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 價值與斷捨離

斷捨離之後,自己清理的,不只是人事物,而是自己的想法、觀念和行為

親愛的林瑋林瑄:

​ 本週好嗎? 因為有你們和家人陪伴,爸爸過了一個很美妙的週末。星期五那天,爸爸早上上班,下午開車到中壢,把林瑋接上車,去跟同學(也是林瑋乾爹)聚餐。晚飯後,林瑋和爸爸在回家的路上聊了很多。爸爸很開心地知道,林瑋很喜歡物理學、喜歡實驗課、也有很強的 python 程式能力,能把實驗數據化為資訊、圖像、成果,寫出很棒的報告。星期六我們為阿媽慶生,到新營西堤用餐。全家很開心地吃飯聊天,可以說是人生最美好的事。

​ 上週公司開董事會,討論公司是否該分割一個研究部門,獨立出一個新公司做新材料的計劃。有些主管認為,留在母公司,很多人事、財務、研發甚至業務資源都可以共用,是最省錢的作法。但爸爸覺得,企業轉型為什麼困難,不只是研發出新產品就可以,還有很多深層的結構要調整。一件小事沒做好,就會影響後續的發展。

​我們來看台積的例子:為什麼台積電要專心做晶圓代工? 台積可以向產業的上游發展,做 IC 設計;也可以往下發展,做晶圓封裝測試。這些事台積都做過了,也…不能說成功。甚至,台積當年也做過太陽能晶圓、做過 LED 晶粒,結局同樣不好。以台積的研發的能力、財力、業務力,做這些小打小閙的生意尚不能為之,何況是其他很多公司,在面對企業轉型時,想從做食品的買賣轉做半導體…只有一個字:難。

​台積電向上做設計,會有跟客戶衝突的問題,我們不談。但做封裝測試為何會失敗呢? 明明是很簡單的機台和製程,台灣日月光、矽品,大陸的長電都能夠做起來。憑著台積對晶圓的熟悉度、技術的成熟度…為何台積不行呢? 從產業特性來看,半導體代工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而封裝測試卻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需要一堆人沒日沒夜的生產。台積電的經理,年收入在四百萬台幣以上,而封裝測試業的廠長級主管,可能三百萬不到。那麼,當台積找內部人去封測廠擔任主管,通常的結果是「不去」。會過去的,大部份是二軍級的人才,在台積的發展受限,才會另尋出路。但這些「二軍」本身能力不是頂好,對產業不熟悉,如何能做起來? 從外部找一些對產業熟悉的人,對台積人來說,就是土裏土氣、沒有台積文化的外來者,你們說,衝突怎麼能不發生? 不信任內行,讓外行人來領導團隊,最後就只能以失敗收場。

​成功的案例不是沒有。像 IBM 從硬體轉做軟體服務,它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就是把整個硬體部門,包括人員、廠房設備、甚至客戶都分拆賣掉。IBM 發現,做硬體所需要的人材、資源,和做軟體服務是完全不一樣的。從管理的能耐、員工的腦袋到上班的型態都有巨大的差異。想要二者通吃十分困難,果斷的砍掉包袱才是正解。同樣也成功的案例,是 Philips 從一個設備儀器為主的公司,轉型到健康醫療公司,也是砍掉包括半導體在內的部門,不破不立。

​企業如此,個人也是一樣。剛入社會的新鮮人不談,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大部份的人,都是依靠 90% 經驗,加上 10% 知識來完成工作。一些學習力強的高階主管,知識的比例會增加,但絕大部份的人,都是按照過去的經驗來延續發展的方向。然而,我們得想一想,這些過去的經驗,對於新的事業,到底是資產,還是包袱? 爸爸的想法是,對未來有幫助的是資產,沒有幫助的就是包袱了。也因此,我們在判斷事物時,尤其是對自己來說是比較新的事物,就必須拋掉包袱,重新盤點。

