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自信自由

Steve Jobs 每天凌晨四點起床,九點半前把一天的工作做完。他說「自由從自信來;而自信從自律來。先學會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這種自律中不斷磨練出自信。

親愛的林瑋林瑄:

本週好嗎? 昨天下午的日環蝕有看到嗎? 爸爸星期六跟朋友去了趟江蘇宜興,拜訪一位朋友介紹的「紫砂名師」。在宜興待了小半天,開車繞了繞書上介紹的黃龍山、宜興陽羡的山水湖泊。果然是好山好水,山上的別墅要人民幣 1,000 萬…名家的壺也是不錯的,不過價錢太高,爸爸忍著沒下手…只買了一支爸爸覺得做功不錯、泥料也很好的壺。也不便宜,一支要價 RMB 2,500。

星期六出去玩,星期日就要把沒做完的功課補好。通常爸爸的假日跟平常日沒啥兩樣,早上五點四十五分鬧鐘,起床時先上網看一看昨夜的新聞,然後聽聽英語新聞的廣播。同時煮個開水、收收寢室廚房、刷牙洗臉…七點半前出發去公司。不過最近晚上常常下大雨,爸爸無法出門運動,破壞了爸爸的減肥大計。所以每當早上起床,看到天氣可以,爸爸就會出門走幾圈。一面走、一面聽中、英文的新聞,倒也兩不相誤。

大伯對畢業生講「節」,爸爸也是有深刻的認識的。古人說「君子慎獨」,每週爸爸會盤點得失,發現每次體重的增加都是假日待在家裏的時候;也都是假日在家裏的時間,讀書做事最沒效率。假日的大問題就是不規範,早上晚些起床,吃個懶洋洋的早餐。等一切弄好了,已經快十點。在書桌前摸東摸西、泡個咖啡什麼的,真正唸到書的時候,差不多又要吃中餐了。吃完了飯,睡個午覺到四點,然後去打個球運動一下,回到家吃完晚飯洗完澡…一天就這麼過去了。假日如果過得太爽,星期一就有假日後遺症,早上起不了床,整天又累又餓…

爸爸應該有說過,人類的生理時鐘極為準確,這應該也是一種動物本能。每天睡覺的時間即使只有五小時,只要固定如此,身體就會自動調整,把深、淺眠的分配調好,長期如此也沒啥問題。但如果前一天睡八小時,後一天睡四小時,不固定的睡眠,就像吃飯暴飲暴食一樣,叫「暴睡暴不睡」,這對身體是有傷害的。爸爸這麼容易入睡的人,如果晚上看小說太入迷超過睡覺的時間,就會發生睡不著、失眠的問題。

最近在看佛教的書籍。爸爸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像這樣一個宗教、或哲學,需要用「苦行」來求解? 而且,大部份傑出的僧侶、禪師…這些求「覺悟」、尋「解脫」的人,都很嚴格地規範自己的作息和生活方式。難道不能輕鬆一點、隨性一些嗎?

其實這是個數學問題。爸爸有一天在吹蕯克斯風。突發奇想,把自己吹的歌曲,用手機錄了起來,然後撥出來聽看看…結果…嗯…這聲音…可怕…看來我的確誤會了鄰居。自己吹的時候,感覺音調啦、速度和感情都還可以。但手機回放時,就發現原來只是「自我感覺良好」。之後爸爸算了一筆帳:正常爸爸每週練兩次,每次一個半小時。這樣子一週練習三小時,嚴格地執行一年 52 週,練習時間總共 156 小時。人家說,要成為大師,至少要先有 10,000 小時的練習。那麼爸爸用這樣的節奏,等到成為大師的時候,需要 64 年…看來這一輩子是很困難啦…反過來說,如果爸爸想在十年內成為蕯克斯風大師,那麼每年就要 1,000 小時。每天都嚴格執行的話,差不多得花 2.7 小時。如果一個孩子從五歲開始練習,每天 6 小時,那麼五年後、在他十歲出頭,就練滿了 10,000 小時,也許他就敲開了成為天才的大門。

我們再算一算,如果林瑋想在研究所畢業前,成為訓練超過 10, 000 小時的物理人才。那麼大學加上研所所的六年,每年要有 10,000 / 6 = 1,667 小時。假設每年上課八個月、每天三小時的物理課程也可以計算在內。那麼上課就使用了 720 小時。剩下 947 小時分到每一天,差不多也是 2.6 小時…

每天 2.6 小時容易做到嗎? 爸爸在網路上查了一下:

Steve Jobs 每天凌晨四點起床,九點半前把一天的工作做完。他說「自由從自信來;而自信從自律來。先學會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這種自律中不斷磨練出自信。飲食習慣和作息規律對一個人的時間長度、思維深度,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星巴克 CEO Howard Schultz,每天也是早起,跟他夫人一塊騎自行車,六點到辦公室。星巴克董事長 Michelle Gass 早上四點半起床跑步,十五年來始終如一。

百事公司 CEO Indra Nooyi,根據 CNN 的報導,每天只睡四小時。她在耶魯大學唸書的就後就是這樣的作息,一直沒有改變。

郭台銘早上五點起床游泳或跑步,七點到辦公室,每天平均工作 15 小時,從創業以來,持續三十五年。

馬英九每天睡五小時,天亮的時候就起床跑步…

話雖如此,其實爸爸自己在大學、研究所時代,也並不是每天都那麼拼命的。不過爸爸覺得,把作息時間儘量規律化,每天唸唸書、運動運動、彈個鋼琴舒壓、撥一段時間談戀愛,都是非常美好的…慢慢做,持續做,你就能比別人強上幾分。咱們一起互相勉勵吧!!

