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繼續吃!

決勝的關鍵,在於我們的大腦。科學家發現,即使是最頂尖的運動員,也可以靠著基本上對他們說謊,來騙他們進步。在其中的一個實驗裏,科學家讓自行車選手用最快的速度踩踏四千公尺的室內健身腳踏車。接著,他們一邊看自己先前踩踏車子的錄影檔,用相同的節奏速度一邊再度練習。選手不知道的是,研究人員已經偷偷調快了撥放的速度,而選手就在不知情的況狀下,突破了原先他們的極限…

親愛的林瑋:

這個星期好嗎? 爸爸上個星期把所有集團的新產品都帶到南通國際會展中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展)做展出。星期四、五、六幾乎整天都在展會現場跟來看展的官員、客戶、還有一些亂七八糟、想接公司生意的供應商接洽。不過也趁著空檔,唸完一本半的書,一本是大伯給爸爸看的「蘋果橘子思考術」,另外半本是美國人 Ray Dalio 所著的「原則」。星期日則整天待在宿舍,一方面休息休息,一方面整理筆記和這個星期的心得。

在「蘋果橘子」這本書中,作者說了幾個很有趣的故事。其中一個故事講的是日本大胃王小林尊。小林尊是個身高173公分的瘦子。因為缺錢,他看上了電視大胃王的比賽獎金。比賽規則是在十二分鐘內,盡可能吃下最多的「熱狗+麵包」。在小林尊參加比賽之前,大會的最佳紀錄是二十五又八分之一個。小林尊開始練習時,他先去看了過去的比賽紀錄影片。他觀察到,大部份的參賽者想的是如何「吃更多」。而他發現,常常在他練習之後的短時間內他還能夠吃更多東西。所以問題應該不是「吃更多」,而是如何讓熱狗+麵包變得「更容易」吃。他單獨分析了熱狗和麵包,試著把他們切成不同的大小來就食。他試著把熱狗麵包切成塊,用手幫忙嘴巴做一些事,並分散大腦對熱狗麵包的噁心感。他的實驗也証明,熱狗和麵包一起吃,會有密度衝突:熱狗本身是一條緊密壓縮的肉,而麵包雖然鬆軟,但卻用掉了很多咀嚼的時間。他因此自製出植物油加溫水的溶液,在比賽時把麵包撕裂泡溼軟後吃下。他發展出自己的節奏-前四分鐘努力衝剌,中間四分鐘放鬆,最後四分鐘再衝剌。練習時他上下跳動,扭動身體,讓胃挪出更多的空間。他也發現,練習前的充足睡眠能夠讓他吃的更多更快。正式比賽時,結果很驚人,他把世界紀錄,從二十五又八分之一,推到五十個。

比賽結束後,記者問小林尊的感覺如何,小林尊說:「我可以繼續吃!」。

決勝的關鍵,在於我們的大腦。科學家發現,即使是最頂尖的運動員,也可以靠著基本上對他們說謊,來騙他們進步。在其中的一個實驗裏,科學家讓自行車選手用最快的速度踩踏四千公尺的室內健身腳踏車。接著,他們一邊看自己先前踩踏車子的錄影檔,用相同的節奏速度一邊再度練習。選手不知道的是,研究人員已經偷偷調快了撥放的速度,而選手就在不知情的況狀下,突破了原先他們的極限…

真正的思考者,要讓自己的大腦極度開放、極度透明。爸爸的 PPAP 模型裏,第一步(Put down everything you have and Prepare)就是要放下,放下所有你所有、你所知。不要固守自己對事物「應該」是什麼的看法,讓自己極度開放透明,像一個純真的孩子,回歸自我,不遮掩、不自欺。用不同的觀點角度來看問題、問問題、請教別人、思考答案、嘗試錯誤。我們可以參考別人的解法,但不被別人的看法所影響,變成我們的障礙。