​確認未來的方向,我們就要做「斷、捨、離」,把對未來沒有價值的包袱丟棄,空間騰出來,建立對未來有用的資產(可以是知識、經驗、能力、物品…)。要做的,就是告別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物。最後,你可能發現,斷捨離之後,自己清理的,不只是人事物,而是自己的想法、觀念和行為。爸爸這次回台灣,其實也一直在思考自己的職涯發展。這些年爸爸都在製造的領域打轉,其實很狹隘。爸爸想朝更高階的公司治理邁進,跟大伯寫財務的書就是爸爸的佈局。可是在職場上,爸爸一直沒能做出脫離製造的決定。爸爸想,在退休之前,還有幾年的時間,也許是時候該斷捨離了…有消息爸爸再跟大家回報。

愛你們的爸爸

斷捨離【二】

人品是人的第二張臉,爸爸希望你,永遠善良、謙虛、自省和足夠的自律。爺爺以前常常跟我們說:「傲心不可有,傲骨不可無。」再窮、再難過,我們自立自強,不用跟人卑躬曲膝…

親愛的林瑋:

爸爸很同意你所說的,先要有好奇心發掘、認識自己,找出自己所擅長的和自己有興趣的事物(有時這兩件事是不 match 的)、然後根據自己需要和想要的,做取捨,斷捨離。

爸爸也覺得,你對於循環的關念,很有易經的 feel 。一陰一陽謂之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易經的六十四卦裏,吉卦中藏凶爻、凶卦中也藏著安身之路。認為陰陽吉凶的變化不是遽然發生的,而是漸進不斷地變化著。只要我們能夠見微知著,提早採取應對的方式,「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所以斷捨離的這個動作,每當你發現你很忙而沒有放鬆、思考的時間時,爸爸建議你要做出取捨,斷捨離。

佛家的神秀大師曾说:「身為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爸爸覺得,雖然他沒能成為六祖,但神秀所說的「明心見性」,確實是有其實用性。公司裏每一段時間要檢討長短時期的策略、要修一修組織、改動一下制度、請沒用的人離開、找需要的人進來…也是這個道理。至於六祖慧能所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恐怕就不是普通人能達到的「空」的境界了。

你說到了交朋友的事。爸爸覺得,在你的好朋友裏面,一定要培養(找)出一個知已。他能夠真正了解你、真心對你、能夠對你說你並不愛聽的肺腑之言。爸爸覺得這樣的朋友實在很少很少。在高中、大學裏,交到知心朋友的機會才是相對高的。一方面相處的時間長,可以觀察朋友的時間比較充分;另一方面,年輕時比較容易看出人的人品、本性,進入社會後,常常會比較世故、比較虛偽。有些人學會了隱藏自己的本性,顯示在外的,永遠是一付好好先生、無世無爭的 nice guy,實際上不知何時就對你動了刀子。也很有可能,在我們進入社會後,因為在你圈子裏的人都有利益關係,所以功利主義讓自己也變得不容易相信別人了…

人品是人的第二張臉,爸爸希望你,永遠善良、謙虛、自省和足夠的自律。爺爺以前常常跟我們說:「傲心不可有,傲骨不可無。」再窮、再難過,我們自立自強,不用跟人卑躬曲膝…爸爸在剛剛進入社會的時候,也是每天在戰場拼博撕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別人視我為敵,則我揮劍出閘必帶血而歸…直到中年之後,坐到一定的位子、也達到財務自由之後,爸爸想更多的是「存善念,做善事」,火氣降了不少,也更能夠忍住性子。揮劍還是偶而要揮的,但動作輕柔許多。這樣心理很自在,晚上眼睛一閉就睡著了。古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功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身,十一擇業與擇偶十二趨吉要避凶。爸爸覺得還是相當有道理的。對了,爸爸推薦你一種方法,每天睡前,打開 ICRT 聽英文(只要夠大聲到你勉強可以聽到就好),然後躺平在床上,雙手手掌放在你丹田之上交握,從頭到腳一部份一部份地放鬆、再放鬆(通常要從頭到腳做三遍才能感覺自己像是飄在床上,每一吋肌肉都不受力)。放鬆之後(如果還沒睡著)你可以練習無思無想,寂然不動。讓所有的念動(還有英文)飄過你的心頭而不要停留,同時,你讓呼吸變得深長。你可以上網參考「天台小止觀妙法門」,但你不用去練習出神的法門,我們先練習靜心的方法。

最後爸爸想問你,你最有興趣的是什麼事? 目前階段,你最擅長的又是什麼事?

