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技巧 II

每一頁投影片都要有清晰的重點,不要有過多的圖案、切換。不需要在短時間傳達過多的訊息…

親愛的林瑋林瑄:

​ 這週好嗎? 繼續上週的話題,我們談到,簡報的唯一重點,就是「達到目標」。要達到目標,簡報最好能夠有「結構化的引導」、「形象化的表達」、「適合的情境和環境」。

​ 目標是知道你的「主要」對象是誰,他住哪里學什麼經歷如何。簡報完畢要達到哪些效果、發生什麼改變。要知道你有多長時間報告,提早結束,才是準時。記得不要一開始就打開電腦,用便利貼把所有事項列出來,歸類整理。最好能夠 follow rule of 3,把想要報告的事項分成三三結構來說明。當事項過多的時候,就要做取捨 – 如果只能講三件事,那會是哪三件。把重點放在主報告,其他的資料就放在附件,有人問再回答。報告時先報告全貌,再報告細節,這樣老闆比較不會跳來跳去地問。這部份就是「結構化的引導」。

​ 今天我們多談談「形象化的表達」。每一頁投影片都要有清晰的重點,不要有過多的圖案、切換。不需要在短時間傳達過多的訊息,我們來看看幾個例子(爸爸用了一些上課和網路抓來的例子,方便我們看出差異):

這一頁投影片,是我們大家都會做的,基本上也算是可以的。但我們要想,還可以讓畫面更精簡美觀嗎?

這樣子如何? 我們用下面的範例,來看看調整的過程:

看到了嗎,原先的畫面比較雜亂,顏色太多,不容易抓到重點。我們想呈現這個產品的三個特色,那麼這個產品必需大一點,特色文字用粗體呈現,細字是給我們做報告的人的提示,用小字即可。色系最好不要太多。黑灰白是底色算一類,另一類可以用藍色系(深藍/豔藍/淺藍)或是代表你學校的色系,用深、中、淺呈現。這二類基本就夠用了,如果需要 high light 出一些特色,我們可以用反差比較大的紅色,來做第三類。下面的範例,有黑、灰、藍、綠。黑灰是一類,加上藍、綠總共就有三類了。藍和綠,反差不夠,突顯不出重點,我們可以修改一下:

同樣用三類,但對比就更明顯了。比較複雜的投影片,可以這樣做,把 Key Word 呈現出來。跟時間相關的投影片,可以比照下圖,用二類顏色呈現:


像這種字多的,可以這樣做


像上面的五張照片,雖然看起來美美的,但容易讓人分心,呈現不出你想表達的流程優勢。記得,你簡報的目的是傳達特定的訊息,簡報之後要發生你期望的效果。我們可以改成以下的畫面:

表格其實比圖還難,要呈現 Data 的 Insight,而且讓人一眼看出來。

改成下面的投影片,看來就高檔大氣地多:

這一頁看起來可以了,但下面會更好一些。我們想呈現 2018 年的業績,那麼 2017 年的重要性就比較低了,記得,呈現出真正的重點,才算厲害。

總結來說,簡報的視覺呈現要有一致性,包括字型、風格、配色、位置。報告的內容,是「聚焦」 – 把「資訊」呈現,把雜訊消滅(或是弱化)。儘量不要用紅框框或圈圈,顯得不很專業。可以用二到三類色系來呈現重點,黑灰白是一類,以中央大學來看,另外二類可以用藍色和紅色。至於台南女中,可以用紫色和黃色。那麼今天爸爸就講到這啦,祝大家一週平安順利。

愛你們的爸爸

簡報技巧 I

簡報的唯一重點,就是「達到目標」。或是說,簡報完畢要發生什麼事情?

親愛的林瑋林瑄:

這週好嗎? 爸爸原本想寫一些管理的概念,但爸爸想到,林瑋林瑄常常需要打報告、做簡報。應該先分享一些簡報的心得給大家參考。

爸爸曾經聽過很多場次的演講,先講講什麼是「不成功」的簡報。這些報告大多有幾個問題:目標不清、結構混亂、展示不力、情境或環境不佳。

簡報的唯一重點,就是「達到目標」。要達到目標,簡報最好能夠有「結構化的引導」、「形象化的表達」、「適合的情境和環境」。

我們一個一個來說,首先是簡報的目標,或是說,簡報完畢要發生什麼事情? 譬如說實驗報告,目標是不是讓老師覺得你們「很努力」? 「很創新」? 「很專業」? 爸爸覺得,如果報告的目標是「簡報能拿到高分」,那麼你的思考就會不一樣。因為要拿高分,所以你要知道,你的對象特別喜歡努力的報告? 更讚揚創新? 還是單純是用電風扇吹一吹,看距離遠近打分數? 對於不同的老師,你應該要有不同的策略來應對。爸爸受邀演講,一定會向主辦單位要一份參加演講的「領導」名單。看這一場演講的「主要對象」是誰。他老家哪裏、本科學啥、經歷如何、結婚了沒、幾個孩子、喜好興趣等等。藉由了解對象,你會對於優區與雷區有些了解。優區就是可以讓對象感同身受的例子,而雷區則是你最好避開的話題。如果他的老家在南投,那麼你講講日月潭、清靜農場,應該不會有錯。如果他剛剛跟老婆離婚,那麼在正常情況下,最好別提愛情(當然也有例外)。

對於優區和雷區,還包括主要對象的個性為何? 是幽默型還是老學究? 他正在觀注哪些事? 想解決什麼問題? 需要什麼答案? 甚至,知道他「不想要什麼」來避開雷區,也是好的。

我們還要知道報告的時間。一個實驗報告或是讀書報告,用 3 分鐘 / 30 分鐘 / 90 分鐘的描述,那麼報告肯定是不同的。一定要記得,「提早結束,才是準時。」

知道目標和時間,接下來很重要,「千萬別打開電腦」。我們該拿出紙、筆、便利貼,把這個題目下,你可以使用的資料寫出來。像是這個樣子:

為什麼用便利貼呢? 如果寫報告的,不只有你自己,而是你的秘書或是一個團隊,那麼便利貼可以很好地做為溝通的工具。讓小組的成員能夠討論出要報告的內容,甚至考前猜題,先把主要對象會問的問題放上來,做到不遺漏。第二點是,便利貼很容易歸類,我們要用「Rule of 3」三三法則,把你要講的題目分成三個次題目,每個次題目再分三個次次題目…三三法則,就是一種結構化的架構,把雜亂的事物,分成三個類別。分類未必有正確答案,但必需有一個合理的邏輯規則,我們依著規則,填入內容資訊。

例如我們要辦一個活動,牽涉到幾件事情:場地、桌子、椅子、投影機、麥克風、無線網路、報告資料、報告順序、電源、教授、同學、廁所。那麼,聰明的林瑋林瑄,你們會用哪三類規則,把上述的事項分類呢?

分類好了之後,我們就可以再往下想,依著時間限制和對象需求,要達到簡報目標,哪些事項不該出現在報告裏,哪些應該重點的講。爸爸聽過很多「不成功」的演講,資訊不足的幾乎沒有,大部份的問題是資料太多。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目不睱己,反而失去重點。這時候我們要「斷、捨、離」,把主要重點作呈現,次要重點放附件。我們要想,如果只能講三件事,那會是哪三件?

三三法則十分好用,像爸爸的季度總結報告,很常用的格式是這樣:

季度總結報告

  1. 回顧
    a. 本季表現
    b. 本季與上季的比較、今年本季 跟 去年本季 的比較
    c. 差異比較和 Insight (為什麼)
  2. 計劃
    a. 原計劃執行狀況(or 下一季的挑戰 or Data)
    b. 根據變化所做的調整 (Insight)
    c. 新計劃的建議與預期結果 (Go or Actions)
  3. 總結
    a. 本季表現和下季目標
    b. 需要的資源或支援
    c. Action Plan / Due Date / Sponsor / Progress / …

常用的、一般的論文架構或報告,其實也差不太多,可以是這樣:

  1. 回顧
    a.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b. 過去的研究方法
    c. 過去方法的不足之處或問題所在
  2. 我的研究
    a. 研究概念與方法
    b. 研究數據 (Data)
    c. 結果的比較 (Insight)
  3. 總結
    a. 我的研究可以解決的問題,取得哪些成果
    b. 尚未解決的事情或是可以增加的應用場景
    c. 未來還有哪些事要做 (Actions or To-Dos) + 參考文獻

當然論文的種類很多,有解題的論文、總評的論文、針對別人論文的再實驗論文…可能會有所變型。爸爸講的是基本動作,像是打籃球的運球上籃。先按圖索驥練習好,就可以再學習更高階的技法。