現在問題來了,爸爸發現,越是聰明的人,越難做到這樣的開放透明。像爸爸之前所說「因為優秀而難以卓越」。爸爸也是一樣,本身的聰明度是夠的,也夠自律、夠努力、執行力還行。但爸爸常常在機會到來之時猶豫不決,也常常做了錯誤的決策,但卻因為已經投入很多而不知放棄。爸爸的耐心不夠,短期的專案很拿手,但長期需要耐心的案子或者學習,爸爸往往難以堅持。

爸爸發現,很多問題的答案,老祖宗都透過易經,告訴我們了。爸爸這個週未再寫一些心得跟你分享。

愛你的爸爸

計劃前的準備

管理書裏有一個管理循環 PDCA,就是這麼教的。先做一個 Plan 然後 Do 持續 Check 發現有問題就要做 Action。聽起來很有幾分道理,不過爸爸認為大有問題。我們做計劃前,其實應該靜下心來,把計劃前的準備做好。爸爸提過一個 PPAP 的 model,第一步是 Put everything down and Prepare。

親愛的林瑋:

爸爸每個星期都很期待收到你寄來的信。爸爸想跟你說,你的信越寫越好,除了文筆流暢之外,你的一些學習上、生活上的體悟,也對爸爸很有幫助。

你信裏談到,上一次的報告花了 23 個小時,原因是教授問的問題還沒有搞清楚、資料沒有查好就開始跟團隊瘋狂討論,導致事倍功半。有趣的是,管理書裏有一個管理循環 PDCA,就是這麼教的。先做一個 Plan 然後 Do 持續 Check 發現有問題就要做 Action。聽起來很有幾分道理,不過爸爸認為大有問題。我們做計劃前,其實應該靜下心來,把計劃前的準備做好。爸爸提過一個 PPAP 的 model,第一步是 Put everything down and Prepare。教授出的作業,一定有他的道理 – 他想讓你們了解哪些知識點? 想要發現 / 解決哪些問題(大陸都用「矛盾」二字)? 我們基本上不用重新發明輪子,可以上網搜尋相關的文獻書籍、論文(或學長姐寫過的作業…),看看別人怎麼做? 優點缺點又如何? 接下來,我們就應該提出自己的觀點、假設…或者,我們有新的方法,能夠更精準、或更快速、或更便宜地把可接受的結果估算出來。到了第二步的 P,才是 Plan and Predict – 把計劃做出來,誰負責哪一塊什麼時限完成、什麼時候討論、需要用到哪些資源等等…如果宥於時間、器材的不足,沒有辦法把所有的驗証做出來,那麼就要 Predict 這些未完成的數據將對於結果產生多少誤差,是不是在這個專案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後面的執行牽涉到佈局和行動 Arrange and Action,爸爸就不多說了。

事實上,這就是撰寫論文的基本架構。這個世界上,擁有碩士學位的人們應該要具備這樣的能力。然而,爸爸接觸到不少名校碩士畢業生。他們做案子的時候,明顯沒有做好準備就端出了計劃。沒有足夠的 paper survey,也不清楚業界其他人的作法,只憑著簡單的邏輯想法就向公司要資源興建廠房、買機器、雇人力…爸爸只能退回去讓他重做。說真的,這樣的人還真不少。

系學會的事,爸爸認為你的決定很好。剛上大學,我們應該把基礎打好。先在我們物理專業上做到領先。有空的時候,把未來必需的英文練習好(就是佈局)。中大科教中心的活動,我相信是很好的訓練,可以跟主任、學長多請教與學習,同時也需注意時間的投入是否過當。你說的很對,不要做自己將會後悔的事。有人說:「生活是一本書,而你就是它的作者。你決定了它的情節和步調,而且…只有你…在一頁一頁地翻著它。」理想的狀況下,在我們建立了清晰明確的生活重點後,把「主」、「次」分好,依此原則行事,就能有高度的安全感,並讓你更積極、更和諧的處事做人。一段時間之後,你一定可以成為一位思考有章法、有方向、有智慧,行為獨具一格、積極而有力量的優秀人才。

