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經濟學

「小島經濟學」,我覺得十分有趣。這本書有點像是建立一個基礎的、簡單的經濟模型,當我們推測世界是否會發生變化時,可以利用這個模型來簡單推導。

親愛的林瑋林瑄:

這週好嗎?

爸爸記得曾經講過一個「戰俘營里的經濟組織」,介紹一些經濟學的基本概念。不過最近看到一本「小島經濟學」,我覺得更為有趣。這本書有點像是建立一個基礎的、簡單的經濟模型,當我們推測世界是否會發生變化時,可以利用這個模型來簡單推導。當然,真實的世界十分複雜,有很多因子互相干擾。然而就像大部份數學或物理的公式,我們把影響最大的關鍵因子找出來套進去,忽略一些小的影響,結論也許可以八九不離十。經濟一步步建立的時候,就像是我們打 don’t starve 或是 AOE 的技術發展,一步步看下來,十分有意思。

這個故事很長,我們今天先簡單地看完。對了,網路上有別人濃縮的版本,我們故且看之,有問題爸爸再稍微修改並補充: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小岛,岛上有3个人ABC,他们靠吃鱼生存,每人每天需要吃一条鱼也只能捕一条鱼,所以他们三个人为了生存每天只能不停捕鱼其他什么都干不了。突然有一天A决定做个捕鱼网来提高效率,于是A饿了一天(牺牲),创造了捕鱼网(资本),第二天A就能用捕鱼网一天捕2条鱼(生产效率提高),那么A就空出了一天的时间可以不用捕鱼。

关于多出来的鱼A有几种处理方式:

1、每天捕更多的鱼屯起来(储蓄)
2、把多余的鱼直接吃掉(消费)

但这些处理方式看起来并不特别好:此时没有银行和治安,储蓄造成严重的贫富差距可能会引起BC的恶意攻擊,而把多余的鱼吃掉,除了產生肥胖的健康問題,自己的生活还是和以前一样除了捕鱼什么也干不了。

这时候B和C看到了A的成功也想要渔网,A又有以下几种选择:
1、借渔网给他们(自己此前牺牲忍饥挨饿没有获得赞助让A对这个方案心有不甘,同时渔网有可能被损坏)
2、让他们自己做渔网(B和C表示不想挨饿,也担心做失败了)
3、自己做渔网卖给他们(自己需要付出劳动)
4、把鱼借给他们,这样他们做渔网的时候就不会挨饿了(但是借给他们再1:1换回来也让A为自己此前的牺牲心有不甘,而且,万一他们收了鱼不干活那自己就要凭空损失2条鱼)
5、把鱼借给他们,B和C承诺如果把渔网做好了就一人还他2条鱼(投资,凭空赚了2条鱼,同时整个小岛的捕鱼量同步增加,大家都有更多的时间来创造其他的价值了,当然也存在BC没有把渔网做好损失2条鱼的风险)

A还没有做出选择,B和C看到A享受的生活便向A申请消费贷款,他们承诺未来会将鱼还给A,A处于人道主义考虑将钱借给了B和C,于是B和C也和A一样开始了消费度假享受,但当要还钱时,由于B和C还是只能一天捕一条鱼(生产效率并没有提高),于是他们只能忍受一天的饥饿而把捕的鱼用来还钱(生活质量下降);A发现这个情况后,拒绝给B和C贷款,后来由于B和C的生活质量下降导致他们生病了,A正好将之前没有借给他们的消费贷的钱向B和C发了应急贷款,等他们生病好了之后还,虽然可能存在还不上的情况,但如果不给他们贷款,他们可能死亡(小岛的生产力消失)。

后来ABC达成一致采用了方案5,BC的渔网制造成功了(创造了更多资本,生产力提升),现在BC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了,他们于是开始做更好看的服装、丰富厨艺、造房子,生活变得更好了。

