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有趣的統計學(3)

雖然平均來看,莊家的優勢勝率沒有改變,但由於莊家明牌是可視的,明牌不同時,莊家與玩家的勝率是有變化的。這也是 Bayes 所教導我們的原理:看統計數字不能只看平均值和標準差。往下鑽研看到「條件機率」的話,也許可以改變局勢。

上一回用了些章節,說明這個 python 模擬程式的大致狀況。實際做了模擬,發現玩家僅僅改變叫牌策略並不能克服「先手劣勢」。在單一的叫牌策略中,低於(不含) 15 點叫牌的話,莊家的勝率是比較低的,約為 53.7%。這一節,我們來認識一下,莊家在平均53.7% 的勝率下,有沒有我們可乘之機?

二十一點的通用規則中,莊家會顯示一張「明牌」(下表欄位為Bank_Card)。我們試著從明牌的角度來分析莊家的勝率是否跟明牌顯示的結果相關。程式並不困難,利用前節所提的 python 物件組合成一位莊家四位玩家五萬次牌局的模擬程式。結果是這樣:

Bank Card 
2 
3 
4 
5 
6 
7 
8 
9 
10 
Q 
K 
A 
Plays 
15172 
15350 
15475 
15355 
15595 
15592 
15512 
15480 
15108 
14895 
14940 
15544 
15758 
6633 
6785 
6514 
6431 
6254 
6720 
7187 
7832 
8295 
8405 
8458 
8809 
10151 
Loses 
7245 
7389 
7824 
7732 
8201 
7515 
6945 
6214 
5333 
4959 
5013 
5209 
4047 
Equals 
124? 
1185 
1138 
114? 
1141 
1457 
1379 
1434 
1480 
1521 
1459 
1525 
1570 
Win_Rate 
0.45 
0.46 
0.43 
0.47 
0.51 
0.56 
0.61 
0.63 
0.63 
0.63 
0.71

這張表告訴我們很重要的資訊,在平均53.7%的勝率下,莊家的明牌如果是 2~7,其勝率低於50%,而明牌如果是 8, 9 勝率在 50-60%,10 和 A 的勝率,都高於 60%。

修改玩家的叫牌策略,看來沒有很好的變化:低於(不含) 13 叫牌的結果如下表。我們發現一個規律,莊家明牌如果是 5,6, 降低叫牌可以增加1-2% 勝率。背後的邏輯很簡單,明牌如果 5 或 6,另一張不論是什麼牌,莊家都得再叫牌。只要叫牌,10點 (包括 10, J, Q, K)的機率約有 30%,很容易爆牌。另一個發現,莊家的明牌如果是 7,8,9,那麼莊家贏牌的機率變高約 2%。

Bank Card 
2 
3 
4 
5 
6 
7 
8 
9 
10 
Q 
K 
A 
Plays 
15728 
15924 
15280 
15248 
15472 
15656 
15588 
15412 
15320 
15204 
14932 
15156 
15080 
Wins 
7153 
7152 
6604 
6301 
6083 
7089 
7657 
8306 
8834 
8869 
8688 
8766 
10153 
Loses 
7613 
7724 
7772 
8049 
8489 
7400 
6810 
5909 
5157 
5065 
5009 
5100 
3643 
Equals 
962 
1048 
904 
898 
900 
1167 
1121 
1197 
1329 
1270 
1235 
1290 
1284 
Win Rate 
0.48 
0.48 
0.46 
0.44 
0.42 
0.49 
0.53 
0.58 
0.63 
0.64 
0.63 
0.63 
0.74

所以,我們可以調整叫牌策略,當莊家的明牌為 5,6 時,我們要確保自己不爆牌。其他的時候,採用玩家勝率較高的叫牌策略 – 低於 15 叫牌。不過,我們知道,雖然提昇了些許勝率,但莊家的明牌如果是 10,J,Q,K,A 玩家勝率輸莊家太多,這樣的改變對輸贏的結果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Bank Card 
2 
3 
4 
5 
6 
7 
8 
9 
10 
Q 
K 
A 
Plays 
15796 
15332 
15292 
15648 
15540 
15352 
15452 
15252 
15216 
15508 
15360 
15204 
15048 
Wins 
7139 
6837 
6519 
6326 
6455 
6663 
7189 
7663 
8465 
8600 
8602 
8296 
9774 
Loses 
7314 
7319 
7660 
8504 
8252 
7322 
6916 
6174 
5187 
5350 
5218 
5310 
3710 
Equals 
1343 
1176 
1113 
818 
833 
1367 
1347 
1415 
1564 
1558 
1540 
1598 
1564 
Win Rate 
0.49 
0.48 
0.46 
0.43 
0.44 
0.48 
0.51 
0.55 
0.62 
0.62 
0.62 
0.61 
0.72