爸爸最近的確比較忙,在公事上,爸爸在如東的廠房已經到了收尾的階段。第一台機台,總共四十幾個櫃子已經在 9/26 從上海港出關,運送到了廠房,等待日本技師 10/8 來如東安裝。從廠房、機電、無塵室到人員的安置都需要爸爸的團隊來計劃和執行。私事上,這兩天你乾爹過來,我們有一個投資案想跟如東官方合作。爸爸花了些時間,把我們需要的投影片、成本與獲利試算做好。也出面約了如東縣招商局的官員,我們做了匯報和討論。這個案子跟大陸豬瘟防疫相關,算是目前很夯的話題,而且日本、台灣已經有類似的產品。我們拿到了台灣與大陸的專利授權,如果可以在大陸生產和銷售,那也是一門很大、很有趣的生意。爸爸的投影片,也是用撰寫論文的邏輯架構,先有調研、競品分析,加上我們創新點、商業模式以及獲利的估算。如果有空,你可以看一看。

愛你的爸爸

PPAP 愛情策略

下一個 P,Plan and Predict。我們要思考,未來的老師會在哪裏? 假如你讀的是師大,那…太沒挑戰性了…我們假設你讀的是成大好了。老師通常出自國文、英語、歷史、地理…而且老師呢,通常要修教育學分班。一個是選課的時候到學分班去守株待免找目標(這個難度太低了…),另一個就是跟這些系所聯誼(難度同樣不高)。看到了嗎,Predict 的技巧,就是把自己放在別人的籃子裏想事情。當你想好你要找的目標(未來的老師、顏值高、個性文靜…),假設自己是她,思考她會修什麼課、去什麼地方、做什麼事…你就會很多方向可以佈局。

親愛的林瑋:

上次爸爸用 PPAP 模型來分析你的理想情人。經過了第一個 P,Put everything down and Prepare 之後,假設,你認為你的優勢策略:未來你的另一半是老師。那麼,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

我們到下一個 P,Plan and Predict。我們要思考,未來的老師會在哪裏? 假如你讀的是師大,那…太沒挑戰性了…我們假設你讀的是成大好了。老師通常出自國文、英語、歷史、地理…而且老師呢,通常要修教育學分班。一個是選課的時候到學分班去守株待免找目標(這個難度太低了…),另一個就是跟這些系所聯誼(難度同樣不高)。看到了嗎,Predict 的技巧,就是把自己放在別人的籃子裏想事情。當你想好你要找的目標(未來的老師、顏值高、個性文靜…),假設自己是她,思考她會修什麼課、去什麼地方、做什麼事…你就會很多方向可以佈局。

這樣吧,假設你喜歡愛讀書、文靜一點的女孩子,這樣的女孩可能不喜歡聯誼的場合,那麼你應該可以去圖書館裏找找。按照 PPAP 模型,進入第三步 Arrange and Action,我們來思考一下可以怎麼佈局,怎麼行動。

你到圖書館,第一是找個合適的位子。儘量不要找離入口太近的位子,這會不利於你的觀察。能夠穿過比較多人、從裏往外看到越多人的位子會更好。第二是時間。圖書館一開門你就衝進來,坐定之後你就會發現,你旁邊坐的都是一些臭男生或是恐龍女…這樣很不好…太早坐定位,你就是被選擇的獵物。你應該找適合的時機進來 – 當館內讀書區裏,人有點又不會太多,這時候你就有選擇權了。更好的是你在排隊時,就看到心儀的對象。如果她旁邊沒有他,那就加倍的好,你應該想辦法排到她的後面,讓她先選位子,然後找同一桌或者即便是不同桌子,也要坐在她可看見的視野內…這樣,你可以更容易地觀察她,也可以讓她看到你。在 Game theory 裏,後出牌的人,往往有更多策略可以應用,叫做後發優勢。