對了,爸爸的體重掉到 77.5 啦,離75 公斤的目標又近了一步。加油加油!!

愛你們的爸爸

自律的自由

為什麼玄奘要去西天取經? 玄奘去印度之前,就已是隋末唐初很有名的佛學大師。他去到印度這個以小乘佛教為主的「西天」,卻主張以大乘佛學來修行。他跟3000位佛教學者論辯,從來沒有輸過,被稱為「大乘天」「解脫天」。印度國王戒日王都不願讓他回中國。那奇妙的事來了,既然他已經這麼強了,為何還要經歷千險萬難,去西天這個大廟取經呢?

親愛的林瑋林瑄:

爸爸很喜歡收到你們的信。最近在整理筆記,發現這一封是咱們開始通信以來的第六十六封信,往來信件的累積的字數也到了12萬字。爸爸覺得,雖然我們分隔兩地,但藉由寫信讓我們聚在一起。在信裏,我們互相加油打氣、分享生活的點滴,雖然會花一些時間,但爸爸覺得很有意義,一定會堅持下去。

你們老師說的話:「不管你在哪裡,在台大、國外,還是在中央,你都能變成不一般的、很厲害的、甚至是世界第一的人,只要你下定決心改變你自己,然後持續下去。」的確,有人說,小廟裏也有道行高深的和尚。修練這件事,環境有幾分關系,但主要還是靠自己。爸爸覺得,在能力累積的階段,也許在小廟裏努力修練,也是可以的。

當年爸爸從初中上高中,選填志願的時候,原本很糾結,憑爸爸的成績,考取台中一中是蠻容易的事。但後來爸爸決定去明道的高中部,除了明道提供不錯的獎學金外,也因為當時爸爸的阿導張道勳張老師的幾句話。他說,如果你志在考取最好的大學,憑你的聰明,待在明道可以有很多老師的關注。而且,明道老師逼得緊,只要按照老師給你的步伐走,考上好大學的機會很高很高。去一中就不一定了,一方面老師沒有壓力,未必用心教,學習上要能自己逼自己。另一方面,學校很自由,聯誼多、外務多。許多聰明但自制力不夠的學生,選擇去一中就讀,三年後大學都考得不理想。老師還說,眼光要放長一些,如果你考上台大,還有誰會 care about 你高中讀什麼學校?

爸爸聽了老師的話,高中三年沒有懈怠,結果還是很不錯的,人生第一個女朋友(也是最後一個)成為我老婆,也考取台大的研究所,進台積電工作,現在有著一定的社會地位。

現在的你在大學唸書,也需要好好沉澱,未來的方向要想清楚,把目標鎖定好,並把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做到極致。林瑄也是一樣,高中三年正好是考驗人耐性的時候,要杜絕誘惑,好好加油。

爸爸曾經想過,為什麼玄奘要去西天取經? 玄奘去印度之前,就已是隋末唐初很有名的佛學大師。他去到印度這個以小乘佛教為主的「西天」,卻主張以大乘佛學來修行。他跟3000位佛教學者論辯,從來沒有輸過,被稱為「大乘天」「解脫天」。印度國王戒日王都不願讓他回中國。那奇妙的事來了,既然他已經這麼強了,為何還要經歷千險萬難,去西天這個大廟取經呢? 類似的道理,為什麼美國最好的企業,很愛用常春藤名校畢業的學生? 為什麼台積電,基本上只用台、清、交、成? 難道小廟裏沒有道行高深的大師嗎?

雖然說,從大廟出來的,未必都是大師,但至少証明了,他有能力拼過別人,進入大廟;就算他不是頂尖聰明,也需要有恆心毅力,杜絕誘惑的耐性,或是有著很好的、能走後門的財力和關係。在大廟裏,他一定看過了真正的大師講過經,傳授最先進的思想理論;或是跟頂尖的同學交過手,有成功或失敗的經驗。知道嗎,許多諾貝爾獎的得主,未必都具有最高等的學術思想。更多的是,他們是一脈相承的老師、門生…大廟出來的…總之,爸爸建議你們,在沉澱閉關修練之後,還是要出去,到大廟裏去闖一闖,論証一下自己的道行。

爸爸年輕時曾經看過一段話,當時覺得不甚以為然,但年紀越大看得越多越覺得有幾分道理。他說:「以貌取人,絕對科學。性格寫在唇邊、幸福露在眼角。理性感性寄于聲線,真誠虛偽映在瞳仁。站姿看出才華氣度,步態呈現自我認知。表情裏有近來心境,眉宇間是過往雲煙。衣著顯審美,髮型表個性。職業看手,修養看腳。窮則會從全身散發出來。」看到了嗎,外表能傳遞如此多的訊息,同樣的,有好的學歷、大公司工作的經歷,在社會上也具有一定的意義。

人往高處走,走向山頂的路有無數條,但在每一條路上,能爬上山頂的人,都需要自律生活、努力學習、改變自己,堅持到底。爸爸認為,從來就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只有百折不撓的努力拼搏。

最後,爸爸希望我們都成為自由的人。自由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自由是走到哪裏都有活得很好的能力,「想不幹什麼就不幹什麼」,咱們一起加油。

愛你們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