改變莊家的勝率不容易,但其實改變輸贏的結果不難。如果莊家的明牌對我們有利的時候,我們增加籌碼,例如,十倍的賭注,我們來看看結果:

當 莊 冢 5 , 6 , 12 以 下 : ; 牌 。 否 15 以 下 囗 L ; 牌 
玩 冢 : 1 ins : 21238 , 
loses = 24787 , in % = 0 · 461 , 
當 莊 冢 5 , 6 , 12 以 下 : ; 牌 。 否 15 以 下 囗 L ; 牌 
玩 冢 : 2 ins : 21459 , 
loses = 24574 , in % = 0 · 466 , 
當 莊 冢 5 , 6 , 12 以 下 : ; 牌 。 否 15 以 下 囗 L ; 牌 
玩 冢 : 3 ins : 21324 , 
loses = 24725 , in % = 0 · 463 , 
當 莊 冢 5 , 6 , 12 以 下 : ; 牌 。 否 15 以 下 囗 L ; 牌 
玩 冢 : 4 ins : 21262 , 
loses = 24666 , in % = 0 · 463 , 
基 本 邏 黽 , 17 以 下 牌 
money = 24386 
money=26029 
money = 25856 
money = 26823 
莊 冢 , w 工 ns : 98752 loses = 85283 in % = e . 537 , 
money= -13e94

哈,雖然平均來看,莊家的優勢勝率沒有改變,但由於莊家明牌是可視的,明牌不同時,莊家與玩家的勝率不同,這給了我們可乘之機。這同時也是 Bayes 所教導我們的原理:看統計數字不能只看平均值和標準差。往下鑽研看到「條件機率」的話,也許可以改變局勢。

改變二十一點的下注方式,將改變每次輸贏的期望值。如果每位玩家,在高優勢的牌局時提高下注的倍數,可以扭轉「輸牌等於輸錢」的情勢,變成「雖然輸牌的次數一樣,但能夠贏錢」…至於二十一點的規則,每一家賭場都有些許不同。一些書裏有說,某些賭場在發完牌,賭客還沒碰牌前,是可以調整賭注的。看來我們得去找到這些賭場,然後做做實驗了…

精選內容

俄烏戰爭之我見(4)

所以未來幾天應該是打打談談。「普京的東風」是:直到足夠多的難民到歐洲、足夠好的談判結果形成,那時才會結束戰爭。

如果普京有優勢的軍力,戰爭的結束方式,應該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從一路攻入基輔。目的是掃除親西方的勢力,扶持親俄勢力,打完收工。

前三節我們對俄烏雙方的歷史、經濟狀況、主將能力、軍事力量做了調查,也用了一套簡化的方法論,從優勢方-普京(或稱普丁)的角度來做戰爭的推演。我提到對於普京的核心驅動因素應該為「鞏固個人權位」「阻止北約近逼」。至於「制裁」「制裁俄羅斯人」「制裁俄羅斯企業家」「制裁俄羅斯貓」「制裁俄羅斯運動員」,除了成為「民主世界」的「民主笑話」之外,套一句中國老話,「跟普京沒半毛錢關係…」

在本節,我們總合一下普京的成功因素,目前完成的程度如何,之後再對戰局做下一個階段的推演。

BTW,有同事問,「進逼」或是「近逼」? 這兩個詞應該是有不同意義的。從遠到近,都可以是「進逼」。進是個方向詞。而「近逼」則是指位詞,表示你已經推進到離我家很「近」了。當然,一公里也可以叫「近」,隔兩個國家也叫「近」,不同人採不同立場會有不同的解讀。不過就是我打錯字,不用想太多…

俄軍勢弱,烏軍勇猛?

