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技巧 I

簡報的唯一重點,就是「達到目標」。或是說,簡報完畢要發生什麼事情?

親愛的林瑋林瑄:

這週好嗎? 爸爸原本想寫一些管理的概念,但爸爸想到,林瑋林瑄常常需要打報告、做簡報。應該先分享一些簡報的心得給大家參考。

爸爸曾經聽過很多場次的演講,先講講什麼是「不成功」的簡報。這些報告大多有幾個問題:目標不清、結構混亂、展示不力、情境或環境不佳。

簡報的唯一重點,就是「達到目標」。要達到目標,簡報最好能夠有「結構化的引導」、「形象化的表達」、「適合的情境和環境」。

我們一個一個來說,首先是簡報的目標,或是說,簡報完畢要發生什麼事情? 譬如說實驗報告,目標是不是讓老師覺得你們「很努力」? 「很創新」? 「很專業」? 爸爸覺得,如果報告的目標是「簡報能拿到高分」,那麼你的思考就會不一樣。因為要拿高分,所以你要知道,你的對象特別喜歡努力的報告? 更讚揚創新? 還是單純是用電風扇吹一吹,看距離遠近打分數? 對於不同的老師,你應該要有不同的策略來應對。爸爸受邀演講,一定會向主辦單位要一份參加演講的「領導」名單。看這一場演講的「主要對象」是誰。他老家哪裏、本科學啥、經歷如何、結婚了沒、幾個孩子、喜好興趣等等。藉由了解對象,你會對於優區與雷區有些了解。優區就是可以讓對象感同身受的例子,而雷區則是你最好避開的話題。如果他的老家在南投,那麼你講講日月潭、清靜農場,應該不會有錯。如果他剛剛跟老婆離婚,那麼在正常情況下,最好別提愛情(當然也有例外)。

對於優區和雷區,還包括主要對象的個性為何? 是幽默型還是老學究? 他正在觀注哪些事? 想解決什麼問題? 需要什麼答案? 甚至,知道他「不想要什麼」來避開雷區,也是好的。

我們還要知道報告的時間。一個實驗報告或是讀書報告,用 3 分鐘 / 30 分鐘 / 90 分鐘的描述,那麼報告肯定是不同的。一定要記得,「提早結束,才是準時。」

知道目標和時間,接下來很重要,「千萬別打開電腦」。我們該拿出紙、筆、便利貼,把這個題目下,你可以使用的資料寫出來。像是這個樣子:

為什麼用便利貼呢? 如果寫報告的,不只有你自己,而是你的秘書或是一個團隊,那麼便利貼可以很好地做為溝通的工具。讓小組的成員能夠討論出要報告的內容,甚至考前猜題,先把主要對象會問的問題放上來,做到不遺漏。第二點是,便利貼很容易歸類,我們要用「Rule of 3」三三法則,把你要講的題目分成三個次題目,每個次題目再分三個次次題目…三三法則,就是一種結構化的架構,把雜亂的事物,分成三個類別。分類未必有正確答案,但必需有一個合理的邏輯規則,我們依著規則,填入內容資訊。

例如我們要辦一個活動,牽涉到幾件事情:場地、桌子、椅子、投影機、麥克風、無線網路、報告資料、報告順序、電源、教授、同學、廁所。那麼,聰明的林瑋林瑄,你們會用哪三類規則,把上述的事項分類呢?

分類好了之後,我們就可以再往下想,依著時間限制和對象需求,要達到簡報目標,哪些事項不該出現在報告裏,哪些應該重點的講。爸爸聽過很多「不成功」的演講,資訊不足的幾乎沒有,大部份的問題是資料太多。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目不睱己,反而失去重點。這時候我們要「斷、捨、離」,把主要重點作呈現,次要重點放附件。我們要想,如果只能講三件事,那會是哪三件?

