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狗腿文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親愛的林瑋:

這次回來台灣,很享受十天舒服、幸福的好日子,也長胖了幾公斤。爸爸去年三月過來大陸,是看到台灣政治問題,萬一發生兩岸事件,家裏對於這種風險,佈局不夠深入。加上你考大學在即,如果能到大陸唸書,對未來也許有加分的效果,那麼在大陸工作的爸爸也可以就近聯絡、幫忙申請送件…十四個月以來,爸爸在大陸,已經建立了基本的資產,也對大陸的居住環境,有比較深入的了解。今年年底之前,爸爸想在江蘇南通買一套房子。如果台海的狀況惡化,我們全家還有一個安身立命的點。這個目標達到後,爸爸想,也是該回台灣的時候了。

回台灣的考量,家庭是最重要的因素。爸爸感覺,阿公的健康情形並不很好,阿媽和阿妮兩人的壓力很大;奶奶八十歲,也需要有人照護。在這個時期,我們做孩子的,應該花比較多的時間陪伴他們,跟他們說說話。大陸的醫療環境,現在還不是很完備,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趕上台灣的水準,所以暫時不適合把老人家帶到大陸長住。爸爸不在台灣的這一段時間,需要麻煩你幫忙,花一些時間陪陪奶奶、阿公阿媽,有空跟他們出門散散步、跟他們講講笑話、也許可以幫忙他們設定一下手機平板、幫忙他們量量血壓血糖…你的媽媽是個很獨立、很勇敢的好母親,她能把這個家安排得那麼好實在很不容易。但把這麼多的事情、壓力放在你媽媽的身上,也是相當地不公平。

爸爸還是會續繼寫一些心得給你,爸爸覺得用寫信的方式會比較好,因為很多事情當面聊的時候,會因為時間、場景的不同有所限制。有時辭語用的不妥當反而會造成我們父子之間的誤解。用寫信的方式,讓對方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閱讀和思考,應該會比較好。很多同事都說他們親子之間有代溝的問題 – 代溝的界定很容易,每當爸爸講一些事,你的心裏浮出一個「厚」 (or 吼 or 三條線),那就是代溝了。爸爸承認,爸爸在跟你差不多大的時候和你爺爺之間就有代溝存在…這很正常,就像你是一個新創公司,有「極端」無限可能的未來;而爸爸像是成熟期的公司,只有「差不多」無限可能的未來 🙂 就算我們之間面對相似的問題,想法也未必相同。爸爸也曾經年輕,你將要經歷的事情爸爸可能過去已有痛苦的體驗,可以跟你分享。你可以當做參考,然後做出自己的選擇…在你們成長的過程,爸爸一直秉持的做法就是永遠給你們無盡的愛,從不懲罰;永遠保持開放的溝通和傾聽、分享經驗,但由你們自行選擇。以前是這樣,未來也將如此…Anyway, 我們把這些交流用文字儲存,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回頭來看,也許會相當有趣。就像我們在看小時候的照片,充滿著愛、歡樂、美好的回憶。

最近有位前輩傳了一段文字給我,我覺得很不錯。他說,在倫敦西敏寺墓碑群中,有一個做工粗糙的無名大理石碑。跟二十多位英國前國王,以及一眾名人如牛頓、達爾文、狄更斯等人的墓碑比較起來,這個無名碑前,總吸引了最多人在此駐足思考。雖然人們不知道墓下埋著是誰、做過什麼事,但卻被碑上的文字深深震撼,原文是這樣的: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爸爸的譯文是這樣的:

當我年輕、自由的時候,我的想像力沒有極限,我夢想改變世界。當我長大、變得聰明的時候,我發現這世界很難改變,於是我把目標拉近到改變我的國家。

但,這依然太難…

在我垂暮之年,絕望的我想做出最後的嘗試,去改變我的家庭。然而,連我最親近的家人們,我都改變不了。

現在,我行將就木,我意識到,倘若當初我先改變自己,我將成為家裏的榜樣並影響我的家庭。也許我能進而啟發和鼓動更多的改變,讓國家變得美好。甚至,可能改變了世界。

爸爸上網搜尋了西敏寺的這段文字,發現這是出自於一本外國人寫的心靈雞湯(網路上還有這墓碑的照片)。有人說,他特別去西敏寺尋找這個墓碑,但怎麼也沒找到…不論這石碑是否存在過,我覺得這段文字相當值得深思。爸爸在職場看到許許多多的人,甘願於平庸。他們不斷抱怨,說沒加薪、升不了官、賺不多錢、同事和老闆對他有偏見…卻很少想到,他的能力和對公司的貢獻,一直沒有成長。爸爸一路走來,一直在選擇走難走的路,挑戰自己的惰性、邁出自己的舒適圈。從學習機械、學寫程式、學管理、學談判採購、學關務物流、學經濟學財務、學著跟客戶、跟官員、跟供應商談生意、解決問題、學做個稱職的總經理(學吹吵死人不償命的蕯克斯風? )…爸爸不抽煙、盡量不喝酒,從來不賭博;每天差不多十一點睡,早上五點半起床。每隔一兩年,爸爸給自己一兩個重要的研究功課,然後盡力去達成。在大陸的時間,假日我就一個人窩在辦公室看書。爸爸很喜歡自己選擇的這條路,能夠不斷學習,做實驗去証明書本知識的對錯,滿足了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累積足夠的知識後,就嘗試發展自己的理論…不論成敗,這些都是十分快樂有趣的体驗。

就像打薩爾達,一場場的冒險,讓我們發現,某條不起眼的小徑裏,有破關最重要的物件。大 Boss 怎麼都打不死,我們就得不斷去找他的弱點、改變方法來突破他的防禦。嘗試的過程,會挫折、會掉血、會 GG。偶而會有一點點難過,但那些殺不死我們的,只會讓我們更強。慢慢的,你能夠感受到蕯爾達程式設計師的理念,知道他的提示在哪裏、應該準備什麼、進而猜到大 Boss 的弱點…爸爸把人生當成一場大型的遊戲,不斷嘗試、受挫折、掉血是正常的。意外就像是路上突然磞出來的醜惡怪獸,雖然讓你失血又失寶,但經驗值也隨之上升。沿路打怪、撿錢撿寶,又收了幾個小弟,一起向前破關…慢慢的,你能體會造物者(if any…)的理念,他的提示與設定的規率(or 自然率)。然後,你開始可以擺脫大部份受制於人的情境,有能力預測前方的風險與機遇。寶物庫裏,也慢慢累績了好些個武器、盔甲、增加能力的寶石。不論遇到野蠻人、吸血鬼、放冷箭的骷髏頭…你都能從容應付。

今天母親節爸爸要狗腿一點。爸爸出生在一個很棒的家庭,爺爺奶奶給爸爸一個充滿著愛與自由、不虞匮乏的成長環境。家人雖然不多,但感情深厚。爸爸覺得這一生最幸運最正確的選擇,就是跟你媽媽談戀愛、結婚。巴菲特曾經說過,選擇伴侶不僅僅是選擇了一個人,更是選擇了一生的生活方式。爸爸和媽媽一路互相扶持、互相信任、互相體諒,互相尊重,給對方最大的自由度,讓對方能夠在最大的限度下,做最好的選擇。我們把各自的父母都接來一起住,以前他們辛苦地拉拔我們長大,現在換我們照護他們。也謝謝媽媽給我一對很棒的孩子,爸爸和媽媽努力建立一個充滿愛與自由、不虞匱乏的成長環境,讓你們能夠從容面對未來挑戰,去嘗試、去突破、去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愛你的

爸爸

2019/05/12

作者: George

林震 George 台灣大學機械系、機械研究所畢業 曾任:工廠廠長、技術開發主管、資材與供應鏈主管,現任上市公司資深協理、總管理處 6 Sigma MBB,台虹綠電總經理 著作:企業財務策略(華泰文化) email: clin8870@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