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之我見(4)

所以未來幾天應該是打打談談。「普京的東風」是:直到足夠多的難民到歐洲、足夠好的談判結果形成,那時才會結束戰爭。

如果普京有優勢的軍力,戰爭的結束方式,應該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從一路攻入基輔。目的是掃除親西方的勢力,扶持親俄勢力,打完收工。

前三節我們對俄烏雙方的歷史、經濟狀況、主將能力、軍事力量做了調查,也用了一套簡化的方法論,從優勢方-普京(或稱普丁)的角度來做戰爭的推演。我提到對於普京的核心驅動因素應該為「鞏固個人權位」「阻止北約近逼」。至於「制裁」「制裁俄羅斯人」「制裁俄羅斯企業家」「制裁俄羅斯貓」「制裁俄羅斯運動員」,除了成為「民主世界」的「民主笑話」之外,套一句中國老話,「跟普京沒半毛錢關係…」

在本節,我們總合一下普京的成功因素,目前完成的程度如何,之後再對戰局做下一個階段的推演。

BTW,有同事問,「進逼」或是「近逼」? 這兩個詞應該是有不同意義的。從遠到近,都可以是「進逼」。進是個方向詞。而「近逼」則是指位詞,表示你已經推進到離我家很「近」了。當然,一公里也可以叫「近」,隔兩個國家也叫「近」,不同人採不同立場會有不同的解讀。不過就是我打錯字,不用想太多…

俄軍勢弱,烏軍勇猛?

有同事問,如何解釋,俄軍看來勢弱,烏軍越戰越勇?

從上一節的推演來看,其實這是必然的現象。上一節我們提到,在普京「鞏固個人權位」的策略上,用戰爭來打擊異己是他在戰時的優勢策略-包括戰前的清洗、分配任務人選,送不很聽話的將軍打頭陣送死、利用作戰不利等等軍法來做為鬥爭工具、戰後算帳等等…既然如此,你會把最好的軍機、無人機、坦克車,分配給不聽話的將軍,讓他們建功立業? 是的,普京肯定用爛兵爛裝備打頭陣,然後送給烏軍殺幾個,自己也順便殺幾個。想效忠普京、當將軍的軍官很多,就差沒位子…這樣演很好。

俄軍目前用的無人機,是他們前一代的,飛行範圍不長,裝載能力不強。很多媒體說俄軍不用新型武器是因為受限於GPS封鎖、電子戰、通訊差…那就有趣了,前代產品可以打,新代產品上不了? 我們用的 5G 手機都知道向下相容,那些新武器的設計者難不成都是白癡? 說到打仗、軍備武器,老俄才是專家。演這些戲,我認為有其目的。

至於烏軍,為了保命、等待援軍、物資、無人機、F35?? 肯定是先用上最好的武器,最精銳的部隊擋住俄軍的進攻。如果基輔被攻破,那可是要收拾收拾回「老家」,什麼都不必玩了…所以很明顯,俄軍是用下駟對烏軍的上駟。除了前面講的練練兵、殺將軍外,還要拖時間,把難民趕進歐洲造成人權、政治和經濟問題。

還有一件蠻重要的事情,資料取得的管道很容易影響我們對於情勢的判斷。以俄烏戰爭為例,去看 CNN、Fox、BBC、NHK 這些熟悉的外國媒体,很可能會被嚴重的誤導,因為這些媒體都已經採取了特定的立場。我傾向用半島電視台,以阿拉伯人的情報訊息做為主要的參考。戰爭的情報有其封閉性,進攻、防守、如何打如何談,外顯的蛛絲馬跡可能都是精心演出的戲局,不可不查。應該還是從優勢、主動方(普京視野)來思考、推理,搭配重要利害關係人的選項。從前的諸葛孔明做得到,咱們可不能輸…

戰爭的後續推演

戰局主要可以從普京、北約(美國)、澤倫斯基的利益出發,用博弈論三方賽局,來看最容易成交的幾種可能,不過…這方法太過複雜(太學術而不實用),而把北約和澤倫斯基弄成小聯盟,這種二方博弈又太過簡化。我覺得這個連續賽局不用重新開始計算,用 Bayes theorem (你已採取的行為,代表一定的訊息)來看後續的選擇,也許會更直觀有效。我們從簡單的先來:

澤淪斯基

目前作為:死守

未來選擇:

反攻:
這時候有兩顆核子彈就好了,至少知道反攻的方向要朝哪裏打…

死守

  • 俄軍知難而退:這是澤的上策,如果如此,那麼澤就是戰鬥、民主世界的英雄。很高的困難性…加油吧,我的小太陽!!
  • 僵持與談判:中策是僵持,等待援軍、邊打邊與俄羅斯談判。
  • 僵持不談判
  • 被俄軍攻破

投降
這招太不聰明,你如果跑,就算普京放了你,西方國家也不會放過你的。

逃跑
至少還有部份是自己可控的。憑著這十幾天的表現,成為流亡政府的老大,號召烏人反俄還是有你的利用價值,西方需要你,應該會保護你。

北約

目前作為:打嘴砲。

如果隨便派兵隨便打隨便贏,那北約不出兵就有鬼。八國聯軍一面打一面搶,這事他們老祖宗都教了很多次了…問題在於為何「不出兵」。有幾個可能,一是評估打不過老俄所以不敢打,二是雖然可以打但傷害大於獲得。然而十七天來已經有超過二百五十萬難民湧向歐洲。如果以歐洲 7.5 億人口,超過三百七十五萬人(千分之五)的難民,就會對歐洲形成影響。俄烏戰爭如能短時間結束也許還好,打得太久,或烏克蘭損毀太嚴重,難民有家歸不得,會造成很大的問題。

未來選擇:

談判

  • 烏克蘭存在
  1. 完整的烏克蘭:首選,「民主勝專制」,「嘴巴贏暴力」,讚!
  2. 不完整的烏克蘭:切點肉,把靠克里米亞那一端還老俄。唉,死道友不死貧道,也行!
  • 烏克蘭併入俄羅斯:如果難民太多、經濟壓力太大、老俄太堅持…最後也只能如此了。

出兵:
這個問題比較多,誰來領導戰爭、誰出多少兵,錢從哪裏來? 會不會面臨俄軍的報復行動??

普京

目前做法不用再說,仗打到這裏,該處理的人和軍隊已開始處理,政治目的應該差不多了。精銳部隊、優良武器也早已備好。普京的「東風」是什麼?

未來選擇:

退兵
在沒有重大威脅的清況下,這一步不應該發生。換句話說,如果無原無故俄軍就退了,那顯示普京可能面臨了重大麻煩。

打仗

  • 加速猛攻:如果北約不出兵,補給也充足,在沒有重大威脅的清況下,似乎也沒必要出動底牌。
  • 打打談談:這是優選。一方面可以趕更多難民去亂歐洲,一方面製造恐慌拉升石油、物價。制裁俄國是既定事實,然而戰爭拖得越久,在高通膨的影響下,歐美國家受不了民怨,俄國的談判籌碼就更多。
  • 只打不談:這個選項對普京是有風險的…北約的「不出兵」前題是希望爭議可以用談判解決。

所以未來幾天應該是打打談談。我認為「普京的東風」是:直到足夠多的難民到歐洲、足夠好的談判結果形成,那時才會結束戰爭。

若普京還有優勢的軍力,戰爭的結束方式,應該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從一路攻入基輔。目的是掃除親西方的勢力,扶持親俄勢力,然後打完收工。這些事情,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十天算是很短的…我認為俄羅斯退兵的時間,三月底前很困難。


澤倫斯基的未來

普京做過 KGB,在地方行政體系待過。我的判斷,他會放澤倫斯基離開。一方面給西方國家一個台階,讓西方自嗨一陣子(不論放不放他,結果都會是如此…)。重點是,放一個西方國家不得不用的笨蛋當對手,未來還是可以贏得輕鬆,何樂不為?

澤倫斯基之前聽信西方之言,對抗俄羅斯。在戰爭之際,西方國家沒出兵協助,背叛了他。我相信,未來澤倫斯基和西方之間的鴻溝已經形成。這劇本之前在很多地方演過,我們不陌生,有戲!!

接下來最難演角色的是澤倫斯基。如何演得好演得巧,讓北約、老美和老俄都滿意,應該很不容易。不過我相信這是他的老本行,很熟悉,應該行。

作者: George

林震 George 台灣大學機械系、機械研究所畢業 曾任:工廠廠長、技術開發主管、資材與供應鏈主管,現任上市公司資深協理、總管理處 6 Sigma MBB,台虹綠電總經理 著作:企業財務策略(華泰文化) email: clin8870@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