三三法則十分好用,像爸爸的季度總結報告,很常用的格式是這樣:

季度總結報告

  1. 回顧
    a. 本季表現
    b. 本季與上季的比較、今年本季 跟 去年本季 的比較
    c. 差異比較和 Insight (為什麼)
  2. 計劃
    a. 原計劃執行狀況(or 下一季的挑戰 or Data)
    b. 根據變化所做的調整 (Insight)
    c. 新計劃的建議與預期結果 (Go or Actions)
  3. 總結
    a. 本季表現和下季目標
    b. 需要的資源或支援
    c. Action Plan / Due Date / Sponsor / Progress / …

常用的、一般的論文架構或報告,其實也差不太多,可以是這樣:

  1. 回顧
    a.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b. 過去的研究方法
    c. 過去方法的不足之處或問題所在
  2. 我的研究
    a. 研究概念與方法
    b. 研究數據 (Data)
    c. 結果的比較 (Insight)
  3. 總結
    a. 我的研究可以解決的問題,取得哪些成果
    b. 尚未解決的事情或是可以增加的應用場景
    c. 未來還有哪些事要做 (Actions or To-Dos) + 參考文獻

當然論文的種類很多,有解題的論文、總評的論文、針對別人論文的再實驗論文…可能會有所變型。爸爸講的是基本動作,像是打籃球的運球上籃。先按圖索驥練習好,就可以再學習更高階的技法。

另外,爸爸也常常利用三三法,在「沒預期上台演講」卻被叫上台時使用。爸爸的邏輯架構是這樣:

  1. 回顧 – 為什麼來這裏(或來這裏幾百次了)
  2. 爆料 – 覺得特別有意義的事、感悟到什麼天道或收獲、特別喜歡這個會議的什麼
  3. 感謝與祝福

看吧,就像是套用物理公式一樣,不需要用什麼大腦就把套路整好了。邏輯架構在三三法則之下,聽的人也容易吸收,講的人不怕忘卻,而且投影片也大方不複雜,好處多多。

今天先到這裏,下一次,我們來談談視覺呈現,如何把這場「簡報秀」做好。

愛你們的爸爸

P.S. 把 場地、桌子、椅子、投影機、麥克風、無線網路、報告資料、報告順序、電源、教授、同學、廁所做分類,其實沒有正確的答案,但爸爸可以簡單地用「硬體設施」、「軟體資料」、「人」做為三個簡單的分類。你們有其他的答案嗎?


P.S. 其他簡報架構的參考:

Ex. 年終述職可以用什麼架構

  1. 關鍵指標 (Data, Insight, Key Learnings)
  2. 團隊個人 (小夥伴, 自己, 團隊或外圍組織的影響)
  3. 未來行動 (規劃, 執行, 維護 or 複制成功模式)

Ex. 教育性簡報重點:

  1. 傳遞知識,解釋、說明複雜事物
  2. 不帶有立場,向聽眾灌輸信息
  3. 表達清楚、方便理解與記憶
  4. 最好要能重覆重點 > Take away

Ex. 說服性簡報

  1. 說一個感動人心的故事
  2. 說三個方法 (很壞、壞、你建議的方式),理由、論述不要講太多
  3. 套用現實的情境,建議如何做(最好能引發聽眾的急迫感)

Ex. 進度性簡報

  1. 要有前情提要 (聽眾/老闆很容易忘記)
  2. 要有 Data (事實)
  3. 要有 Insight – 從數據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分析)
  4. 要有 Action Plan、預期結果(美麗新世界)、結論
  5. 我們需要的資源與支援

專業與管理之路

管理和領導技能除了理論基礎之外,就是長時間的經驗和從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行為方式,化成你血液、基因的一部份,融合到日常言語、姿勢、待人接物的態度…

親愛的林瑋林瑄:

這週好嗎? 很高興林瑋寫信給爸爸。爸爸觀察到林瑋做得很棒的事情,就是在辦迎新活動的過程中和過程後,對自己的領導行為做了檢討,思考自己可以改善的地方。沒有人天生就會管理或領導,也不可能讀兩三本書就變成厲害的領導者。管理和領導技能除了理論基礎之外,就是長時間的經驗和從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行為方式,化成你血液、基因的一部份,融合到日常言語、姿勢、待人接物的態度…持續地做、持續地修正, 精益求精,必能有所成就。