A觉得捕鱼的效率还可以更高,于是提出了要造大型捕鱼装置,将捕鱼事业自动化产业化。但这个事情A一个人做不了,于是A联合了BC投入这项可能失败但前景巨大的产业,最后他们成功了,每天他们只要付出很小的维护成本自动就能获得大量的鱼,ABC基本从捕鱼中解放出来开始发展其他行业,B发明了冲浪这项娱乐活动、C做起了服装、A开始建造独木舟和手推车解决交通问题。(农业社会发展起来后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才开始极大丰富起来)

其他小岛上的人听说了这个小岛的繁华,纷纷移民到小岛(生产力进一步提升),人们拥有的东西各不相同,开始的时候人们用以物换物的方式交易,但是,裁缝想要理发,但理发师并不想要衣服,他想要吃一顿美食…于是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流通物能衡量所有物品的价值并能随时兑换,于是鱼就成为了他们的选择,所有的商品都用鱼来进行交易(本位币出现)。

渐渐的有人发现,如果自己去捕鱼,一天只能捕7条,但自己擅长做桌椅,用一天做的桌椅可以换8条鱼,那么自己就盈利了1条,于是开始出现了分工。又有人发现,自己去给别人打工,比自己单干赚的更稳定,于是出现了就业。

岛上的居民C,通过造独木舟赚钱,但独木舟的成本很高,需要10条鱼,只有富人才买得起,后来C通过优化制造工具,将制造独木舟的效率提高了,降低了成本,只要5条鱼就能造完,于是独木舟开始降价,岛上普通的居民也能买的起独木舟。這使得更多人来买独木舟,C赚的比以前更多了,岛上居民的生活也更好了。(通货紧缩的显著特征就是物价下跌,物价下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科技进步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物价下降;另一种是人们对商品未来的价格持续看跌,不愿意消费。物价下跌后,一部分人如果觉得价格会持续下跌,则会选择储蓄,因为未来为更值钱;另一部分人则因为低价而刺激了他们的消费,他们觉得未来价格不会持续下跌了,他们会开始购买,一般情况物价下跌后会由于低价刺激消费而再次回升。案例中的物价下跌是因为科技进步效率提高,这种进步而导致的下跌时间都很短,毕竟科技进步不是一天就能把成本压缩一半,只要人对於商品的需求还在,就不会拒绝购买。如果价格已经跌倒了合理的水平,人们还是拒绝购买,此时银行有大把的储蓄可以做投资,只要人或者就会需要消费,不消费只是商品不符合需求罢了。实际上,市面上的所有消费品的产生效率只会越来越高,理论上这些消费品的价格应该是越来越低的,但是现实却正好相反。)

随着人们生产效率越来越高,屯下的鱼也越来越多,人们把鱼存在家里实在是很危险的事情,随时要防止偷鱼贼,而人们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判断一个项目适不适合投资,会亏损还是会赚钱。于是,居民D发现了商机,他用最坚固的石头建造了一座低溫储藏室,并且雇佣强壮的守卫保护,一开始他是向岛民收取保管费,后来发现这样赚的很有限,对岛民的吸引力也有限,D具有非常厉害的投资眼光,于是他对外直接给所有来存鱼的岛民约定一个利息,自己利用岛民的魚來放贷投资,将投资收益用于支付利息和雇用费用,剩下的就是自己所得。(储蓄诞生!银行诞生!)

D为了让自己的银行持续健康经营,一方面,要对贷款项目进行严格的考察,对于不合格的贷款项目提高贷款利率或者不予批准;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投资资金,鼓励人们进行长期储蓄,人们储蓄时间越长利息设置的越高。这个利率还受到不可预测的市场的影响,有时候存鱼很多,不缺存鱼的时候,D就会降低储蓄利率,抑制储蓄,同时降低贷款利率,鼓励人们贷款;有时候存鱼很少,D就会通过提高储蓄利率,刺激储蓄,同时提高贷款利率,抑制贷款。

