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技巧 III

「適合的情境和環境」,這一點比較見人見智。不過基本的思路還是從「主要對象」來思考。譬如你要做一個 job interview,你該穿得很正式? 有點正式? 還是穿自己最喜歡的運動服?

親愛的林瑋林瑄:

中秋節快樂。爸爸的隔離生活已經到了第五天,真的覺得有點太宅了。前幾天,爸爸發現旅館的電視有 CNN 頻道,就讓 CNN 一直不斷地播放,嘗試創造出一個全天候、全英文的環境。爸爸的確感覺到,英文在這段時間進步的快了一些。一面聽新聞,一面查查單字恢復更多的字彙,在隔離的日子裏,也不該浪費時間。

爸爸想到簡報技巧還有一些工具和想法,可以做為你們簡報時來應用。不過首先咱們得複習一下簡報技巧:

簡報的唯一重點,就是「達到目標」。要達到目標,簡報最好能夠有「結構化的引導」、「形象化的表達」、「適合的情境和環境」。

目標是知道你的「主要」對象是誰,他住哪里學什麼經歷如何。簡報完畢要達到哪些效果、發生什麼改變。要知道你有多長時間報告,提早結束,才是準時。記得不要一開始就打開電腦,用便利貼把所有事項列出來,歸類整理。最好能夠 follow rule of 3,把想要報告的事項分成三三結構來說明。

當事項過多的時候,就要做取捨 – 如果只能講三件事,那會是哪三件。把重點放在主報告,其他的資料就放在附件,有人問再回答。報告時先報告全貌,再報告細節,這樣老闆比較不會跳來跳去地問。這部份就是「結構化的引導」。

補充一個簡報結構的問題。我們之前有講過 rule of 3,但爸爸漏了一個大的結構,是 deductive approach(演繹型) or inductive approach(歸納型)。Deductive approach 通常從 theory 開始講,然後假設啦、數據啦、最後是結論。

而 Inductive approach 就不一樣了,通常從故事開始講,用一些故事帶出好的、壞的解決方案,然後做結論。這兩種都很常用,也沒有什麼對錯,還是要看主要對象的接受度。如果是對應你的老闆,他對解決問題的背景已經清楚,也沒有太多時間聽故事,那麼用 deductive approach 是不錯的,甚至直接講結論,再來推導和做法細節。像 TED 的演講,或是一般商業物品的推廣,通常是 inductive approach,講故事、講品牌,一步步引導他人走進設定好的情節。工程類的報告,一般則是 deductive approach 比較多。

「形象化的表達」- 重點在於一致性的配色、文字、位置。

一般的情況下(還是要看主要對象的習慣),每一頁投影片都要有清晰的重點,不重要的部份可以用濾鏡做暗化。

文字可以用雅黑體,大小和位置儘量一致。上次有一些例子可以參考。儘量不要在短時間傳達過多的訊息,這樣有一個風險,如果主要對象一時走神,就會影響你報告的邏輯性。

要讓簡報看來高檔些,用「圖+標」的表現是有必要的。像下面這一張投影片:

有幾個不錯的網站,你可以上去看一看。記得,在使用工具時,善用搜索,不然很容易就會迷失在這些圖片圖標之中。

https://thenounproject.com/

https://www.flaticon.com/

 

https://www.freeimages.com/cn

https://www.ivsky.com/

「適合的情境和環境」,這一點比較見人見智。不過基本的思路還是從「主要對象」來思考。譬如你要做一個 job interview,你該穿得很正式? 有點正式? 還是穿自己最喜歡的運動服? 另一個點,是有些演講者常常用專業術語或是英語,這樣的對錯,還是要看演講者的目標是否能達到而定。有些演講的目的,並不是想讓台下的觀眾知道一些知識,而是要告訴他們,自己做為演講者,有豐富的學歷經歷。那麼,用一些特殊的策略也許不算錯。「真正的簡報,在你認為開始之前就已開始,在你認為結束前可能早已結束。」很多 job interview,主考官可能更重視你的人格特質,他會看你是否在報告前提早到場安排軟硬體、有的考官故意讓你報告的電腦或投影機故障,看你的反應、故意問一些挑戰型的問題看你在壓力下的反應、是否會被激怒…甚至在 interview 之後看你會不會打電話 follow up…所以,真正的簡報,也許在你認為結束後,也還沒真的結束…

好啦,這週咱們就到這邊,祝我的兩個寶貝們中秋節快樂!!

