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無效努力】

思考你長遠的價值,是專業能力還是啥麼。如果可以,應該建立具有長時間回報率的價值鏈。

親愛的林瑋林瑄:

這週好嗎? 爸爸的隔離生活已經到了最後倒數的時日。說實話,爸爸覺得這樣的日子也不錯,雖然上班還是要上,但有更多時間可以思考、唸書、寫信。

上回林瑋的來信有說,升上大二的他,繁忙於課業與活動。每天三點睡(下午嗎?),早上又趕八點的課。爸爸當下沒有回信,而是放在心裏,思考著是不是要給林瑋一些建議。如果是,那又如何給比較妥當。爸爸記得,三年前,林瑋在高二接社團、十分繁忙的時候,爸爸媽媽也有過類似的討論。那時候的爸爸媽媽,認為林瑋可以做妥善的時間安排,也因此,我們並沒有出聲。

現在的爸爸媽媽,跟三年前一樣,也同樣信任你們,能夠妥善地安排時間。因此,爸爸也不會建議你該如何如何做。不過這次爸爸想要分享一些管理學的心得,同時也給你們一個作業:想一想,三年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將有什麼,下個階段想去哪裏。

管理學上有一個名詞「無效努力」。意思是說,一個人或企業,對於發展的方向搖擺不定。又想賣牛肉麵、又想製造手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公司上下都很忙碌,但牛肉麵和手機都沒搞好,平白耗費了很多資源和時間。就像站在台南火車站前的大圓環,如果你不知道去哪裏,那拼命向前跑的意義不大。

一般我們碰到這樣的企業,就會協助企業的高管們,把企業三、五年、甚至更長的願景/使命/價值觀先找出來。

找到了願景、使命、價值觀,就可以從上而下,把公司的發展方向、策略、戰略一直往下到管理制度、行為規範、獎勵措施重新整理,聚焦於重點。把不要的丟掉,有「捨」才能「得」。

沒有足夠的睡眠會影響健康,這是爸爸不希望看到的。另外如果沒時間放鬆、靜下心來思考一天的得失對錯、思考未來該做的事,那麼很明顯,你需要「斷、捨、離」。選擇現階段自己最需要做的三件事,這三件事應佔據約莫 70% 的時間,然後把其他生活的需要、運動、社交、愛情填進去剩下的 20%,留下 10% 給自己放空、思考、靜坐都好。不重要的事要勇敢說「不」。像有一些社團或系上的事,也許往後放一放,或是直接捨棄。

思考你長遠的價值,是專業能力還是啥麼。如果可以,應該建立具有長時間回報率的價值鏈。

好像又變成爸爸的建議了…爸爸的意思你懂的。只是希望你自己能夠「好謀而成」、「不疾而速」,像所有的高手一樣。當然年輕人有衝勁是很好的,不過也得量力而為,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什麼可以讓你未來更有競爭力、更能達到你的理想,那麼就花時間在上面耕耘。好啦,應該快到期中考了,大家加油吧,我的兩個寶貝。

愛你們的爸爸

作者: George

林震 George 台灣大學機械系、機械研究所畢業 曾任:工廠廠長、技術開發主管、資材與供應鏈主管,現任上市公司資深協理、總管理處 6 Sigma MBB,台虹綠電總經理 著作:企業財務策略(華泰文化) email: clin8870@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