那些被D筛掉的未来不明朗的项目,被E看上了,E通过将贷款利率提高的非常高来弥补失败的高风险,这些项目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有一部分愿意冒险的人则跟随E投资。

人们快乐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年,小岛出现了罕见的干旱。最早人们都住在河边,直接取用河里的水,旱灾来临的时候,人们无水可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旱灾过后。居民F决定建造自来水系统,在天气好的时候,将雨水收集起来,防止未来无水可用,同时把淡水自动输送到各家各户。自来水系统造好后,原来远离水源的地方也被开发了,人民减少了之前提水的过程,空出了更多的时间,生产效率再一次得到了提高。(基础建设开始发展)

在小岛的西边,有个更小的岛,这座岛上的居民擅长做鼓,在小岛的南边,还有个小岛,这座岛上有很多制造防晒用品的植物原料,两座小岛各自需要对方的东西,于是他们开始交换各自所需。(国际贸易开始产生,其实和个人之间的贸易差不多,用自己多余的交换自己没有的同时又是别人多余的东西)

一开始岛上只有ABC的时候,他们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和平共处,但随着人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成群结队的偷鱼贼,其他岛的居民有时候也会来掠夺本岛的资源,人们的生活变得困难,开始迫切需要有组织来处理矛盾和维持小岛治安。于是他们推举了德高望重的领袖来做守护者,守护者主持公正,雇佣强壮的岛民来维持治安(政府诞生),人们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税收)来获得更安全的生存环境。而人们为了防止领袖乱来,又制定了相关的规则(宪法),来详细说明领袖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国家的钱该怎么花,同时选出了法官来维护宪法的有效性监督领袖按照宪法的规则走。

就这样,小岛继续繁荣。

后来政府的权利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想成为领导人,要成为领导人就要想办法让民众投票给自己。又一次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岛民G发现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向选民保证,自己会给受灾区救助和补偿,于是民众给了他选票,但实际上政府根本没有足够的鱼来救灾,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G想了个办法,发行鱼元(美元),来替代鱼,民众随时可以用鱼元来兑换回鱼,鱼元轻便易携带还没有鱼腥味,很快就得到了推广,然后G开始开始不停印鱼元,远远超过了银行的鱼储备量,有人提出反对说如果岛民发现自己的鱼元最后根本换不到鱼了就会收回自己的储蓄,我们就会倒闭。但是G没有理会,并把反对自己的人干掉了。

为了解决鱼<鱼元的问题,G又想了个办法,岛民原来存进来的是条大鱼,但如果岛民过来兑换,通过手术缝补一只小点的鱼元换给岛民,一开始只是10%的缩水,大部分岛民并没有看出来了(物价上涨,1鱼元的价值变小,能买到的东西变少),G继续随心所欲印更多鱼元並大搞建设,但鱼并没有增多,因此缩水的更厉害了,为了防止岛民比较银行的鱼和自己縫补的鱼之间的差距,把谎言圆下去,G要求所有岛民捕到鱼后必须交给政府消毒,最后,干脆直接严禁岛民捕鱼,将捕鱼的权利抓在政府的手里。

为了取悦民众,政府无节制的开始加印鱼元,后来岛民发现物价越来越贵,于是岛民开始停止储蓄,拼命消费,银行的存鱼越来越少,鱼元的价值越来越低,政府没钱用来投资项目,整个经济陷入崩溃边缘。

这时候,远方有一座小岛叫中岛国(中国),这座小岛上领导人掌握绝对的权利,岛民劳作的大部分鱼都要上交给领导人,自己只能留下很少的一部分,中岛国看到了鱼元小岛的繁荣,发现他们繁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有鱼元这种可随意兑换的流通货币,于是中岛国除了自己發行中元(人民幣,但別的島還是喜歡鱼元)也运来了大量的鱼来兑换鱼元,对小岛来说中岛国的鱼简直是绝处逢生的天赐良机,于是小岛承诺中岛可以换鱼元回去并且随时可以在小岛银行兑换回鱼。