有同事問,如何解釋,俄軍看來勢弱,烏軍越戰越勇?

從上一節的推演來看,其實這是必然的現象。上一節我們提到,在普京「鞏固個人權位」的策略上,用戰爭來打擊異己是他在戰時的優勢策略-包括戰前的清洗、分配任務人選,送不很聽話的將軍打頭陣送死、利用作戰不利等等軍法來做為鬥爭工具、戰後算帳等等…既然如此,你會把最好的軍機、無人機、坦克車,分配給不聽話的將軍,讓他們建功立業? 是的,普京肯定用爛兵爛裝備打頭陣,然後送給烏軍殺幾個,自己也順便殺幾個。想效忠普京、當將軍的軍官很多,就差沒位子…這樣演很好。

俄軍目前用的無人機,是他們前一代的,飛行範圍不長,裝載能力不強。很多媒體說俄軍不用新型武器是因為受限於GPS封鎖、電子戰、通訊差…那就有趣了,前代產品可以打,新代產品上不了? 我們用的 5G 手機都知道向下相容,那些新武器的設計者難不成都是白癡? 說到打仗、軍備武器,老俄才是專家。演這些戲,我認為有其目的。

至於烏軍,為了保命、等待援軍、物資、無人機、F35?? 肯定是先用上最好的武器,最精銳的部隊擋住俄軍的進攻。如果基輔被攻破,那可是要收拾收拾回「老家」,什麼都不必玩了…所以很明顯,俄軍是用下駟對烏軍的上駟。除了前面講的練練兵、殺將軍外,還要拖時間,把難民趕進歐洲造成人權、政治和經濟問題。

還有一件蠻重要的事情,資料取得的管道很容易影響我們對於情勢的判斷。以俄烏戰爭為例,去看 CNN、Fox、BBC、NHK 這些熟悉的外國媒体,很可能會被嚴重的誤導,因為這些媒體都已經採取了特定的立場。我傾向用半島電視台,以阿拉伯人的情報訊息做為主要的參考。戰爭的情報有其封閉性,進攻、防守、如何打如何談,外顯的蛛絲馬跡可能都是精心演出的戲局,不可不查。應該還是從優勢、主動方(普京視野)來思考、推理,搭配重要利害關係人的選項。從前的諸葛孔明做得到,咱們可不能輸…

戰爭的後續推演

戰局主要可以從普京、北約(美國)、澤倫斯基的利益出發,用博弈論三方賽局,來看最容易成交的幾種可能,不過…這方法太過複雜(太學術而不實用),而把北約和澤倫斯基弄成小聯盟,這種二方博弈又太過簡化。我覺得這個連續賽局不用重新開始計算,用 Bayes theorem (你已採取的行為,代表一定的訊息)來看後續的選擇,也許會更直觀有效。我們從簡單的先來:

澤淪斯基

目前作為:死守

未來選擇:

反攻:
這時候有兩顆核子彈就好了,至少知道反攻的方向要朝哪裏打…

死守

  • 俄軍知難而退:這是澤的上策,如果如此,那麼澤就是戰鬥、民主世界的英雄。很高的困難性…加油吧,我的小太陽!!
  • 僵持與談判:中策是僵持,等待援軍、邊打邊與俄羅斯談判。
  • 僵持不談判
  • 被俄軍攻破

投降
這招太不聰明,你如果跑,就算普京放了你,西方國家也不會放過你的。

逃跑
至少還有部份是自己可控的。憑著這十幾天的表現,成為流亡政府的老大,號召烏人反俄還是有你的利用價值,西方需要你,應該會保護你。

北約

目前作為:打嘴砲。

如果隨便派兵隨便打隨便贏,那北約不出兵就有鬼。八國聯軍一面打一面搶,這事他們老祖宗都教了很多次了…問題在於為何「不出兵」。有幾個可能,一是評估打不過老俄所以不敢打,二是雖然可以打但傷害大於獲得。然而十七天來已經有超過二百五十萬難民湧向歐洲。如果以歐洲 7.5 億人口,超過三百七十五萬人(千分之五)的難民,就會對歐洲形成影響。俄烏戰爭如能短時間結束也許還好,打得太久,或烏克蘭損毀太嚴重,難民有家歸不得,會造成很大的問題。

未來選擇:

談判

  • 烏克蘭存在
  1. 完整的烏克蘭:首選,「民主勝專制」,「嘴巴贏暴力」,讚!
  2. 不完整的烏克蘭:切點肉,把靠克里米亞那一端還老俄。唉,死道友不死貧道,也行!
  • 烏克蘭併入俄羅斯:如果難民太多、經濟壓力太大、老俄太堅持…最後也只能如此了。

出兵:
這個問題比較多,誰來領導戰爭、誰出多少兵,錢從哪裏來? 會不會面臨俄軍的報復行動??

