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學習方法

第一是「交替學習」。就是一門課程的複習時間最好在 20-30 分鐘,然後就切換到另一門課程。

第二件重要的事是睡眠。大腦在睡眠時會整理記憶(像人工知慧,來回測試記憶,找出正確的位置存放,並清除不必要的記憶)。在快速動眼階段,加深我們對知識的理解,而非快速動眼階段,提昇我們對知識的記憶。

親愛的林瑋林瑄:

​ 這週好嗎? 爸爸很關心你們的健康,希望你們儘量不去人多的地方。如果必需去,也請務必戴好口罩做好防護工作。目前,這個地球上有 3/4 的人口躲在家里,經濟活動降到極低。上兩週,美國有 995 萬人申請失業救助。有銀行的經濟學家預估,全美將有 4500 萬人在此次疫情結束前失業,失業率將高達 32%. 爸爸擔心,全球的不景氣即將到來。

​ 爸爸常常在想,我們認為我們知道的,很多未必為真。像是我們一直自以為我們知道,自由經濟體制對比於社會主義體制的優越性。然說這一場疫情中我們看到,中國是第一個發生大規模傳染的國家,從最初對新冠病毒一無所知,以為是一般流感,到疫情開始時的人謀不臧,沒能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封城行動,加上醫療器材的不足,理論上中國應該受災最嚴重。不過奇妙的是,中國僅八萬多人感染,死亡三千多人。而且,爸爸的企業在 2/13 就已復工生產。到現在五十多天了,爸爸這邊大部份的人們都不戴口罩了。中國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失業、破產,沒有發生糧食問題…事實証明,中國不但能夠快速控制疫情,現在也可稱為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

​ 反觀美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這些老牌的歐美強國,明明有著比中國更多的時間和資源準備。但碰到這場疫情,只會亂搞扯皮。中國已經考過試了,題目跟考古題是一樣的,答案也有中國同學出了版本。但歐美這些「自由民主發達」的國家卻不約而同地考出了極差的成績 – 大規模的不合作、不戴口罩不關店、搶完手槍搶超商、搶失業(航空、汽車、服務業)、經濟迅速滑落。歐美國家醫療雖然進步,看醫生卻需花費極高的代價,一般的窮人是看不起醫生的。我們看到這疫情中,大量的窮人、老人被遺棄/放棄…孩子們,再想想,是不是很顛覆? 我們認為哪一種政體是比較強健的呢? 未來的你想要從事哪一種職業,才不會被類似的疫情所衝擊?

​ 不過爸爸今天倒不是聊疫情。最近大伯寫信,爸爸想起小時候半夜爬起來讀書的事。對照最近我們在練習的記憶法,爸爸發現,以前摸索出來的讀書方法,竟然很有科學根據。有一本書「如何學習」,作者是紐約時報科學專題的記者,以他三十年追蹤腦科學及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匯總所寫的書。

​ 本書第一部份是基礎理論,內容很像是我們上的記憶課,也講了信息的輸入、多種剌激和海馬迴的功能。不過他也說到,人腦至少有兩套記憶系統,一套負責潛意識的記憶、一套是意識的記憶。記憶不存在單獨的地方,而是沿著大腦皮層各個不同功能的區域來分布。

​ 記憶力好與不好,跟記憶的提取有直接關係。剛剛記下的單字或公式,過一會兒就想不起來,那麼你需要多練習記憶提取。大腦有個習性,越是提取它,它就會記得更勞固、讓你越容易提取(本書使用了「必要難度法則」)。這就是小卡片的用處,你一直問考問自己(提取,增加大腦的難度),就越記得住。還有分散式複習 – 像 Anki 一樣,分不同難度,每隔一段時間要再拿出不同難度的小卡片來複習,對記憶很有幫助。

​ 使用口訣和不同感知系統的記憶技巧,我們已經練習過,爸爸就不再多說了。有兩件事在本書有提到,爸爸覺得很重要:第一是「交替學習」。就是一門課程的複習時間最好在 20-30 分鐘,然後就切換到另一門課程。30 分鐘後,可以再切到別科或切回來。作者說大腦對於一個刺激,在 20-30 分鐘後效率會大打折扣(簡單地說,就是精神不集中)。與其如此,更有效率的方式就是換一個科目,讓大腦的重回高效運作。第二件重要的事是睡眠。大腦在睡眠時會整理記憶(像人工知慧,來回測試記憶,找出正確的位置存放,並清除不必要的記憶)。在快速動眼階段,加深我們對知識的理解,而非快速動眼階段,提昇我們對知識的記憶。人在睡覺剛醒來時,就像電腦重新開機,記憶效率很高。

​ 爸爸不是說,天天趟著睡是好的。而是利用短時間、半個小時的睡眠,對大腦就很有幫助。像在中午,睡半個小時的午覺可以讓大腦整理早上學習的東西,也可以讓大腦在下午運行地更好。爸爸以前學習並不突出,直到後來爸爸和大伯每天大概十點睡,早上兩點起床讀書到四點,再睡到六點起床上學。這種方式巧妙地讓大腦不過份運作。第一次睡眠可以整理和記憶整天學習到的東西。而清晨大腦的效率很高,複習的效果事半功倍。然後第二次睡眠又讓大腦「再整理記憶」一次,如此,充份利用了腦袋最高效的學習方式,使用短時間,得到大效果。另外,晚上能夠爬起來讀書的人,心志一般比較堅定(或是他有個意志堅定的弟弟)。這樣的人一般也比較不會認輸或放棄…