另外,爸爸也常常利用三三法,在「沒預期上台演講」卻被叫上台時使用。爸爸的邏輯架構是這樣:

  1. 回顧 – 為什麼來這裏(或來這裏幾百次了)
  2. 爆料 – 覺得特別有意義的事、感悟到什麼天道或收獲、特別喜歡這個會議的什麼
  3. 感謝與祝福

看吧,就像是套用物理公式一樣,不需要用什麼大腦就把套路整好了。邏輯架構在三三法則之下,聽的人也容易吸收,講的人不怕忘卻,而且投影片也大方不複雜,好處多多。

今天先到這裏,下一次,我們來談談視覺呈現,如何把這場「簡報秀」做好。

愛你們的爸爸

P.S. 把 場地、桌子、椅子、投影機、麥克風、無線網路、報告資料、報告順序、電源、教授、同學、廁所做分類,其實沒有正確的答案,但爸爸可以簡單地用「硬體設施」、「軟體資料」、「人」做為三個簡單的分類。你們有其他的答案嗎?


P.S. 其他簡報架構的參考:

Ex. 年終述職可以用什麼架構

  1. 關鍵指標 (Data, Insight, Key Learnings)
  2. 團隊個人 (小夥伴, 自己, 團隊或外圍組織的影響)
  3. 未來行動 (規劃, 執行, 維護 or 複制成功模式)

Ex. 教育性簡報重點:

  1. 傳遞知識,解釋、說明複雜事物
  2. 不帶有立場,向聽眾灌輸信息
  3. 表達清楚、方便理解與記憶
  4. 最好要能重覆重點 > Take away

Ex. 說服性簡報

  1. 說一個感動人心的故事
  2. 說三個方法 (很壞、壞、你建議的方式),理由、論述不要講太多
  3. 套用現實的情境,建議如何做(最好能引發聽眾的急迫感)

Ex. 進度性簡報

  1. 要有前情提要 (聽眾/老闆很容易忘記)
  2. 要有 Data (事實)
  3. 要有 Insight – 從數據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分析)
  4. 要有 Action Plan、預期結果(美麗新世界)、結論
  5. 我們需要的資源與支援

專業與管理之路

管理和領導技能除了理論基礎之外,就是長時間的經驗和從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行為方式,化成你血液、基因的一部份,融合到日常言語、姿勢、待人接物的態度…

親愛的林瑋林瑄:

這週好嗎? 很高興林瑋寫信給爸爸。爸爸觀察到林瑋做得很棒的事情,就是在辦迎新活動的過程中和過程後,對自己的領導行為做了檢討,思考自己可以改善的地方。沒有人天生就會管理或領導,也不可能讀兩三本書就變成厲害的領導者。管理和領導技能除了理論基礎之外,就是長時間的經驗和從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行為方式,化成你血液、基因的一部份,融合到日常言語、姿勢、待人接物的態度…持續地做、持續地修正, 精益求精,必能有所成就。

爸爸在如東,也把所有的幹部集中起來,對他們進行管理的訓練課程。一面訓練、一面做活動,把如東公司的潛在問題挖出來。問題清楚呈現了,答案就在不遠之處。連續幾次的課程,從設定目標、領導與溝通、管理人的思維…題目主要是針對如東公司內的組織人事問題而設計的,比較是速成的解決方案而沒有很好的系統(部份也因為這些幹部本身就有管理的經驗了)。因此可能不很適合林瑋,所以基本上,只要翻閱一下即可。若是要學習管理,爸爸建議你在大三大四的時候,修一修經濟學、統計學、哲學、管理學。這四門學問對你們未來,如果你想走管理的路,爸爸認為相當重要。修課的好處是,對一門學問做有系統的整理和解析。相較於坊間的暢銷書,由於商業化的因素(就是要有人買),所以常常只能針對一二個重點,用故事或是比較輕鬆的方式讓人易於閱讀和理解。這樣的書籍最好是有了基礎之後再行閱讀,否則容易先入為主,以為管理就是這樣那樣…其實管理的功能:組織、規劃、領導、控制、用人、溝通…這些缺一不可。雖然,即便是最好的領導者也難以面面俱到,但他們大多集中發展自己最有優勢的一兩項,其他的部分,可以找好的副手幫忙。而且,對於不同情境應有不同的側重,同時避免在某一個方面做得特別不到位。能做到這樣,已經不容易了。