爸爸在如東,也把所有的幹部集中起來,對他們進行管理的訓練課程。一面訓練、一面做活動,把如東公司的潛在問題挖出來。問題清楚呈現了,答案就在不遠之處。連續幾次的課程,從設定目標、領導與溝通、管理人的思維…題目主要是針對如東公司內的組織人事問題而設計的,比較是速成的解決方案而沒有很好的系統(部份也因為這些幹部本身就有管理的經驗了)。因此可能不很適合林瑋,所以基本上,只要翻閱一下即可。若是要學習管理,爸爸建議你在大三大四的時候,修一修經濟學、統計學、哲學、管理學。這四門學問對你們未來,如果你想走管理的路,爸爸認為相當重要。修課的好處是,對一門學問做有系統的整理和解析。相較於坊間的暢銷書,由於商業化的因素(就是要有人買),所以常常只能針對一二個重點,用故事或是比較輕鬆的方式讓人易於閱讀和理解。這樣的書籍最好是有了基礎之後再行閱讀,否則容易先入為主,以為管理就是這樣那樣…其實管理的功能:組織、規劃、領導、控制、用人、溝通…這些缺一不可。雖然,即便是最好的領導者也難以面面俱到,但他們大多集中發展自己最有優勢的一兩項,其他的部分,可以找好的副手幫忙。而且,對於不同情境應有不同的側重,同時避免在某一個方面做得特別不到位。能做到這樣,已經不容易了。

爸爸還有個想法,林瑋其實不用急著學習管理。大學裏有個很有趣的科系「企業管理系」,這個系所畢業的年輕人進入公司,尤其是中國、日本、韓國的企業,一定不可能直接給他一個副理經理,大多都是從小小的管理師做起,弄弄文件搞幾個專案什麼的。原因很簡單,學歷大家差不多,經歷一定不如老幾年的員工,年紀和社會歷練都不足以服人的狀況下,坐上管理職也只是災難的開始。另一個問題是,在公司裏他們又不會做採購、不了解關務、財務、會計、法律、業務…那他們該做些什麼好呢? 一般的公司裏,唯有那些專業能力表現突出,在眾人之間能夠嶄露頭角,加上個性適合、有管理和溝通的特質…才有機會在公司觀察兩三年後晉升為基層管理人,然後一步步往上爬。如果你要走學術的路,那麼物理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支柱,必須先把專業做到位,拿到足以服人的成績之後,再考慮自己未來的路,是繼續走專業的研究道路,還是挪移部份的時間做管理工作? 很多時候,這兩者是難以兼得的。

其實我們家的人,都有一股天生的特質,很容易讓人親近和跟隨。我想這是由爺爺奶奶的家庭教育所造成的。我們的腦袋都還可以,又有不錯的表達、溝通能力。如果做人能大氣大方,可以公平公正的判斷事情、解決困難,那麼對於管理工作,我們的確存在一些優勢。不過,像爸爸之前所說,學習如群山繞主峰,主峰必需夠強壯。大二、大三正好是林瑋大學期間對主要科目學習最吃重的時刻,本科的學習,還是最重要的。管理的課程,可以在大四修這門課。在大四之前,爸爸每週的信件也慢慢傳給你一些想法,你就當課餘讀物看一看。這是爸爸給你的建議。這封信,爸爸也寄給大伯。大伯久在學界,他的看法會比爸爸來的深刻,也更足以做為參考。不論如何,爸爸覺得在大一的暑假做一些活動,磨練自己的溝通、管理和領導能力還是很不錯的,但完全不用因為事情進展不很順利而擔心。人生的每個點,都能反省思考,得到經驗、持續學習、進步就非常好了。

關於音樂,爸爸很高興你又開始彈鋼琴。音樂是很美好的。除了陶冶性情、減輕壓力,也常常能幫助大腦跳脫和創新。林瑄也一樣,如果畫畫是自己很喜歡做的事,那麼就跟音樂一樣,我們可以每天撥出一點時間來。繪畫和音樂是可以伴你們一生的,爸爸很希望林瑋有空錄製一首新曲給爸爸欣賞。也請林瑄把她的美圖讓大家稱讚一下。最後,祝福大家有個平靜、安祥的下一週!!

