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思考與預測

在全球貿易戰和疫情的蔓延下,世界未來會更平,還是會樹立更多障礙? 一方面,許多民生必需品、醫療用品,各個國家會更仰賴進口還是傾向自己生產,供給本國的不時之需? 我們應該出國設立工廠,還是集中火力於一地? 我們應該出去賺世界的錢,還是偏守一隅,把台灣顧好就好?

親愛的林瑋林瑄:

本週好嗎? 媽媽說林瑋下週會回家,請記得,如果疫情有變,要以安全為重,不要輕易犯險,家裏是隨時可以回的。

這一次疫情從中國開始時,有些國家雪中送炭,有些國家冷眼旁觀。在疫情往國外蔓延時,有些國家手足無措,有些國家已準備好嚴陣以待。爸爸認為,嚴格執行防疫在自由國家是困難的。也只有在中國,執政者的掌控力很強,說一動做一動,沒有太多的聲音,決策速度快且有效。中國又為製造大國,許多醫療器材本就在國內生產,政府徵調就用了。它能讓所有民眾不出門,集中 14 億人的資源來防疫。沒錢治病的,由政府付費。據說,我們附近的無錫市有一名重症患者,因為肺炎纖維化了他的肺,政府就幫他換了一個(不知道那個新的是哪裏來的),整個醫療費用大約500萬台幣全部由政府支付。其他省市的醫生護士大部份都往湖北集中,醫療相關的口罩、防護衣、氧氣由政府出錢擴產,然後也拼了命的往湖北送。整個大陸的高鐵、火車不開放給普通人民,高速公路也封了,只有特定的人員物資能夠移動。在我們如東這個 50 萬人左右的小城鎮,馬路上有 1100 個警察(這邊叫公安)攔截點,進去的、出來的,只要沒有憑証就抓去強制隔離。每個社區只留一、二個出入口,每個家庭,三天只能出去一人買菜,需要藥品的,社區負責專人處理,沒錢吃飯的,由政府供應。所有的商店都強制關門,只留供應民生必需品的食材店,就這個樣子,整個防疫情況才能在二、三個月處理完…

那麼歐洲各國怎麼防? 各個國家緊密相連,人民太自由,關在家不爽就上街頭抗議;疫情又在各國四處開花,不像中國基本只有湖北(對了,是咱們老家)。防疫物資不全,絕大部份在平常沒多少人使用時,就要靠進口(from 大陸)。最糟的是,服務業佔比很高,你不讓開門就會造成很大的經濟事件。只要旅遊被中止,那麼從飛機、高鐵火車計程車、百貨公司餐飲旅館…上百萬人準備失業。外國人通常沒什麼存款,領到薪水就花出去享受,甚至貸款買豪車手錶房子。最糟的是,只要有任何國家沒有防好,那就算其他國家防的嚴密,也有「再流行」的可能,疫情不能解徹底,隔離必需再繼續。一旦各國之間無法通行,或通行者都得隔離十四天,那麼商務出差也會相當困難,一旦商務交流也停頓,又會中傷已脆弱的經濟…爸爸覺得,事情發展到這樣,真的很有可能會二次流行。一些落後國家,想要治這種病是不可能的。人命不值錢,死了也就罷了,但活著的人肯定會帶著病毒逃往別國以求生存。然後,疫情就難以控制沒完沒了…疫情之外,我認為世界的經濟會受到重擊,而台灣很難置身事外。上個禮拜,各國的股市普遍降了 20% 以上。反而,現在看起來,最安全的國家,搞不好是對病毒認識最深,防疫能力也強,物資輸出全世界的大陸…

​我們要養成習慣,從每個事件,例如這場疫情,我們觀察到了什麼? 學到了什麼? 是否可以根據事件的蛛絲馬跡,做出有邏輯的預測,並根據預測去做佈局與行動。以前爸爸的主管,會在我們跟大老闆開完會後,立刻做一個會議檢討。爸爸的主管會把整個會議用嘴巴重述一遍,然後把每一個人在報告時的優缺點拿出來討論。這位主管甚至會分析,大老闆問這些問題背後的可能心態是什麼,猜到最近大老闆可能很重視哪些問題、或承受到什麼來自更上層的壓力。他會讓我們演練,假如會議重來一遍,我們該如何回答哪一個問題、用什麼關鍵字詞來強化我們的論點。這樣我們在下次準備會議時,我們考前猜題的準度就能上升,就會特別注意一些細節、更精準的備好文件。爸爸覺得這個訓練讓爸爸學習到很多很多。

這場疫情也是一樣,如果我們能從這種疾病的潛伏期長、發病特徵不明顯,傳染力強、發病時死亡率高…等等因素,預測到防疫的困難度、流行全世界的危害,那我們就可以看的比人早、想的比人深、也比別人有更多的時間來應對。大約十年前有一本書,叫「世界是平的」。作者講的是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很多的企業利用供應鏈整合來得到成本的最優化。譬如,一個名牌包在法國設計,用義大利的精品皮革,在中國鏠製並精處理,然後出貨全世界賺錢。一個小企業,只要能發揮自己最好的「比較優勢」,就能賺全世界的錢。這本書很有名的一段話是這樣:「在我還是孩子時,我的父母常對我說:湯姆,把你碗裏的飯吃干淨,別忘了中國人正在挨餓。而現在我對孩子說,孩子,去做你的作業,別忘了中國人正對你未來的工作虎視眈眈。」

親愛的林瑋林瑄,也許我們應該想一想,在全球貿易戰和疫情的蔓延下,世界未來會更平,還是會樹立更多障礙? 一方面,許多民生必需品、醫療用品,各個國家會更仰賴進口還是傾向自己生產,供給本國的不時之需? 我們應該出國設立工廠,還是集中火力於一地? 我們應該出去賺世界的錢,還是偏守一隅,把台灣顧好就好?

另外一個話題,最近爸爸看到一些新聞,有一家三口因新冠肺炎住在隔離醫院裏。第一天,他們唯一的孩子死了,雖然在同一家醫院,但因為有病,他們連孩子的屍體都無法探視、沒法處理,只能讓醫院火化…幾天之後,家裏的丈夫也走了,這位唯一活下來的太太,一輩子所仰賴的、所深愛的人都不在了…還有一位二十九歲的武漢醫生,本來預訂農曆年後結婚,但因為疫情,他衝中前線,不眠不休的加班救治病人,後來自己也染病而死。有時,爸爸心裏想,老天為什麼,給了我們這種災難? 它想教會我們什麼? 這災難在武漢已帶走二、三千人的生命,影響無數個家庭。這些人幾乎都是規規矩矩的人。甚至很多醫護人員,為了救人而努力著,最後卻不幸身死。他們為何該承受如此不幸? 親愛的林瑋林瑄? 你們怎麼看?

愛你們的爸爸

作者: George

林震 George 台灣大學機械系、機械研究所畢業 曾任:工廠廠長、技術開發主管、資材與供應鏈主管,現任上市公司資深協理、總管理處 6 Sigma MBB,台虹綠電總經理 著作:企業財務策略(華泰文化) email: clin8870@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