選位子還有一些重點,舉例來說:有男朋友又在同一間學校的,通常會跟男朋友一起去圖書館,或是幫男朋友留位子,也通常不會跟女性同學或室友一起去唸書(你懂的…),這種難度比較高。有男朋友但不在同一間學校、或是沒有男朋友的,要嘛自己獨自一人,要嘛會跟女性朋友一起。然後,別忘了看一看她放在桌上的書,如果多是國文類的,那麼她很有機會是國文系的(廢話…)。總之,藉由好的位置、好的時機,你可以把圖書館內的幾個目標觀察清楚,至少可以知道她們大概是什麼系的,可能有沒有男朋友…這些情報,有利用你的判斷、選擇,甚至後續跟她們談論的話題。

注意,爸爸說的是她們。如果你的目標只有一個…那麼可能代表你的位子選的不好。從機率的觀點,十個女生裏,應該有一個二個是還可以的。大學一間圖書室裏,至少有五、六十人,女生比較多,應該有三、四十個,至少有五到八個是還行的。再說,過於漂亮的女生,未來麻煩也比較多。在大學的階段,你要想辦法認識女人這種動物。她們的想法,跟男人相當不一樣…所以你要學習如何跟女生相處、交往、甚至分手。累積夠多的經驗,對你未來上班、婚姻生活,都不是件壞事,反正咱們不吃虧…

坐定了位子,在你正面 120 度的區間內,假設你有三個目標是你覺得不錯的。那麼,當然你不能盯著人家一直看…很噁…但你可以利用每 10 分鐘抬頭的時間,用眼睛掃一下你的三個目標。如果她們正好也抬起頭來,那麼緣份來了。我們試算一下機率:假設每 10 分鐘你抬頭動動脖子動動手,每次持續 15 秒,那麼基本上我們可以把這 600 秒分成每 15 秒的 40 段。如果她的休息時間也差不多,那麼你有大於 1/40 的機率可以看到這位女生抬起頭來(時間是連續,不是離散的,前後都有可能接觸到,所以機率比 1/40 大)。Anyway, 我們用 1/40 來算,假設你待在圖書館四個小時,抬頭 24 次,每一次同時掃過 3 個目標,所以應該會有二次機會跟女生們對視。

接下來,你要把自己當成一匹馬。你知道,騎在馬上,馬是看不見主人的。好的馬可以憑著主人肌肉的變化,就知道主人想要往前、往後、還是快跑…一個不認識你的女生,如果對你有好感,那麼她的眼神通常會在對視時,下意識地往下閃,然後,一會兒之後會偷看你是否有注意她(很像是罪犯重回犯罪現場的心態)。很明確不喜歡你這一型的女生,那眼神不但不會閃,還可能眉頭皺一下。當然也有很大的可能,她完全沒有注意到你…其實,人類的本能,是完全可以感知對方的好感或敵意的,你只需要相信自己的直覺,然後我們繼續佈局。

我們先把第二類,很明確對你沒有好感的女生從目標名單中去掉,強扭的瓜不甜,別浪費太多時間…第一類女生的成功率最高,第三類則是在沒有第一類女生時,當做備案試試看。除了抬頭之外,你還有倒水、上廁所的機會沒用到,不能浪費。你要在她倒水、上廁所的時候,也跟著去倒水、上廁所,重點只是要讓她看到你。這才剛開始,不要太衝動,你可以在她去倒水、上廁所時,也跟著走出去,在她回來必經的路上,做做伸展,或是拿本書到外頭翻閱,擺出你最帥的角度,略帶憂鬱的神情,讓她注意到你。