P.S. 1. 奶奶最近做了兩場演講,造成很大的轟動和迴響。奶奶很了不起,一直都在學習,一直都在寫作,一直都在服務社會,不斷地分享人生的經驗給他人,不求任何回報。我們大家都要跟奶奶學習。

最後,附上一曲歌辭,是大陸歌手許巍所唱的「喜悅」。爸爸在下班的途中聽到廣播裏的這首曲子,很喜歡那種平靜和思念家人的心情:

喜悅 許巍

难忘的九月, 一只蝴蝶在飞舞, 翩然起舞你左右, 落在我手上

和风中的雨丝, 庐山东林的晚钟, 梵音飘渺在耳边, 回旋向天际

多么难舍的九月, 我能日夜守护你, 记忆深处的旅行, 短暂的相聚

愿此时的暖阳, 也在静静照耀你, 带着我所有的感激, 对你们的思念

命运的使然, 我这漂泊的游子, 每次思念远方的你们, 我会向故乡顶礼

(心中升起的喜悦, 总在归乡的旅程, 当家门在开启时, 这世界变得温暖 )  X 2

心中升起的喜悦, 总在归乡的旅程, 当家门在开启时, 我会紧紧拥抱你

愛你們的爸爸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機嗎?

Kobe 曾講過的一段話:「You work hard enough to make your dreams come true. You know that, we all know that. But hopefully when you get home at night, you realize that those times when you get up early, you work hard. Those times when you stay up late, you work hard. Those times when you don’t feel like working, you are too tired and you don’t want to push yourself. But you still do it anyway. That is actually the dream.」

親愛的林瑋林瑄: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機嗎?

爸爸最近在寫一個全自動控制醫療級血液分析儀的程式。原本跟那家談好,只做影像識別的工作,但總經理看過我的程式後,認為全機台自動化的部份也想請我幫他完成。於是爸爸就在每天下班之後,用 python 把整個機台的界面、機器控制、LED燈、鏡頭、辨識的軟體都寫全了。上個禮拜爸爸過去時,測了一整天,發現機台的工業電腦和機台的下位機(就是類似 Arduino 的板子,客戶是用 STM 的控制晶片板),兩個豬頭雞同鴨講。電腦因為要處理數字、中英文、特殊符號,所以用了 unicode(utf-8/utf-16)來編碼,而下位機只認數字,所以直接用 int 轉 hex (或 hex 轉 int)…問題是 python 的虛擬機器(virtual machine, VM)對 serial 的傳輸基本只用 unicode … 最後在客戶那沒有解決,只好回家自己寫一個解碼器。這個禮拜天爸爸再次過去上機實測,兩個機台講話是通了,但電腦因為跑多線程(multi-thread, 一個跑人機界面,一個要跟機台傳輸並監控機台是否異常),所以電腦老是慢半拍(抱怨一下,python 的多線程是假的,其實只有一顆 cpu 在工作…用最高速傳的時候還會傳錯,必需降速才成),透過 com (serial port),一個指令還沒傳完呢,下位機就開始插嘴說,你的指令不對哦…處理了大半天才解決。最後當機台按照人機界面程式設定並自動執行時,爸爸的心裏真的好感動。這個程式,寫了接近一萬行…

除了在晚上熬夜寫程式,去客戶那裏測試也很麻煩。這個客戶在無錫,爸爸從如東過去,不塞車的情況下要開二個半小時的車,有次塞車爸爸開了四個半小時。為了減少開車時間,也讓自己早些到客戶那裏,爸爸常常六點爬起床,簡單收拾一下,六點半出發,這樣子八點半左右可以到。有時候寫程式碰到瓶頸、有時候開車開到好累,爸爸其實是很想放棄的(反正客戶還沒付錢)。爸爸不是沒有錢,而且爸爸生活超級簡單,不抽煙不喝酒不求美食不追名牌。那麼爸爸的辛苦與堅持是為了什麼?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機嗎?」說這話的人叫 Kobe Bryant,是湖人隊的明星控球後衛,是 NBA 最偉大的球員之一。他說一般的球員早上10 點開始訓練兩個小時,中午吃飯休息看比賽錄影,下午再訓練一次。而他呢,每天三點多起床,四點就出去跑步兩小時,回家休息小睡一下,白天和隊友練兩次。晚上回家之後,九到十點再練一次。他的一整天,都圍繞在訓練、休息恢復這兩件事上。他說他天天如此,長久下來,對手和他越差越遠。