愛你們的爸爸

簡報技巧 II

每一頁投影片都要有清晰的重點,不要有過多的圖案、切換。不需要在短時間傳達過多的訊息…

親愛的林瑋林瑄:

​ 這週好嗎? 繼續上週的話題,我們談到,簡報的唯一重點,就是「達到目標」。要達到目標,簡報最好能夠有「結構化的引導」、「形象化的表達」、「適合的情境和環境」。

​ 目標是知道你的「主要」對象是誰,他住哪里學什麼經歷如何。簡報完畢要達到哪些效果、發生什麼改變。要知道你有多長時間報告,提早結束,才是準時。記得不要一開始就打開電腦,用便利貼把所有事項列出來,歸類整理。最好能夠 follow rule of 3,把想要報告的事項分成三三結構來說明。當事項過多的時候,就要做取捨 – 如果只能講三件事,那會是哪三件。把重點放在主報告,其他的資料就放在附件,有人問再回答。報告時先報告全貌,再報告細節,這樣老闆比較不會跳來跳去地問。這部份就是「結構化的引導」。

​ 今天我們多談談「形象化的表達」。每一頁投影片都要有清晰的重點,不要有過多的圖案、切換。不需要在短時間傳達過多的訊息,我們來看看幾個例子(爸爸用了一些上課和網路抓來的例子,方便我們看出差異):

這一頁投影片,是我們大家都會做的,基本上也算是可以的。但我們要想,還可以讓畫面更精簡美觀嗎?

這樣子如何? 我們用下面的範例,來看看調整的過程:

看到了嗎,原先的畫面比較雜亂,顏色太多,不容易抓到重點。我們想呈現這個產品的三個特色,那麼這個產品必需大一點,特色文字用粗體呈現,細字是給我們做報告的人的提示,用小字即可。色系最好不要太多。黑灰白是底色算一類,另一類可以用藍色系(深藍/豔藍/淺藍)或是代表你學校的色系,用深、中、淺呈現。這二類基本就夠用了,如果需要 high light 出一些特色,我們可以用反差比較大的紅色,來做第三類。下面的範例,有黑、灰、藍、綠。黑灰是一類,加上藍、綠總共就有三類了。藍和綠,反差不夠,突顯不出重點,我們可以修改一下:

同樣用三類,但對比就更明顯了。比較複雜的投影片,可以這樣做,把 Key Word 呈現出來。跟時間相關的投影片,可以比照下圖,用二類顏色呈現:


像這種字多的,可以這樣做


像上面的五張照片,雖然看起來美美的,但容易讓人分心,呈現不出你想表達的流程優勢。記得,你簡報的目的是傳達特定的訊息,簡報之後要發生你期望的效果。我們可以改成以下的畫面:

表格其實比圖還難,要呈現 Data 的 Insight,而且讓人一眼看出來。

改成下面的投影片,看來就高檔大氣地多:

這一頁看起來可以了,但下面會更好一些。我們想呈現 2018 年的業績,那麼 2017 年的重要性就比較低了,記得,呈現出真正的重點,才算厲害。

總結來說,簡報的視覺呈現要有一致性,包括字型、風格、配色、位置。報告的內容,是「聚焦」 – 把「資訊」呈現,把雜訊消滅(或是弱化)。儘量不要用紅框框或圈圈,顯得不很專業。可以用二到三類色系來呈現重點,黑灰白是一類,以中央大學來看,另外二類可以用藍色和紅色。至於台南女中,可以用紫色和黃色。那麼今天爸爸就講到這啦,祝大家一週平安順利。

愛你們的爸爸

簡報技巧 I

簡報的唯一重點,就是「達到目標」。或是說,簡報完畢要發生什麼事情?

親愛的林瑋林瑄:

這週好嗎? 爸爸原本想寫一些管理的概念,但爸爸想到,林瑋林瑄常常需要打報告、做簡報。應該先分享一些簡報的心得給大家參考。

爸爸曾經聽過很多場次的演講,先講講什麼是「不成功」的簡報。這些報告大多有幾個問題:目標不清、結構混亂、展示不力、情境或環境不佳。

簡報的唯一重點,就是「達到目標」。要達到目標,簡報最好能夠有「結構化的引導」、「形象化的表達」、「適合的情境和環境」。

我們一個一個來說,首先是簡報的目標,或是說,簡報完畢要發生什麼事情? 譬如說實驗報告,目標是不是讓老師覺得你們「很努力」? 「很創新」? 「很專業」? 爸爸覺得,如果報告的目標是「簡報能拿到高分」,那麼你的思考就會不一樣。因為要拿高分,所以你要知道,你的對象特別喜歡努力的報告? 更讚揚創新? 還是單純是用電風扇吹一吹,看距離遠近打分數? 對於不同的老師,你應該要有不同的策略來應對。爸爸受邀演講,一定會向主辦單位要一份參加演講的「領導」名單。看這一場演講的「主要對象」是誰。他老家哪裏、本科學啥、經歷如何、結婚了沒、幾個孩子、喜好興趣等等。藉由了解對象,你會對於優區與雷區有些了解。優區就是可以讓對象感同身受的例子,而雷區則是你最好避開的話題。如果他的老家在南投,那麼你講講日月潭、清靜農場,應該不會有錯。如果他剛剛跟老婆離婚,那麼在正常情況下,最好別提愛情(當然也有例外)。

對於優區和雷區,還包括主要對象的個性為何? 是幽默型還是老學究? 他正在觀注哪些事? 想解決什麼問題? 需要什麼答案? 甚至,知道他「不想要什麼」來避開雷區,也是好的。