于是小岛上又有鱼了,岛民的魚元可以兑换正常的鱼了,物价回落,岛民又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当中岛的鱼源源不断运入小岛,小岛上开始重点发展娱乐服务业,比如冲浪、音樂、歌剧等,并认为捕鱼制造这类低级的工作应该外包给中岛的人,他们的成本更低廉。

但毕竟小岛上所有的鱼都来自中岛,如果中岛要求小岛将魚元兑换回鱼,小岛根本没有鱼来兑换。而可怜的喜欢储蓄的中岛岛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勤恳工作,并相信自己老了之后有足够的魚元来享受生活。

在小岛的远方还有一座小孤岛,他们的领袖觉得魚元就是一场骗局,于是带着大量的魚元来小岛的银行兑换存鱼,银行不能让岛民知道银行早就没有足够的存鱼用于兑换魚元了,于是只能给小鼓岛兑换直到无法负荷,小岛开启了紧急会议,并决定,关闭魚元兑换存鱼的窗口。

小岛经济受到震盪,魚元价值一度下滑,但由于魚元流通已久,而小岛又是一个繁荣的国家,魚元已让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可以在世界上各個小岛购买商品,所以一段时间后魚元价值趋于稳定,小岛的又一次危机总算解决了。即使小孤岛继续叫嚣,也没有再对小岛经济产生太大的影响。

随着小岛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原来住的洞穴已经无法满足岛民的需求,商人们看到了商机纷纷开始创建各种优质的棚屋,但棚屋的价格不低,能买的人很少,很多人是储蓄多年后一次性拿出攒的钱来购买棚屋,后来银行开始为信誉良好的人提供棚屋贷款,只要交一部分首付,就可以提前住进棚屋。

然而符合要求的还是少部分岛民。第56次领导人选舉的时候,岛民H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告诉选民,如果选他為領導人,他会让大部分人都能贷款买房。毫无悬念H获得了领导机会,于是H建立了2个半官方贷款机构,以低门槛低利率的方式贷款给普通岛民,而有钱放款的人则本着对官方的信任,放心的投入了大量的本金进去。由于获得贷款的门槛越来越低,棚屋价格开始逐渐升高,而棚屋除了用来消费住宿之外,成为了最热门的投资的方式。岛民开始争相购买棚屋,并通过倒手转卖瞬间获得巨额财富,于是棚屋的市场更热了。

后来有个岛民I想到一个“以小换大”的贷款方式,你可以用你手上没有还款完的棚屋作为抵押贷出更多的钱,然後購買更多的棚屋,來賺取更多的魚元(槓桿),于是棚屋市场泡沫开始。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火山口海景房棚屋项目,在投入巨额成本之后,没有卖出足夠的棚屋而使得投資失败后,引起了人们的警觉,人们开始审查手上的棚屋贷款人是否有足够的还款能力,结果自然是没有。大量棚屋开始被抛售,棚屋價格巨跌,泡沫破灭。

小岛向中岛贷款了10万条鱼来度过这次危机,后来中岛上有人向领导人谏言,我们不需要把商品卖给小岛,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消费自己生产。于是中岛领导人开始停止向小岛输送鱼,并且带着屯着的魚元进入小岛大肆购买,将小岛上能买的都买回了中岛上。

小岛失去了中岛的支援,岛上只有服务业,没有基础制造、建造行业,很快就进入崩溃时期。


這個故事講的是 2007 年的次貸危機。小島經濟學是一以種“建模型”的方式,說明一個事件。也許,我們可以用這類模型,推測新冠肺炎對小島的衝擊會是什麼。

愛妳們的爸爸

作者: George

林震 George 台灣大學機械系、機械研究所畢業 曾任:工廠廠長、技術開發主管、資材與供應鏈主管,現任上市公司資深協理、總管理處 6 Sigma MBB,台虹綠電總經理 著作:企業財務策略(華泰文化) email: clin8870@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