那天爸爸聽到廣播裏 Kobe 曾講過的一段話:「You work hard enough to make your dreams come true. You know that, we all know that. But hopefully when you get home at night, you realize that those times when you get up early, you work hard. Those times when you stay up late, you work hard. Those times when you don’t feel like working, you are too tired and you don’t want to push yourself. But you still do it anyway. That is actually the dream.」

曾有記者問 Kobe ,哪一種動物最可以形容他? Kobe 回答「黑曼巴 (Black Mamba)」。那是一種眼鏡蛇,是世界上速度最快、也是是非洲最長、最可怕的毒蛇。爸爸認為 Kobe 的黑曼巴精神,是快速、精準、熱情於工作、執著於勝利、嚴厲於自己和隊友、無畏困難的挑戰和失敗。

愛你們的老爸

自律的自由

為什麼玄奘要去西天取經? 玄奘去印度之前,就已是隋末唐初很有名的佛學大師。他去到印度這個以小乘佛教為主的「西天」,卻主張以大乘佛學來修行。他跟3000位佛教學者論辯,從來沒有輸過,被稱為「大乘天」「解脫天」。印度國王戒日王都不願讓他回中國。那奇妙的事來了,既然他已經這麼強了,為何還要經歷千險萬難,去西天這個大廟取經呢?

親愛的林瑋林瑄:

爸爸很喜歡收到你們的信。最近在整理筆記,發現這一封是咱們開始通信以來的第六十六封信,往來信件的累積的字數也到了12萬字。爸爸覺得,雖然我們分隔兩地,但藉由寫信讓我們聚在一起。在信裏,我們互相加油打氣、分享生活的點滴,雖然會花一些時間,但爸爸覺得很有意義,一定會堅持下去。

你們老師說的話:「不管你在哪裡,在台大、國外,還是在中央,你都能變成不一般的、很厲害的、甚至是世界第一的人,只要你下定決心改變你自己,然後持續下去。」的確,有人說,小廟裏也有道行高深的和尚。修練這件事,環境有幾分關系,但主要還是靠自己。爸爸覺得,在能力累積的階段,也許在小廟裏努力修練,也是可以的。

當年爸爸從初中上高中,選填志願的時候,原本很糾結,憑爸爸的成績,考取台中一中是蠻容易的事。但後來爸爸決定去明道的高中部,除了明道提供不錯的獎學金外,也因為當時爸爸的阿導張道勳張老師的幾句話。他說,如果你志在考取最好的大學,憑你的聰明,待在明道可以有很多老師的關注。而且,明道老師逼得緊,只要按照老師給你的步伐走,考上好大學的機會很高很高。去一中就不一定了,一方面老師沒有壓力,未必用心教,學習上要能自己逼自己。另一方面,學校很自由,聯誼多、外務多。許多聰明但自制力不夠的學生,選擇去一中就讀,三年後大學都考得不理想。老師還說,眼光要放長一些,如果你考上台大,還有誰會 care about 你高中讀什麼學校?

爸爸聽了老師的話,高中三年沒有懈怠,結果還是很不錯的,人生第一個女朋友(也是最後一個)成為我老婆,也考取台大的研究所,進台積電工作,現在有著一定的社會地位。

現在的你在大學唸書,也需要好好沉澱,未來的方向要想清楚,把目標鎖定好,並把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做到極致。林瑄也是一樣,高中三年正好是考驗人耐性的時候,要杜絕誘惑,好好加油。

爸爸曾經想過,為什麼玄奘要去西天取經? 玄奘去印度之前,就已是隋末唐初很有名的佛學大師。他去到印度這個以小乘佛教為主的「西天」,卻主張以大乘佛學來修行。他跟3000位佛教學者論辯,從來沒有輸過,被稱為「大乘天」「解脫天」。印度國王戒日王都不願讓他回中國。那奇妙的事來了,既然他已經這麼強了,為何還要經歷千險萬難,去西天這個大廟取經呢? 類似的道理,為什麼美國最好的企業,很愛用常春藤名校畢業的學生? 為什麼台積電,基本上只用台、清、交、成? 難道小廟裏沒有道行高深的大師嗎?

