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之我見(3)

前面兩節我們對俄烏雙方的歷史、經濟狀況、主將能力、軍事力量做了調查。從各方面來看,俄羅斯佔有極大的優勢。然而國際勢力的干擾程度,以及調查資料的不準確性,都將極大地影響我們的判斷。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意思是説:以前善於用兵作戰的人,總是首先創造自己不敗的條件,並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機會。使自己不敗,其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敵人能否被戰勝,在於敵人是否給我們足夠地可乘之機。所以,善於作戰的人總能先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至於敵人一定會被我軍戰勝,實有許多不可控因素。所以説,勝利可以預測,卻不能強求。

從俄烏這場戰爭來看,俄軍掌握了時機和軍力的優勢,主將也更善於作戰,我們應先從普京角度來思考戰局。

在「推演-讓決策更具洞見」一書中,針對推演的源流演進有一些說明,簡單地圖示如下:

這本書同時整理了推演的方法,我們試著套用之

推演的方法

明確研究議題

我們的題目是:俄烏戰爭局勢推演

梳理全部驅動因素

從普京的角度來看,驅動因素可能包括:

鞏固個人權位

阻止北約進逼

使烏克蘭成為附屬國、或戰略緩衝國

擴大俄羅斯到克里米亞的通道

提昇俄羅斯國際地位

確定核心驅動因素

我們必須換位思考,假設自己是普京,我會選擇先讓自己立於不敗的幾個因素:

鞏固個人權位

阻止北約近逼

只要能做到這兩項,其他都可以是談判時的交換偷點題,拿到加分。

建立影響頻譜

在「鞏固個人權位」上,中國古代藉由戰爭打擊異己的皇帝很多,包括戰前的清洗、分配任務人選,戰時送不很聽話的兵將打頭陣送死、利用作戰不利等等軍法來做為鬥爭工具、戰後算帳等等…在打仗的時候,這種操作對掌權者來說尤為便利,如果贏了戰爭那就名利雙收,權位更穩,輸了戰爭也能藉由清洗、清算來穩住權位。對了,不是有人上街頭抗議我普京嗎? 通通抓起來,去前線送死…

「阻止北約近逼」方面,北約主動出擊於法無據,且三十個成員國各有私心,加上疫情、通膨的影響,就算勉強出兵,也很難在短時間聚集足夠數量的部隊,即使數量足夠,指揮權如何統一作到令行禁止? 語言能不能通都還兩說,上到前線,在俄狼面前,頂多就是包餃子的餡料,美味! 北約頂多就是做一些面子工程,送上待報廢的武器彈藥什麼的…

反過來想,用什麼方法可以讓北約國家受到傷害呢? 歷史也有很多實例,一是利用難民,從烏克蘭流竄到歐洲,三、五百萬人就足夠造成很大的民生、經濟、政治問題,那些國家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國際媒體肯定會做文章的,已經連俄羅斯的貓都制裁了,俄羅斯死豬不怕開水燙。問題是,目前北約國家的領導者,耍嘴皮子搞民綷、操作網軍搞選舉很厲害,能解決問題的卻很少。第二招是留下一個殘敗的烏克蘭,沒水沒電沒馬路;斷手斷腳的滿街跑…讓大家看一看漠視、步步進逼俄狼的後果,然後等著看看這些「自由民主國家」要消耗多少資源多久時間,重建破敗的烏克蘭山河。

戰爭衍生的經濟問題,像高油價、天然氣、囤貨、封鎖導致流動性差、債務違約、原料中斷、貨運中斷…都很可能在西方社會造成很大的經濟問題…對俄羅斯的影響肯定也是有,不過不要忘了,人家是謀定而後動,加上經濟制裁從2014開始到現在,老俄還是過得蠻滋潤,經濟成長也沒輸人。加重制裁能影響到普京的權位? I don’t think so…

建立情景集合

記得我們需要推演出這場戰爭持續的時間、影響。而關鍵因素是鞏固普京的個人權位和阻止北約。我們可利用表格,把可能的這些因素儘量量化為我們要的結果,如天數。舉例來說,趨趕300萬人到歐洲要花多久的時間? 嗯,也許十天左右?? 那我們就填 10。當然,如我們所見,這事情也有較高的不確定性,不過這樣的做法很容易讓我們接下做 update 如重新估值、修正。也許 300 萬人很快就達到了,也滿足了普京的野望,那我們就可以把這個條件的優次降低到 better to have.

選出高價值情景

記得是「價值」,而不是「概率」。

「價值點」是機遇、額外的成果,或避免損失。這些事件會發生在哪樣子的組合之下? 我覺得綠色雖說是高價值,不過大致的時間,如果估算值是接近的,也大約在25天可以做到。

形成設計方案

這是普京的事情,不過大致的思路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從比較中立的半島電視台看到更多的証據和新的變化…如果從圖表的推測,完成主要戰略目標的時間約為 25 天,加上清場的、談判的活動…大約在 35 天左右。這對喜歡速戰速決的俄羅斯人,應該比較難演…

最後,普京的底牌是什麼? 親衛隊(最後上場清盤的肯定是這支軍隊)、白俄的精銳(有點風險,備著用)、克里米亞的黑海艦隊(誰說海軍不能陸戰?) 這幾張牌目前還沒現身呢,表示普京還不急,先進行達成戰略目標。若有緊急狀況,這些底牌出現快速而暴力地收拾殘局,當大軍徹回,留下難民亂竄的歐洲和殘敗的烏克蘭。即使俄羅斯什麼都沒得到,我們想想看,普京是輸了還是贏了?

完善階段性場景

這幾件事,如果資源足夠,應該可以組織起來,深入的探討、碰撞、推演…但今天的想法就 update 到這啦,該要洗洗睡了…

以控制組和問題研究專家為主體,對推演主體做說明,尤其對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分析

對關鍵決策的因果,其中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影響的 sense of urgency,或價值進行探討

對可能發生的情景,其階段性細節與其邏輯,建立較清晰的影像

如何干預或防範我們不希望出現的情況

根據推演的實施需要、技術需求和組織

作者: George

林震 George 台灣大學機械系、機械研究所畢業 曾任:工廠廠長、技術開發主管、資材與供應鏈主管,現任上市公司資深協理、總管理處 6 Sigma MBB,台虹綠電總經理 著作:企業財務策略(華泰文化) email: clin8870@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