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前的準備

管理書裏有一個管理循環 PDCA,就是這麼教的。先做一個 Plan 然後 Do 持續 Check 發現有問題就要做 Action。聽起來很有幾分道理,不過爸爸認為大有問題。我們做計劃前,其實應該靜下心來,把計劃前的準備做好。爸爸提過一個 PPAP 的 model,第一步是 Put everything down and Prepare。

親愛的林瑋:

爸爸每個星期都很期待收到你寄來的信。爸爸想跟你說,你的信越寫越好,除了文筆流暢之外,你的一些學習上、生活上的體悟,也對爸爸很有幫助。

你信裏談到,上一次的報告花了 23 個小時,原因是教授問的問題還沒有搞清楚、資料沒有查好就開始跟團隊瘋狂討論,導致事倍功半。有趣的是,管理書裏有一個管理循環 PDCA,就是這麼教的。先做一個 Plan 然後 Do 持續 Check 發現有問題就要做 Action。聽起來很有幾分道理,不過爸爸認為大有問題。我們做計劃前,其實應該靜下心來,把計劃前的準備做好。爸爸提過一個 PPAP 的 model,第一步是 Put everything down and Prepare。教授出的作業,一定有他的道理 – 他想讓你們了解哪些知識點? 想要發現 / 解決哪些問題(大陸都用「矛盾」二字)? 我們基本上不用重新發明輪子,可以上網搜尋相關的文獻書籍、論文(或學長姐寫過的作業…),看看別人怎麼做? 優點缺點又如何? 接下來,我們就應該提出自己的觀點、假設…或者,我們有新的方法,能夠更精準、或更快速、或更便宜地把可接受的結果估算出來。到了第二步的 P,才是 Plan and Predict – 把計劃做出來,誰負責哪一塊什麼時限完成、什麼時候討論、需要用到哪些資源等等…如果宥於時間、器材的不足,沒有辦法把所有的驗証做出來,那麼就要 Predict 這些未完成的數據將對於結果產生多少誤差,是不是在這個專案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後面的執行牽涉到佈局和行動 Arrange and Action,爸爸就不多說了。

事實上,這就是撰寫論文的基本架構。這個世界上,擁有碩士學位的人們應該要具備這樣的能力。然而,爸爸接觸到不少名校碩士畢業生。他們做案子的時候,明顯沒有做好準備就端出了計劃。沒有足夠的 paper survey,也不清楚業界其他人的作法,只憑著簡單的邏輯想法就向公司要資源興建廠房、買機器、雇人力…爸爸只能退回去讓他重做。說真的,這樣的人還真不少。

系學會的事,爸爸認為你的決定很好。剛上大學,我們應該把基礎打好。先在我們物理專業上做到領先。有空的時候,把未來必需的英文練習好(就是佈局)。中大科教中心的活動,我相信是很好的訓練,可以跟主任、學長多請教與學習,同時也需注意時間的投入是否過當。你說的很對,不要做自己將會後悔的事。有人說:「生活是一本書,而你就是它的作者。你決定了它的情節和步調,而且…只有你…在一頁一頁地翻著它。」理想的狀況下,在我們建立了清晰明確的生活重點後,把「主」、「次」分好,依此原則行事,就能有高度的安全感,並讓你更積極、更和諧的處事做人。一段時間之後,你一定可以成為一位思考有章法、有方向、有智慧,行為獨具一格、積極而有力量的優秀人才。

爸爸最近的確比較忙,在公事上,爸爸在如東的廠房已經到了收尾的階段。第一台機台,總共四十幾個櫃子已經在 9/26 從上海港出關,運送到了廠房,等待日本技師 10/8 來如東安裝。從廠房、機電、無塵室到人員的安置都需要爸爸的團隊來計劃和執行。私事上,這兩天你乾爹過來,我們有一個投資案想跟如東官方合作。爸爸花了些時間,把我們需要的投影片、成本與獲利試算做好。也出面約了如東縣招商局的官員,我們做了匯報和討論。這個案子跟大陸豬瘟防疫相關,算是目前很夯的話題,而且日本、台灣已經有類似的產品。我們拿到了台灣與大陸的專利授權,如果可以在大陸生產和銷售,那也是一門很大、很有趣的生意。爸爸的投影片,也是用撰寫論文的邏輯架構,先有調研、競品分析,加上我們創新點、商業模式以及獲利的估算。如果有空,你可以看一看。

愛你的爸爸

作者: George

林震 George 台灣大學機械系、機械研究所畢業 曾任:工廠廠長、技術開發主管、資材與供應鏈主管,現任上市公司資深協理、總管理處 6 Sigma MBB,台虹綠電總經理 著作:企業財務策略(華泰文化) email: clin8870@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