爸爸還有個想法,林瑋其實不用急著學習管理。大學裏有個很有趣的科系「企業管理系」,這個系所畢業的年輕人進入公司,尤其是中國、日本、韓國的企業,一定不可能直接給他一個副理經理,大多都是從小小的管理師做起,弄弄文件搞幾個專案什麼的。原因很簡單,學歷大家差不多,經歷一定不如老幾年的員工,年紀和社會歷練都不足以服人的狀況下,坐上管理職也只是災難的開始。另一個問題是,在公司裏他們又不會做採購、不了解關務、財務、會計、法律、業務…那他們該做些什麼好呢? 一般的公司裏,唯有那些專業能力表現突出,在眾人之間能夠嶄露頭角,加上個性適合、有管理和溝通的特質…才有機會在公司觀察兩三年後晉升為基層管理人,然後一步步往上爬。如果你要走學術的路,那麼物理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支柱,必須先把專業做到位,拿到足以服人的成績之後,再考慮自己未來的路,是繼續走專業的研究道路,還是挪移部份的時間做管理工作? 很多時候,這兩者是難以兼得的。

其實我們家的人,都有一股天生的特質,很容易讓人親近和跟隨。我想這是由爺爺奶奶的家庭教育所造成的。我們的腦袋都還可以,又有不錯的表達、溝通能力。如果做人能大氣大方,可以公平公正的判斷事情、解決困難,那麼對於管理工作,我們的確存在一些優勢。不過,像爸爸之前所說,學習如群山繞主峰,主峰必需夠強壯。大二、大三正好是林瑋大學期間對主要科目學習最吃重的時刻,本科的學習,還是最重要的。管理的課程,可以在大四修這門課。在大四之前,爸爸每週的信件也慢慢傳給你一些想法,你就當課餘讀物看一看。這是爸爸給你的建議。這封信,爸爸也寄給大伯。大伯久在學界,他的看法會比爸爸來的深刻,也更足以做為參考。不論如何,爸爸覺得在大一的暑假做一些活動,磨練自己的溝通、管理和領導能力還是很不錯的,但完全不用因為事情進展不很順利而擔心。人生的每個點,都能反省思考,得到經驗、持續學習、進步就非常好了。

關於音樂,爸爸很高興你又開始彈鋼琴。音樂是很美好的。除了陶冶性情、減輕壓力,也常常能幫助大腦跳脫和創新。林瑄也一樣,如果畫畫是自己很喜歡做的事,那麼就跟音樂一樣,我們可以每天撥出一點時間來。繪畫和音樂是可以伴你們一生的,爸爸很希望林瑋有空錄製一首新曲給爸爸欣賞。也請林瑄把她的美圖讓大家稱讚一下。最後,祝福大家有個平靜、安祥的下一週!!

P.S. 1. 奶奶最近做了兩場演講,造成很大的轟動和迴響。奶奶很了不起,一直都在學習,一直都在寫作,一直都在服務社會,不斷地分享人生的經驗給他人,不求任何回報。我們大家都要跟奶奶學習。

最後,附上一曲歌辭,是大陸歌手許巍所唱的「喜悅」。爸爸在下班的途中聽到廣播裏的這首曲子,很喜歡那種平靜和思念家人的心情:

喜悅 許巍

难忘的九月, 一只蝴蝶在飞舞, 翩然起舞你左右, 落在我手上

和风中的雨丝, 庐山东林的晚钟, 梵音飘渺在耳边, 回旋向天际

多么难舍的九月, 我能日夜守护你, 记忆深处的旅行, 短暂的相聚

愿此时的暖阳, 也在静静照耀你, 带着我所有的感激, 对你们的思念

命运的使然, 我这漂泊的游子, 每次思念远方的你们, 我会向故乡顶礼

(心中升起的喜悦, 总在归乡的旅程, 当家门在开启时, 这世界变得温暖 )  X 2

心中升起的喜悦, 总在归乡的旅程, 当家门在开启时, 我会紧紧拥抱你

愛你們的爸爸

情緒管理

碰到了不如意的事,如果你生氣或失控了,就要為後面 90% 的不如意負責。然後你再想一想,今天對你不好的爛人,其實只是「空船上的草包」。你對他生氣,又踢又咬又啃的,還是改變不了已經發生的事情,也改不了他就是「空船草包」的事實,那麼又有什麼好生氣的呢?