雖然說,從大廟出來的,未必都是大師,但至少証明了,他有能力拼過別人,進入大廟;就算他不是頂尖聰明,也需要有恆心毅力,杜絕誘惑的耐性,或是有著很好的、能走後門的財力和關係。在大廟裏,他一定看過了真正的大師講過經,傳授最先進的思想理論;或是跟頂尖的同學交過手,有成功或失敗的經驗。知道嗎,許多諾貝爾獎的得主,未必都具有最高等的學術思想。更多的是,他們是一脈相承的老師、門生…大廟出來的…總之,爸爸建議你們,在沉澱閉關修練之後,還是要出去,到大廟裏去闖一闖,論証一下自己的道行。

爸爸年輕時曾經看過一段話,當時覺得不甚以為然,但年紀越大看得越多越覺得有幾分道理。他說:「以貌取人,絕對科學。性格寫在唇邊、幸福露在眼角。理性感性寄于聲線,真誠虛偽映在瞳仁。站姿看出才華氣度,步態呈現自我認知。表情裏有近來心境,眉宇間是過往雲煙。衣著顯審美,髮型表個性。職業看手,修養看腳。窮則會從全身散發出來。」看到了嗎,外表能傳遞如此多的訊息,同樣的,有好的學歷、大公司工作的經歷,在社會上也具有一定的意義。

人往高處走,走向山頂的路有無數條,但在每一條路上,能爬上山頂的人,都需要自律生活、努力學習、改變自己,堅持到底。爸爸認為,從來就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只有百折不撓的努力拼搏。

最後,爸爸希望我們都成為自由的人。自由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自由是走到哪裏都有活得很好的能力,「想不幹什麼就不幹什麼」,咱們一起加油。

愛你們的爸爸

喜歡的和擅長的

對於未來的工作,爸爸認為有四個象限:

– 又喜歡又擅長:恭喜你,有機會成為行業裏的大哥
– 不喜歡但擅長:升官快,會有成就感,需要搭配一些喜歡的事來平衡工作與生活
– 喜歡但不擅長:開始就會被別人壓著打,久而久之也許就不喜歡這個工作,或習慣於被人打壓…
– 不喜歡也不擅長:差不多等於悲慘,轉行吧…

親愛的林瑋:

​ 這週好嗎? Apple ID 的事,我看了一下,台灣和大陸的網址是不一樣的,你的網址也許是對的,可能是爸爸過度緊張了,跟你說聲抱歉,爸爸過兩天回來我們一起把事情搞定。

​ 上回你說到未來工作的想法,爸爸很鼓勵你去做多方嘗試。對於未來的工作,爸爸認為有四個象限:

  • 又喜歡又擅長:恭喜你,有機會成為行業裏的大哥
  • 不喜歡但擅長:升官快,會有成就感,需要搭配一些喜歡的事來平衡工作與生活
  • 喜歡但不擅長:開始就會被別人壓著打,久而久之也許就不喜歡這個工作,或習慣於被人打壓…
  • 不喜歡也不擅長:差不多等於悲慘,轉行吧…

​ 理想的情況是,在你上大學,選擇科目之前,就知道你又喜歡又擅長的方向,那麼你就有更多的時間,去涉獵行業的知識和技能。在你這麼做的同時,你就會比你同學或一兩屆的學長們,有著更強的競爭力。這是個增益的 Loop,持續這麼做,就能讓你在進入業界時,擁有更多發光發亮的機會和資源。

​ 但一般的情況,學生們選擇到自己不喜歡或不擅長的科目,那麼就會讀書讀得很辛苦、沒有成就感。漸漸的,就喜歡上別的科目。畢竟,得不到的是最好的,喜歡的事常常改變。但要擅長某事,拿跑步來說,要嘛就是天生基因上的合適(心臟大顆肌肉發達手長腳長),要嘛就是經過長久的鍛鍊…擅長的事比較不容易改變。