按照心理學,如果一天碰到二次同樣的人,就會在心理留下痕跡。她在圖書館,一定也會休息、抬頭四處看一看。如果她沒有男朋友,一定也會像男生一樣,稍微看一看長像不錯的帥哥,在心裏品評一番。所以,你差不多擺個一、二次姿勢讓你在她心理留下好印象(也許她抬頭休息時,也常常望向你),這樣就更方便我們進行下一個步驟。

在她收書包準備離開的時候,一般是她最放鬆、也可能比較有空的時刻,這是你最佳的攻擊點。你一定要很快地把書包收好,儘量比她先離開圖書館。你腳步可以慢一點,或是在外面晃一下,創造一個不期而遇的時機。然後,你可以上前問她問題。例如,你的車子煞車不很靈光,請教她哪裏可以修車;或是哪裏吃飯比較好吃、哪裏咖啡好喝…你可以叫她學姐,假裝不很了解這個學校的樣子,然後誠心跟她請教。如果她說她也剛進大學不很了解(表示她也是大一),你們肯定有很多的話題可以聊。如果她擺出學姐的老練,那也沒什麼,大四的學生是不會去圖書館的,不就是大個一二歲嗎,喜歡的話還是要追求。總之,在她也同樣有你的印象下,談話就更容易展開,可以跟她請教一些事,再確認她是不是你喜歡的個性。如果她急著離開,表示她對你沒意思、或是她完全沒有幫助人的同情心,那就要果斷放棄,不要糾結。反正,每一次你去圖書館,如果把握的好,都應該有一次搭訕的機會…如果你一週去圖書館兩次,一學期算二十週,你可以面試四十位美女…

可以問的問題很多,電話地址比較突兀,比較精典的範例是社團,她參加的社團,你就勉為其難的去看一下,可以讓她照顧你(女生一向喜歡這個 fu)。如果她真的沒有社團,那就把你的社團推薦給她,按照心理學理論,如果她對你有意思,她會來社團的…記得,很多老套的方式,接下來都可以用一用。老套絕不是不好,至少是傳達你想追求她的一個訊號。然後,有一種男人叫「愛在心裏口難開」,這一類人真的是笨到了極點,十分不足取。喜歡一個人,就創造一個適當的時機讓她明白。真的不適合,也千萬別勉強。你個頭不矮、五官端正、家世清白。說你長很帥,有點老王賣瓜的嫌疑…不過,實際上,的確是很帥 !!

就這樣,你看,姻緣…不過是設計好的機率題,一點都不難。這技巧一回生二回熟,有空試一下唄。

愛你的

爸爸

P.S. 這個 PPAP 模型,是爸爸的原創,還不錯吧?

PDCA V.S. PPA model

放下心態做準備(Put everything down and Prepare),是把自己的格局拉到制高點,像孫子兵法所述,看天時、地利、人和、看天下大勢、看未來的發展可能。Intel 放下了RAM,成為 CPU 的王者;IBM 放下了電腦硬體的輝煌,專注於軟體服務,讓這大象重新跳起舞來;Nokia 放不下它的 symbian 作業系統、黑莓機放不下自己的硬體鍵盤,把公司帶向滅亡。

親愛的林瑋林瑄:

​ 接下来爸爸花一点篇幅,讲一讲爸爸的 PPAP 模型,当然不是那个日本大叔 Pen-Pineapple-Apple-Pen。这个模型是对於传统 PDCA (Plan-Do-Check-Action)的一个修正。

​ 为什麽要修正 PDCA 呢? 爸爸觉得 PDCA 并没有大错,PDCA 可以让人在高級主管監督下,从基层的工程师,使用到擔任中阶主管的階段。但由於 PDCA 过於简单粗暴,很多对於创新、偏策略型的大型案子,或是投资甚至做研究写论文,PDCA 都有其局限性。

​ 前一陣子,大伯到上海來講課,對像是中興大學 EMBA 的學生。那是處於研一升研二、正在開始準備寫論文的班級。一面上課,一面就有同學們談論,他們準備找哪一位老師、寫什麼論文題目。有個開算命店的,要寫易經和管理學的論文;開燈具店的,想寫如何做燈具生意的論文;賣場經理人,準備寫賣場零售業的論文…