親愛的林瑋林瑄:

本週好嗎? 爸爸最近在湖南出差,在客戶公司處理客訴案件。我們的工廠在四月底出了一批貨物,這批貨物在生產的時候因為某些異常而調整了一個製造的參數。生產出來後,看到物理、化學性質跟之前的產品雖有一些差異,但也是符合我們跟客戶訂定的出貨規格,於是判定可以出貨。然而,雖然合規出貨,但客戶在使用後,發現物料的表面顏色存在差異。而客戶對這種材料的使用,是在汽車的儀表板、影音系統,所以有特殊的規範(ISO16949),比平常的 3C 產品(ISO9001)嚴格許多。公司評估後,覺得很難保証零風險,所以派我來客戶端道歉並妥善處理這個事件。這一筆訂單其實很小,僅佔不到一個月出貨量的千分之一,但處理起來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計算成金錢,可能會達到這筆訂單金額的數十倍、甚至百倍之多。

爸爸在湖南,早上八點出門到客戶端開會、檢討、準備佐証的資料,然後要找當地 Sorting (就是對客戶的半成品、成品進行再檢查)的人力公司,顧佣臨時工人、租借顯微鏡,教導工人檢查產品,把一定沒問題的放掉,可以繼續往下走、把可能有問題的產品攔下來。晚上跟夜班的同事交待重點事項,回到旅店也差不多十點了。星期六、日也沒有休息,日子過得十分地充實。

雖然工作量和壓力都很大,但我們必須不斷地調適自己,讓自己很快進入節奏,然後主導事物的進行。能做決定的事就不能拖,盡快進行;自己不能決定的事情,就要儘快整理資料跟總經理、總部的對應部門進行會議討論,做出決定(或步驟、方向),才能由前端的我們來應對。這種危機的處理必須要快速。我們需要的資料不一定有,很多只能憑猜測。而客戶的想法也需要考量,必須在儘量滿足客戶的需求下,讓我們公司不致受到太大的損傷。

困難的是,公司總部的聲音也很大。如果對客戶退讓,那麼公司必須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協助客戶做產品測試;但如果不配合客戶導致客戶出貨的短缺,也會造成客戶對我們的求償和公司聲譽的損失。這兩件事情有一定程度的衝突,加上客戶在發生事件後,情緒很不理智,常常提出無理的要求。因此對於我們在前線處置的人員,十分不容易。

爸爸認為,類似的危機處理,第一件事就是理順自己的情緒。人的行為的確很容易被情緒左右。要先把自己放空、把包袱丟棄。然後自己到「準」前線操刀。所謂的「準」前線是離前線夠近的位置。很多訊息在往總部傳遞時,會參雜很多觀點和立場,那麼訊息就難以準確。用不準確的資訊判斷,決策的品質就不會好。自己在足夠前線的位置掌握訊息,需要的時候就可以上前線與對方接觸,需要快速應對的事情就該快刀斬亂麻。在準前線可以判斷需要的資源是否稀缺,用以判斷該出手的時間、甚至可以拋出其他議題來轉移焦點。即便是一時因為資訊不足夠而判斷錯誤,都可以帶著團隊快速轉進。

其實,後面的事情都不困難,一位受過訓練的經理人就可以做好。但第一件事情反而不容易,就是自己的情緒管理。爸爸講過幾次象與騎象人的故事,象就是自己的身体、直覺的反應、是喜怒哀樂的情緒…而騎象人就是理智與判斷力。好的騎象人可以精準地控制自己的大象,讓大象跳霹靂舞。

有一個費斯汀格(Festinger,以下簡稱費先生)法則,是美國一位社會心理學家。他舉了一個自己的例子:

某天早上,費先生早上洗漱的時候,隨手將自己心愛的高檔手錶放在洗手檯上。他的妻子怕手錶沾到水,就幫他把手錶放到了餐桌上。他的兒子起床到餐桌上吃早餐時,不小心碰到手錶,手錶掉到地上摔壞了。

費先生一時情緒沒能控制好,就黑著臉把兒子和妻子罵了。妻子移動手錶本是出於好意,一氣之下,就跟費先生吵了架。

後來費先生早餐沒吃,就開車去公司上班。結果到了公司,發現公事包沒帶,有一份重要的文件,是今天要跟客戶簽訂的合同,必須有紙本才行。

費先生於是急急忙忙從公司開車回家。到了家門口,發現鑰匙放在公司…公司太遠,一來一回時間肯定不夠,於是他打了妻子的電話。

他的妻子雖然還在生氣,但也趕緊開車回家幫費先生開門。在回家的途中,妻子一時不慎,撞翻了路邊的水果攤,賠了一大筆錢。到費先生開了門拿了文件趕到公司的時候,跟客戶的會議已經遲到十五分鐘。雖然簽約沒受到影響,但費先生的上司對他的遲到行為,非常不能接受。會議後,費先生也被上司罵了一頓…

