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幸福人士】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裏的名言:「幸福的人都是一樣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親愛的林瑋:

看到你充實的開學課程,爸爸心裏著實為你感到高興。從你字裏行間顯示出了滿滿的正能量,就像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所說的積極情緒。這位心理學家花了幾十年時間研究幸福,在一本「真實的幸福」中,他說真正的幸福能持續較長的時間,即使在做完這件事之後,依然能感受到滿足與快樂;真正的幸福能讓人成長,提升我們各方面的能力,同時也讓我們體驗到人生的意義感。他認為我們應該充份把握幸福的「可控因素」,就是讓自己能夠樂觀、感恩,找到自己有興趣的項目,發揮自己的優勢和創造力,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帶來成就感與愉悦感,這愉悦感形成正循環,持續發揮這種正能量,讓自己持續向上精進。

媽媽說你有一位老師,學術能力很強,也會拉拉胡琴、打太極拳…爸爸想到一位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裏的名言:「幸福的人都是一樣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每一個人的起點不一樣:有些人生長在相對富裕的家庭(Bill Gates、張忠謀)、有些人小時候相當窮困(王永慶、李嘉誠、任正非…)。但爸爸看到很多成功且幸福的人,都有幾個主要條件:對成功的高渴望、能夠堅持和自律、持續學習和改變自己。還有幾個次要條件,包括足夠健康的身體(打太極)、有好的抒壓管道(拉胡琴)、好的婚姻和家庭…這些條件能夠讓人挺得住巨量的工作、承受的了龐大的壓力、在需要往前衝剌時、在經歷大風大浪時,有一個充滿愛和關懷的溫暖港口。

小時候的爸爸,其實是很內向害羞的。爸爸沒有大伯那麼聰明、反應快,長像也不行,肥肥圓圓的都露出油花來了,文筆普普,差你大伯好幾條街。小學的時候甚至功課趕不上,差點被學校留級。不過爸爸很幸運,你的爺爺奶奶都是十分開明、十分有智慧的人。爺爺奶奶很少真的教我們什麼,但卻能以身作則,每天晚上時間到了,就坐在書桌前看書。我們家裏最重要的資產,就是滿屋子的書籍。爸爸一直到現在,都戒不掉「時間到了就坐上書桌」這個習慣。每天如果沒有唸唸書,就覺得少了些什麼。從書裏,爸爸學習很多知識和改善自己的技巧。廣泛的閱讀之後,慢慢的,就有自己的想法,然後繼續從書上、從跟前輩和朋友的談話中修正自己的觀念。爸爸學到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凡事儘量不要閃,正視與解決反而是最有效率的方法。每當爸爸碰到困難或麻煩的事,大腦不自主地想要逃避或拖上一拖。這時爸爸就會告訴自己,我有兩個選擇:拖下去就會一直痛苦,而且問題越來越大;著手解決則會痛苦一小陣子,但自己一定能夠成長,能學到東西。

譬如你說你最需要加強英文能力,那麼爸爸建議你,要有方法、有步驟地強化。你得檢查自己,是單字不夠多、片語會的少、文法常常錯或是聽力跟不上? 是不是有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可以解決? 你不用自己發明輪子,往往上網查詢、去圖書館找書翻閱可以加速你解答的流程。不過最重要的,是在自己身上做實驗,找到對自己最好的方法。爸爸建議你,每天固定時段,利用二十分鐘專心練習英文,然後每個星期,寫一篇英文日記給自己(或爸爸)。剛開始不用管太多文法,也不需太長,辭能達意就好。儘量多使用新學到的單字和文法,爸爸很有把握,三個月內,你一定會有滿意的成果出來。爸爸唸大學時,想著要出國唸書,英文不好不行,但補習太貴效果又不好,於是去找了一個叫 Toastmaster (英文演講會) 的外部組織。在二年內完成十二次公開的英文演講。因為有英文演講的壓力,就得不斷想方設法強化英文能力,也因為常常跟外面社團、已經在工作的大人在一起,不單英文變好了,也學到很多上班才會懂的處事方法。

最後,爸爸很相信,你一定能成為一個傑出的物理學家的。

And, it’s never too lat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願原力與你同在」!

愛你的爸爸

作者: George

林震 George 台灣大學機械系、機械研究所畢業 曾任:工廠廠長、技術開發主管、資材與供應鏈主管,現任上市公司資深協理、總管理處 6 Sigma MBB,台虹綠電總經理 著作:企業財務策略(華泰文化) email: clin8870@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