​ 看出問題了嗎? 他們使用了 PDCA 的 P(Plan),卻沒有想清楚,該如何做出比較正確的計劃。首先,他們三觀不正,讀研究所是讓你學怎麼開算命店、怎麼賣燈具、怎麼做零售嗎? 反過來講,你開了那麼多家算命店、賣了那麼久燈具、做到賣場的經理,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做好做大,那你在幹嘛? 你寫的算命論文、燈具論文、大賣場論文,對這個世界真的有價值嗎? 如果你真的那麼急,想解決算命店生意不好、燈具做不大的種種問題…你該找個顧問,用半年一年,重新把公司的願景使命、組織人事、產品開發、生產管制…好好的整一整,不用去 EMBA 浪費時間。當然,在學校唸書,能把所學用於自己的產業,那是很好,但他們有沒有想過一個風險,如果論文要發表的時候,算命店倒了、賣場破產了…教授要不要讓論文過關呢?

​ 爸爸認為,做計劃的第一步是要「放下」。「唯有放下你的一切包袱,才能放大格局」。放下像是把你的三觀放正。你現在開算命店,不代表未來人們會去算命。愛因斯坦肯定讀過牛頓力學,他如果沒有放下,他無法發現量子力學。大學教的課程,很多都不是新的;世面上的書,大多寫的是過去的經驗和知識;爸爸說的、大伯說的、老師說的東西,也許根本不適用於未來…「放下,然後從心學習,向世間的最強者學習最新的知識,然後…再放下」。最新最強的知識和方法,一向不會被輕易揭露,唯有不斷收集你所在領域裏,最強領頭羊的資料,推敲他的思考、策略方向,行為步驟。了解他們為什麼、憑什麼成功,並找出他們的弱點做突破,才有機會開創新局。

​ 投資有時成功有時失敗。有些人錯誤地投資一家公司,剛開始虧錢時他就發現了問題。他應該做的事,要像很多專業投資者所做的一樣,果斷的放下。切斷過去的錯誤,然後著眼於未來的獲利機會。有些人入錯了行,卻放不下過去的投入,邁不出改變的一步,導致一生痛苦。經濟學有一個「沉默成本」的概念,就是讓我們把過去發生的金錢、精力、時間,通通放下,著眼於未來。

​ 放下之後就要做準備。「很多計劃的失敗,不是因為計劃準備不好,而是缺乏計劃前的準備」。計劃前的準備,像是做 paper survey,大陸話叫做調研。「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譬如你想做物理研究,也許你應該做的調研,是把過去物理學諾貝爾獎(假設你想得一座…),著重在哪一個領域,列出一張表來。該思考未來的物理學,哪個方向最有發展性。哪一個物理的學問最有突破性? 哪一個學校的哪一個老師,是這個領域的佼佼者,他們在做什麼研究,發表了哪些論文…也可以上網查一下,美國的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大學這些重量級物理系的老師們,近幾年著重發表了什麼文章言論,為什麼…

​ 放下心態做準備(Put everything down and Prepare),是把自己的格局拉到制高點,像孫子兵法所述,看天時、地利、人和、看天下大勢、看未來的發展可能。Intel 放下了RAM,成為 CPU 的王者;IBM 放下了電腦硬體的輝煌,專注於軟體服務,讓這大象重新跳起舞來;Nokia 放不下它的 symbian 作業系統、黑莓機放不下自己的硬體鍵盤,把公司帶向滅亡。大陸話說,「站在風口,連豬都能飛」,不去找風口看未來,光看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自己的算命店、大賣場、燈具店,不論它過去如何地成功,未來持續勝出的機會不高。