妻子因為他的事,不旦賠了水果攤一筆錢,也因為早退回家開門沒能領到全勤獎;兒子也因為早上摔了爸爸的錶,又被爸爸罵而心情不好,在學校的棒球比賽表現不佳慘被淘汰…

費先生最後總結,一切的事情。手錶摔壞只是前面的 10%,而後面的 90%,都因為自己沒有控制好情緒而「失控」。也因為後面的 90%,導致一家人鬧心的一天…

因此費先生的法則是:「生活中 10% 的事,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決定的(大部份不可控),而另外 90%,是由你對這事情的態度或反應決定的,是可控的。

假如在摔錶事件後,費先生能安慰孩子,讓妻子孩子不要放在心上,那麼,除了手錶壞了難以改變,後面的一切不美好的事件都不會發生。甚至,因為他沒有生氣的安慰孩子,他的妻兒都會更愛他,家人的情感更穩固。

還有一個空船理論也很妙,是出自於莊子。他說,若你乘坐在一隻小船上,另一艘船撞上了你的船。你一看,這艘撞你的船上並沒有人,那麼,即便你脾氣不好,也沒法向人生氣,通常事情就只能這麼算了。反之,如果船上有人,那麼你的態度可能就不一樣了。也許會跟對方互罵、互指不是,甚至拳腳相向…注意到了嗎,你的生氣與不生氣,取决於船上有人或無人,而跟撞了船所受到的傷害沒有關係…常常,你的開心或不開心,僅僅因為「竟然有這樣無禮的人」、「竟然有這樣白目的老闆」、「竟然我的女(男)朋友沒有給我足夠的關心」…

很多人很愛抱怨,說自己運氣不好,老是碰到倒霉的事。常常心情不佳,看事情很負面,老說喪氣的話。這樣的人,身體一定不會好,而且運氣一定越來越差。

其實,只要先想一想,碰到了不如意的事,如果你生氣或失控了,就要為後面 90% 的不如意負責。然後你再想一想,今天對你不好的爛人,其實只是「空船上的草包」。你對他生氣,又踢又咬又啃的,還是改變不了已經發生的事情,也改不了他就是「空船草包」的事實,那麼又有什麼好生氣的呢? 心情能平靜下來才是王道,而且別人越生氣,自己要越平靜。莊子「虛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就是這個道理。

話雖如此,老實說,要做到這樣子真的很難,爸爸也常常被亂七八糟的人或事氣到不行。每當自己想生氣的時候,爸爸就想到莊子和費先生…然後想一想生氣的後果,還要為後面的 90% 事情負責…當然,有時偶爾也控制不住…不過人生很長,咱們持續修練。還有啊,凡事早點準備,不要急急忙忙。很多 10% 不可控的事,都是因為「急」而造成的,說到底,大部份的事,還是可控的…

愛你們的爸爸

節與度

自己的度,有五個物理量:長、寬、高、溫度和亮度:看事看的「長」一些、對人肚量「寬」一些、思考角度「高」一些、對人對事對公益的「溫度」要「熱」一些,而自己的「亮度」,則不要太明亮,應該低調一些。

親愛的林瑋林瑄:

前不久,有朋友從台灣來,送了些烏龍茶給我。爸爸小的時候,是很不喜歡喝茶的。記得在中興新村的老家裏,開水壺是放在二樓往三樓的第一階樓梯上,靠牆的右手邊。再上去的第二階,放了一些晚上唸書肚子餓時,可以沖泡的奶粉。第三階則是爺爺奶奶的茶葉罐。小小的鐵罐裏,裝是是爺爺奶奶心愛的烏龍茶葉。有時爸爸幫他們泡茶,會從鐵罐裏小心地抓起一些烏龍茶葉,鋪在杯子底淺淺地一層。熱水沖下半分鐘,就清香四溢。偷偷喝一口…天啊,這茶又苦又澀,簡直難以忍受。小時候的爸爸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這樣難喝的茶,卻讓爺爺奶奶如此享受。