​ 不論如何,知道原理,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爸爸希你們多多嚐試、調整、利用方法讓自己的學習更高效。

愛你們的老爸

學習與效率

又能唸書又能玩,關鍵就是把效率和效能提昇、把時間安排好。先講效率的幾個大原則:

刻意練習:你會的東西,不用一學再學,把時間花在思考、破解你不會的題目或是請教會答題的人。

五十分鐘原則:人類專注學習的時間,通常在五十分鐘左右。超過五十分鐘,專注力就會變差。

親愛的林瑋:

今天好嗎? 最近跟朋友聊台灣和大陸大學的事情,他們有提醒我,對於金融或工程專業、拿到碩士學位就進入市場工作的話,大陸的確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如果想走學術,大學畢業後準備去美國或英國就學或就業,那麼來大陸上大學也許並非理想的方式,因為會讓你難以申請到英美頂尖的研究所。其原因是美中衝突,美國頂尖大學擔心科技機密被中國人學走,所以已經開始限制學校和可以就讀的名額。在這個情況下,從台灣畢業的學生,申請美國研究所會相對容易得多。

今天,爸爸想跟你聊聊效率的事情。我想,你一定有少部份同學又會玩、讀書又讀得很好…在你進入像台大這樣學校之後,你會發現這類學霸很多。幸運的是,運用爸爸教給你的技巧,加上你的調整,你將成為學霸之一。爸爸上大一時,跟你大伯住在一起。在大伯的錯誤指導下,成績很不理想。不過,經過觀察和思考,爸爸不單是多媒體研究社社長、西洋劍隊副隊長、手球校隊隊員,也是系上書卷獎的得主。在感情上,你知道的,我大一交到的女朋友,後來變成了你媽…

又能唸書又能玩,關鍵就是把效率和效能提昇、把時間安排好。先講效率的幾個大原則:

  1. 刻意練習:你會的東西,不用一學再學,把時間花在思考、破解你不會的題目或是請教會答題的人。

  2. 五十分鐘原則:人類專注學習的時間,通常在五十分鐘左右。超過五十分鐘,專注力就會變差。好的作法是閉上眼睛一方面做一做眼球運動,另一方面用自己的話,把剛剛讀過的東西,用自己的話教自己一遍。或者,小睡一下讓大腦自行調整神經元配置。基本上,同一個科目,千萬不要一次 K 書超過兩個五十分鐘。簡單地說,唸書要少量多餐才有效。

  3. 預習力量大:建議你每天早上很規律地在六點就起床,拿出今天的課表,看一看上次上課的筆記,並很快地掃一遍今天要上的章節,你不用一個字一個字很仔細的讀,只要大略把章節看過去,把你不了解的部份做個記號,在今天老師上課時,特別注意老師如何解說…基本上,老師上課時都會問一些基本的問題,如果你有預習,很容易答的出來,這會讓老師特別注意、喜歡你。這樣,當你有一些問題轉不過來時,去問一問老師是很妥當的。

  4. 跟教授、學長打好關係,考古題一定要拿到要練習。事實上,教授是很喜歡跟學生在一起的,因為他們可以從學生這裏得到教學的反饋。還有,優秀的學生會是教授壓寶的對象。一個是可以做他的碩士、博士生(幫他做研究),另一個,如果優秀的學生未來有好的工作,也會是學校或系上重要的贊助者。對你來說,從教授那可以得知最新的研究題目、最合適的方法…甚至,未來就業的情報或人脈。

  5. 妥善規劃自己的日常生活,每天,包括假日都要有規律的作息,不要睡懶覺或是「爆睡爆不睡」(像爆飲爆食),人一旦生理時鐘被打亂,就會非常不效率,儘管睡的時間長,但精神不易集中,也很容易覺得累。而且,睡懶覺的人意志力會很差,做事無法堅持…星期六早上起床可以出去運動,或者跟朋友到處去玩。星期日,早上要把下一週的事情想一遍,安排一下時程,然後可以去做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比較靜態的事情,像看場電影、彈彈鋼琴或去圖書館看課外書籍雜誌、寫封信給爸爸什麼的…這樣,星期一會活力滿滿、從容地迎接挑戰。

關於規劃自己的生活,爸爸考你一個問題:爸爸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喝杯溫水著運動服後,到樓下小區走一個小時。07:20回到家,想要做以下的事情,並在 07:40 做完,爸爸該如何安排呢?

07:20~07:40 (07:45 要出门)

沖澡(3min)

泡麥片(沖1min + 等5min泡軟降溫後才能吃)、吃麥片 (1min)

吃水果(0.5 min)

刷牙(4min),刷牙後就不能再吃東西了…

看行程 + 著裝(2min)

看、聽新聞(20min)

上厕所(5 min) – 注意上完廁所不能直接洗澡或刷牙,會臭…

整書包(1min)

關水電、穿鞋、出門(0.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