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震的管理課 – PPA 法

提出一個 PPA model。不同於 PDCA,PPA 是:

P: Put down all you have and Prepare (放下心態做準備)
P: Plan and Predict (預測並做好計劃)
A: Arrange and Action (佈局與精準執行)
then, PPA again

林震的管理課_1_目標

從來不敢說,自己很懂得管理。但一路走來,也有一些心得來分享。很多人,因為「個人工作」優秀而升任主管,然而公司卻很少針對新手主管提供良好的課程、或為每一位新手主管指派「合格的導師」。這種放水流的做法使得很多部門,因新手主管的「不良管理」而士氣低落、績效變差。甚至導致優秀的人才離開…

第一堂管理課,我帶著聽眾,從經營、領導、管理這三個大分類來辨認目前擔認的主管職,其核心要務是什麼,用什麼方式可以「先上手」。基本能力上的構建,我提出一個 PPA model。不同於 PDCA,PPA 是:

P: Put down all you have and Prepare (放下心態做準備)
P: Plan and Predict (預測並做好計劃)
A: Arrange and Action (佈局與精準執行)
then, PPA again

為什麼 PDCA 不適合? 還記得基本的論文架構嗎? 雖然畢業有一陣子了,但我仍記得是這個樣子:

  1. 研究背景及動機
  2. 文獻回顧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結果
  5. 結論與建議

寫論文的過程有些類似我們解決問題,第一步可不是做「計劃」。在做計劃之前,至少要知道,解決這個問題能為我們(公司)帶來多少效益。這個問題,在公司內、外、在學界、異業是不是有類似的研究? 別人怎麼解決的? 甚至對上要溝通,是不是主管也認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這些動作要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往下走 – 開始思考計劃。計劃不應該只有一個,諸葛亮都還有三個錦囊呢。至少要有 A/B 計劃,做為主、次備案。計劃沒經過沙盤推演也不行,魔鬼藏在細節裏。這個部份反而是最難的,會有很多不可控的變數,至少要把關鍵因子找出來監控。沙盤推演除了軍隊裏做得比較好之外,商業界比較沒有好的模型做這一塊。而動手(Do)之前肯定要先佈局,放出尖兵、探子,選擇最佳的時機。精準執行當然也是成功的關鍵之一,但前面這些步驟不做,簡單的題目也就罷了,困難的題目,套用 PDCA 這種莽夫粗暴型的攻略,商業上「偷雞不著」的反例很多。

第三個 section, 是教導主管採用 Delphi 法,做一個類似 KT 的 Situation Appraisal。「非強勢型」主管,用 Delphi 這一招可是有相當多的好處。除了可以塑造主管對部屬的關心、建立信任感。整個過程也是可操作、可順利轉換和說服下屬,朝自己或自己主管想要的方向前進。好處多多。

如果對這份資料有意見和建議,歡迎留言或寫 mail 給我。

作者: George

林震 George 台灣大學機械系、機械研究所畢業 曾任:工廠廠長、技術開發主管、資材與供應鏈主管,現任上市公司資深協理、總管理處 6 Sigma MBB,台虹綠電總經理 著作:企業財務策略(華泰文化) email: clin8870@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