​ 說到喜歡會改變,有一個經典的笑話,說到男人的四個階段,分別是:

  • 第一階段:喜歡上一個人
  • 第二階段:喜歡上一個人
  • 第三階段:喜歡上一個人
  • 第四階段:喜歡上一個人

​ 至於助教所說,畢業後先不急著工作,要去體驗不同的事物。基本上爸爸覺得不妥。想像一下,未來的你畢業後,在外面「體驗」了兩、三年,終於找到了方向,進入公司工作。然後你發現,你的主管是你以前的同學,在學校時他就樣樣不如你。但因為他是主管,負責單位的指標,所以你的所有成果,都會被計算到你同學的功勞。在一般台灣、大陸或日本公司裏,他如果升不了官,那麼你很難跨過他升官。他在公司的年資比你多(忠誠度比你高),跟老闆的關係比你好,能力嘛,很多事情是看不出來的,有些人不會做事,但很會話話、會做表面工夫。退一萬步來說,因為他是你的主管,所以你的功勞也可以算是他領導有方。他手下不只你一個人,可能有四、五位甚至更多人功勞的加總,那麼,你和他要如何比較? 再說一點,能力不強的人,通常格局也不夠。你那能力不強的同學,知道你的能力很強,又無法接受你升管快過於他,那麼,可以預期的是,他會想方設法打壓你,讓你難以發光發亮,甚至逼你走路…再退一萬步,站在更高主管的眼裏,把你的薪水或職位調整超過你的同學,你同學很有可能會不滿意而鬧事或離職,影響公司的氣氛或運營。那麼,你猜猜那位更高主管會如何做選擇? 如果你不是超級優秀,加上碰到一個很有魄力的大老闆幫你破格晉升,那麼,你那不很優秀,但比你早進公司的同學就永遠壓在你上面了,你情何以堪?

​ 別誤會,爸爸是最希望你能多多體驗不同事物的。那麼我們要如何做呢? 你大學在畢業之前,還有 7 個寒暑假。爸爸建議你列個表,利用每一個暑假,去公司打工,先去體驗在業界工作的感覺;或申請國外交換學生,到國外去體驗人生;然後利用寒假去國外自助旅遊…還記得我們的 adventure 嗎? 國外旅行爸爸一定會「資援」你的,只怕你不去。若說到公司打工,爸爸可以安排你,到台北、新竹、台中、高雄…爸爸朋友或同學所在的企業打工,體驗和觀察一下工作的感覺。只要你想,早一點提出來,爸爸就幫你想辦法。或是,不如我們說好,今年暑假,爸爸幫你安排在台中,找一個打工的機會?

​ 除此之外,在學校裏,你可以先修一些課程,像工程師、小主管必備的統計學、管理學、人工智能與自動化、財務、英日文…你擁有學校裏大把的資源,先去修課看看是不是你喜歡或擅長的,然後再做規劃和體驗。這些事,都應該在大學時就充份想好、做好準備,這樣在選擇研究所、博士班的時候才會有所本,知道該往哪裏繼續鑽研。時間的規劃是很重要的,有的人在畢業前夕才發現學分不夠,有的人同樣四年能拿雙學位…爸爸建議你儘量在四十歲前,建立好的你產業地位和資源,未來的你就會更自由。這個世界還是要靠實力來說話的,公司少不了你,你就更有保障。爸爸四十多歲實現了財務自由,之後想要去哪就去哪,想要買啥就買啥,隨時可以來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看到身邊的同學同事,有許多還在為房子、車子、孩子而苦惱,為生活打拼,想去哪裏看看玩玩「體驗人生」,就要這個也省那個也省…其實,爸爸並不聰明,爸爸不過是比別人早一點確定了自己的方向,然後埋頭苦幹,持續進步。

​ 爸爸過去打 AOE,很喜歡用腓尼基人。這個人種在很早的時期,就能生出弓馬車。別人還在拼命生農夫採集或挖礦時,爸爸的三人弓馬車小隊就找到他的大本營,然後射死敵人的笨農夫、拿下這一塊沒怎麼開發的資源。有了比別人多的資源,接下來要升級,就會快別人一步。有些時候,快一步就決定了勝負。

愛你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