我們還要知道報告的時間。一個實驗報告或是讀書報告,用 3 分鐘 / 30 分鐘 / 90 分鐘的描述,那麼報告肯定是不同的。一定要記得,「提早結束,才是準時。」

知道目標和時間,接下來很重要,「千萬別打開電腦」。我們該拿出紙、筆、便利貼,把這個題目下,你可以使用的資料寫出來。像是這個樣子:

為什麼用便利貼呢? 如果寫報告的,不只有你自己,而是你的秘書或是一個團隊,那麼便利貼可以很好地做為溝通的工具。讓小組的成員能夠討論出要報告的內容,甚至考前猜題,先把主要對象會問的問題放上來,做到不遺漏。第二點是,便利貼很容易歸類,我們要用「Rule of 3」三三法則,把你要講的題目分成三個次題目,每個次題目再分三個次次題目…三三法則,就是一種結構化的架構,把雜亂的事物,分成三個類別。分類未必有正確答案,但必需有一個合理的邏輯規則,我們依著規則,填入內容資訊。

例如我們要辦一個活動,牽涉到幾件事情:場地、桌子、椅子、投影機、麥克風、無線網路、報告資料、報告順序、電源、教授、同學、廁所。那麼,聰明的林瑋林瑄,你們會用哪三類規則,把上述的事項分類呢?

分類好了之後,我們就可以再往下想,依著時間限制和對象需求,要達到簡報目標,哪些事項不該出現在報告裏,哪些應該重點的講。爸爸聽過很多「不成功」的演講,資訊不足的幾乎沒有,大部份的問題是資料太多。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目不睱己,反而失去重點。這時候我們要「斷、捨、離」,把主要重點作呈現,次要重點放附件。我們要想,如果只能講三件事,那會是哪三件?

三三法則十分好用,像爸爸的季度總結報告,很常用的格式是這樣:

季度總結報告

  1. 回顧
    a. 本季表現
    b. 本季與上季的比較、今年本季 跟 去年本季 的比較
    c. 差異比較和 Insight (為什麼)
  2. 計劃
    a. 原計劃執行狀況(or 下一季的挑戰 or Data)
    b. 根據變化所做的調整 (Insight)
    c. 新計劃的建議與預期結果 (Go or Actions)
  3. 總結
    a. 本季表現和下季目標
    b. 需要的資源或支援
    c. Action Plan / Due Date / Sponsor / Progress / …

常用的、一般的論文架構或報告,其實也差不太多,可以是這樣:

  1. 回顧
    a.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b. 過去的研究方法
    c. 過去方法的不足之處或問題所在
  2. 我的研究
    a. 研究概念與方法
    b. 研究數據 (Data)
    c. 結果的比較 (Insight)
  3. 總結
    a. 我的研究可以解決的問題,取得哪些成果
    b. 尚未解決的事情或是可以增加的應用場景
    c. 未來還有哪些事要做 (Actions or To-Dos) + 參考文獻

當然論文的種類很多,有解題的論文、總評的論文、針對別人論文的再實驗論文…可能會有所變型。爸爸講的是基本動作,像是打籃球的運球上籃。先按圖索驥練習好,就可以再學習更高階的技法。

另外,爸爸也常常利用三三法,在「沒預期上台演講」卻被叫上台時使用。爸爸的邏輯架構是這樣:

  1. 回顧 – 為什麼來這裏(或來這裏幾百次了)
  2. 爆料 – 覺得特別有意義的事、感悟到什麼天道或收獲、特別喜歡這個會議的什麼
  3. 感謝與祝福

看吧,就像是套用物理公式一樣,不需要用什麼大腦就把套路整好了。邏輯架構在三三法則之下,聽的人也容易吸收,講的人不怕忘卻,而且投影片也大方不複雜,好處多多。

今天先到這裏,下一次,我們來談談視覺呈現,如何把這場「簡報秀」做好。

愛你們的爸爸

P.S. 把 場地、桌子、椅子、投影機、麥克風、無線網路、報告資料、報告順序、電源、教授、同學、廁所做分類,其實沒有正確的答案,但爸爸可以簡單地用「硬體設施」、「軟體資料」、「人」做為三個簡單的分類。你們有其他的答案嗎?


P.S. 其他簡報架構的參考:

Ex. 年終述職可以用什麼架構

  1. 關鍵指標 (Data, Insight, Key Learnings)
  2. 團隊個人 (小夥伴, 自己, 團隊或外圍組織的影響)
  3. 未來行動 (規劃, 執行, 維護 or 複制成功模式)

Ex. 教育性簡報重點:

  1. 傳遞知識,解釋、說明複雜事物
  2. 不帶有立場,向聽眾灌輸信息
  3. 表達清楚、方便理解與記憶
  4. 最好要能重覆重點 > Take away

Ex. 說服性簡報

  1. 說一個感動人心的故事
  2. 說三個方法 (很壞、壞、你建議的方式),理由、論述不要講太多
  3. 套用現實的情境,建議如何做(最好能引發聽眾的急迫感)

Ex. 進度性簡報

  1. 要有前情提要 (聽眾/老闆很容易忘記)
  2. 要有 Data (事實)
  3. 要有 Insight – 從數據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分析)
  4. 要有 Action Plan、預期結果(美麗新世界)、結論
  5. 我們需要的資源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