​ 大勢的看法,爸爸整理了些想法,後面再跟你聊。現在,假設你真能看到未來大勢,那麼很好,你該針對目前的情勢,設計出幾個可行的方案。基本上可以根據目標(你定義的成功)、環境(你所處的政治、經濟、社會、技術、法律、環保)、條件(你擁有的資源或能力)、以及你目前和潛在競爭對手的狀況(有些人也放在環境…),尋找出達到目標的可行路徑。就像很多數學題目一樣,解題的方法常常不止一個。未來很多的事情是不可控的,所以諸葛亮給了趙云三個錦囊,告訴他當劉備做出什麼蠢事的時候,要打開哪一個錦囊應對。如果你的計劃只有一個,那麼很有可能你沒有把計劃的細節盤算清楚。也許你該用窮舉法,把解題的可能路徑通通找出來,然後做預測。預測當你走第一條路、第二條路、第三條路時,你可能遇到的機會、風險、對手的反應和你需要完成的事項、需要的資源…在古代,這就叫做沙盤推演。

​ 假設你認為天文物理是未來二十年物理學的熱門話題,你發現很多天文物理的理論,存在相當大的繆誤、而你對天文物理又有超於常人的敏感性(眼睛特別好,或是能夠聽到來自宇宙的聲音…),你做出了要深入探討天文物理學的決策。那麼你應該在台灣讀哪一個大學(或是後面該轉學到哪一間大學)? 研究所呢,是該選台灣的、大陸的、美國的、還是英國的哪一間? 博士班呢,應該可以轉換到哪一個大學跟哪一位老師做研究…這個路徑肯定要跟哪一個學校有對的老師、設備、經費、甚至跟哪一個公司或軍事單位有深入的合作有些關連。像是下圍棋,你可以預測後面二十步、五十步…如果你的路徑越清楚,越能夠及早看出路徑存在的風險和問題,增加成功達陣的機會。像是你出國唸書,你的家人、朋友(女友…)、經費來源是否會有困難,如何提早解決。小的展開就是你現在要去唸的大學物理系,應該特別精通哪一門學問,會對未來的你更有幫助;該到哪裏打工,有機會認識未來可以幫助你的貴人;該去參加哪一場演講,問幾個有深度的問題,換幾張你的名片…做計劃和做預測(Plan and Predict)放在一起,才容易找到最有效率或是機會最高的幾條好路徑。孫子兵法說「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就是這個道理。

​ 做完預測和計劃,我們就要開始佈局和行動(Arrange and Action)。有別於一般的執行(Execution),是去實施一些措施或是作業。爸爸特別用了佈局這個字,是具有全局性的規劃和安排。像在一盤棋局中,搶佔位置、布好陣勢,準備撕殺。佈局還有「請君入甕」,引誘、引導的意思,是讓該演戲的人,在該演戲的時間,演一場好戲,並讓該入戲的人入戲。你想認識一個女生、你想跟一位教授做研究、你想請一位官員幫忙,你需要佈一個局,讓事情發生…三國裏的苦肉計、計中計,不都是這樣來的?

​ 小結一下,第一步咱們要放下一切做準備工作(Put everything down and Prepare),然後做計劃和預測(Plan and Predict),接下來要佈局和行動(Arrange and Action)。執行一段時間,你就需要再來一次這個循環,重新審視這個世界的變化,放下一切再做準備…做計劃和預測…佈局和行動…因此,爸爸稱這個 PPA -> PPA 為 PPAP 循環。這個循環,不單包含了易經「與時消息、與時偕行、與時俱進」的觀念,也相當多地包含了孫子兵法裏,知天知地、知根知底、知時知勢、知彼知己的「準備工作」,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的「計劃、佈局和行動」。最酷的事,PPAP 模型跟日本大叔的 PPAP 一樣,超級好記!!

愛你的

爸爸

2019/04/18

P.S. 爸爸轉寄給你,「在美國他們是這樣努力的」文章,比對一下,跟這 PPAP 的方式是不是有很多共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