一直到爸爸研究所畢業後來到新竹上班,那時爸爸的經濟狀況比較好了。一大早七點到公司,會為自己泡一杯清香苦澀的烏龍茶。就像一個儀式,昭示著一天的開始。爸爸一面啜著烏龍,一面看著最新的報表、想著一會進生產線要盯哪些重點…

純就「好喝」的角度來看,烏龍不如珍奶多矣。但烏龍的清香,總讓我想到中興新村的老家、和爺爺奶奶手中的那杯茶;而那股入口的苦澀,也常常在不知覺中,轉成一絲甘甜。由苦變甜的過程,就像我們打遊戲打到大 boss,格鬥的過程很苦,不斷的補血療傷、不停地調整策略,嘗試找到對手的缺點予以痛擊。然而每一場戰役之後,我們得到的經驗值都會讓我們變強,慢慢就能體會到升級的甘甜。人生大體也是這樣,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用大陸話來說:「哥喝的不是茶,是人生。」

爸爸常常在想,這些日子以來,寫給你們的信,對現在的你們來講,也許就如那杯濃茶,苦澀難懂(當然啦,也不有趣…)。當年的我們,也同樣沒聽懂爺爺曾努力對我們訴說的許多道理。不過,在經歷過一些風風雨雨的人生歷鍊之後,慢慢地體會到爺爺奶奶的金玉良言。想想也是,天下哪裏有父母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神話呢? 只是當年我們都不明白…

上次大伯的信,寫到把人生看成一盤五子棋。每一步,都在為他的棋局創造機會。爸爸認為這樣子的人生觀很適合大伯。像大伯那樣聰明、反應快的人,就應該發揮自己的強處:能夠比別人都快地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路徑、為自己創造機會。然而這事對爸爸來說會比較困難,爸爸個性害羞內向、身材肥肥胖胖、小學差點留級,賣像不怎麼樣…也許,爸爸唯一比別人強一些的就是自律(也可以說是「節」「節制」)。

自律就是一個「度」,也是一個比較窄的範圍或標準。爸爸早上差不多五點半眼睛就自動睜開,即便假日偶爾賴個床,七點之前也起來了。雖然從小就愛打電動,不過從來沒有達到廢寢忘餐的地步、更沒有因為電動而漏了功課…爸爸跟人約會很少遲到、不論多麼不喜歡的科目,也總能逼著自己學習到差不多的地步。用大陸話來說,叫做「不偏科」。

和人交往,不過火;與人共事,不過分;說話要有度、工作要有度、交往要有度、相處要有度、花錢要有度。快樂、生氣、憂傷…這些喜怒哀樂難免會發生,但也得要有個度。有了度,比較不會生貪、嗔、痴的念頭。對上不卑不亢、對下不輕不慢。無論對何事對何人,總能微笑、平等、心平氣合地談談聊聊…有「度」的人生,看似辛苦,其實習慣之後反而很輕鬆、好判斷、不複雜。能幫助我們一步步、穩穩地朝目標前行。

人生的確如棋,有人機變靈活,有人大工不巧,重在發揮自己的特性、優勢,做你喜歡和擅長的事。像爸爸這樣的人,是以自律、學習來穩紥穩打,關注長遠的目標,不太計較一城一鎮的得失。每一場戰役都在學習、蓄積能量、調整改善。

如果林瑋覺得自己喜歡作研究,未來適合當個教授。那麼爸爸就會建議你專心地投入物理研究的領域。其他的事情,像投資啦、經濟管理什麼的,當作休閒看看可以,但不用花太多的時間。不用擔心太多其他的事,在這個世界上,資源很少是問題。當能力到了的時候,資源會隨之而來。

爸爸自己的度,有五個物理量:長、寬、高、溫度和亮度。設定一個標準,每件事規定自己:看事看的「長」一些、對人肚量「寬」一些、思考角度「高」一些、對人對事對公益的「溫度」要「熱」一些,而自己的「亮度」,則不要太明亮,應該低調一些。

當然,這是爸爸現階段的「度」,應該不全然適用於你們現在。不過,設定好自己的「度」,知道什麼時候做什麼事、說什麼話、懂得分寸,做到本分,也是很好的。特別適合穩健型、像爸爸這樣的人。

最後附上一個影片,演員校長說了一段話,另一位演員先生說了另一段話。請問,從機率的觀點,你們覺得哪一個人說的話,成功機率比較高? 又是那一種比較適合自己?

愛你們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