愛你的爸爸

極簡斷捨離

通過不斷清理自己的東西、事情、告別一些人和關係,把沒有價值的仍掉,只保留對自己重要的事物。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現:房子的空間多了,跟重要的人在一起的時間多了,做重要事情的專注力變高了,為自己、為他人創造的價值提昇了。

親愛的林瑋:

這一週好嗎? 希望你沒有太忙。

爸爸有一次看電影,飾演企業主的男主角打開衣櫃,展示出來的是整整齊齊的、三、四套完全相同的黑色西裝,旁邊是完全相同的幾件白襯衫。男主角直接拿起最邊邊的西裝和襯衫,短短幾秒鐘內就著好裝。他還說,他不想浪費時間在挑衣服選衣服,所以外出的西裝都是完全相同的,只有換洗的時候才改穿下一套(也是完全相同的)。

後來爸爸才知道,原來很多很優秀的人,都是這樣做的。像 Steve Jobs 永遠是一身黑衣;Mark Zuckerberg 相同的 T-shirt… 他們不是沒有品味或更換衣服的財富。爸爸認為,他們是不願花太多時間在很多日常的瑣事上。

爸爸在大陸,已經搬了四次家了。每次搬家都面臨東西越變越多的問題。尤其是書,看完了、做完筆記的書,還是很捨不得丟,但搬來搬去也不是辦法。於是爸爸搬家之後,書箱先儘量不拆開。在下次搬家前,如果書還是放在書箱內沒有拿出來翻看,那麼也許,就是該跟它說再見的時候了。爸爸會把書送給朋友或捐出去。

爸爸收集的紫砂壺也是這樣。有時候,爸爸看到了一些美麗新穎的器型會很喜歡。花的錢買來使用後才發現,這些器形要嘛太複雜,一些雕刻容易碰壞。不然就是不順手或是難保養,很容易沾上茶垢不好清理。反而不如老祖宗留下來的古器形,像石瓢、仿古、掇球、潘壺…這些古型簡單大方、耐看、好保養。所以漸漸的,爸爸就是朝某幾個大類來收藏。

有一位日本人,寫了一本書,叫斷捨離。通過不斷清理自己的東西、事情、告別一些人和關係,把沒有價值的仍掉,只保留對自己重要的事物。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現:房子的空間多了,跟重要的人在一起的時間多了,做重要事情的專注力變高了,為自己、為他人創造的價值提昇了。

開始做斷捨離之後,爸爸發現,自己可以過著更樸素簡單的生活。很多東西,在還沒買之前,腦袋就會跟你說,這東西即變是買了,也不太會用到,到時候還是得丟。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東西也就不會去買去想了。

爸爸也發現,這個過程也可以讓爸爸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爸爸現在早上唸唸日文,中午休息時聽聽英文(TED 上的演講),晚上看書背背易經。宿舍裏也少了很多瓶瓶罐罐。然後,很多不重要的人、不有趣的聚會,爸爸也限制自己,讓自己儘可能少去參與。

這個假日,爸爸在宿舍動手寫了一個醫療器材的程式。搭配朋友正在開發的醫用儀器,可以偵測病人是否得到,或得到的是哪一種類型的幽門螺旋桿菌、糖尿病、和風濕症…這是利用機台上的攝影機,做血液試片的電腦影像識別和判斷。爸爸一面寫寫程式,一面練習給自己做菜(炸雞,超好吃的)。星期日中午前後,爸爸就把程式放下來,給自己泡壺好茶,放鬆一下。計劃爸爸下兩週的行程,跟奶奶、跟大伯哈啦半個小時,也讓樓上常常大聲喧鬧的那一家人,知道爸爸不是好欺負的(爸爸吹了一個小時的薩克斯風)。現在好了,樓上用白目鋼琴魔音反攻了…爸爸的小日子,雖然看不到大家,但也在紀律和緊湊中有清鬆。

爸爸還是很期待,你有空的時候給爸爸寫封信。寫什麼都好,爸爸不挑!!

愛你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