貴大道橫行,貧富差距加大。然後呢? 就再來一次,要嘛被自己人,要嘛被外國人推翻,資源再次重新分配。一幕幕的歷史大劇就跟抄作業套公式一樣,好像都差不多。

爸爸看到的美國,似乎也走上強國變弱的老路。中國的晉惠帝鬧笑話。百姓沒飯吃餓死路邊,他說:「何不食肉糜?」美國現在的領導人,常常在媒體大放厥詞:病毒不好殺,就注射消毒水(還真有人這麼做…),媒體阿諛不絕於耳,而有道德理性的人民則噤若寒蟬。我看這世界的政治格局,可能會有變化。

希望爸爸是錯的,但如果美國不再強盛,那台灣就得要很小心了。

愛你們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