普京

目前做法不用再說,仗打到這裏,該處理的人和軍隊已開始處理,政治目的應該差不多了。精銳部隊、優良武器也早已備好。普京的「東風」是什麼?

未來選擇:

退兵
在沒有重大威脅的清況下,這一步不應該發生。換句話說,如果無原無故俄軍就退了,那顯示普京可能面臨了重大麻煩。

打仗

  • 加速猛攻:如果北約不出兵,補給也充足,在沒有重大威脅的清況下,似乎也沒必要出動底牌。
  • 打打談談:這是優選。一方面可以趕更多難民去亂歐洲,一方面製造恐慌拉升石油、物價。制裁俄國是既定事實,然而戰爭拖得越久,在高通膨的影響下,歐美國家受不了民怨,俄國的談判籌碼就更多。
  • 只打不談:這個選項對普京是有風險的…北約的「不出兵」前題是希望爭議可以用談判解決。

所以未來幾天應該是打打談談。我認為「普京的東風」是:直到足夠多的難民到歐洲、足夠好的談判結果形成,那時才會結束戰爭。

若普京還有優勢的軍力,戰爭的結束方式,應該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從一路攻入基輔。目的是掃除親西方的勢力,扶持親俄勢力,然後打完收工。這些事情,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十天算是很短的…我認為俄羅斯退兵的時間,三月底前很困難。


澤倫斯基的未來

普京做過 KGB,在地方行政體系待過。我的判斷,他會放澤倫斯基離開。一方面給西方國家一個台階,讓西方自嗨一陣子(不論放不放他,結果都會是如此…)。重點是,放一個西方國家不得不用的笨蛋當對手,未來還是可以贏得輕鬆,何樂不為?

澤倫斯基之前聽信西方之言,對抗俄羅斯。在戰爭之際,西方國家沒出兵協助,背叛了他。我相信,未來澤倫斯基和西方之間的鴻溝已經形成。這劇本之前在很多地方演過,我們不陌生,有戲!!

接下來最難演角色的是澤倫斯基。如何演得好演得巧,讓北約、老美和老俄都滿意,應該很不容易。不過我相信這是他的老本行,很熟悉,應該行。

精選內容

俄烏戰爭之我見(3)

前面兩節我們對俄烏雙方的歷史、經濟狀況、主將能力、軍事力量做了調查。從各方面來看,俄羅斯佔有極大的優勢。然而國際勢力的干擾程度,以及調查資料的不準確性,都將極大地影響我們的判斷。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意思是説:以前善於用兵作戰的人,總是首先創造自己不敗的條件,並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機會。使自己不敗,其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敵人能否被戰勝,在於敵人是否給我們足夠地可乘之機。所以,善於作戰的人總能先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至於敵人一定會被我軍戰勝,實有許多不可控因素。所以説,勝利可以預測,卻不能強求。

從俄烏這場戰爭來看,俄軍掌握了時機和軍力的優勢,主將也更善於作戰,我們應先從普京角度來思考戰局。

在「推演-讓決策更具洞見」一書中,針對推演的源流演進有一些說明,簡單地圖示如下:

這本書同時整理了推演的方法,我們試著套用之

推演的方法

明確研究議題

我們的題目是:俄烏戰爭局勢推演

梳理全部驅動因素

從普京的角度來看,驅動因素可能包括:

鞏固個人權位

阻止北約進逼

使烏克蘭成為附屬國、或戰略緩衝國

擴大俄羅斯到克里米亞的通道

提昇俄羅斯國際地位

確定核心驅動因素

我們必須換位思考,假設自己是普京,我會選擇先讓自己立於不敗的幾個因素:

鞏固個人權位

阻止北約近逼

只要能做到這兩項,其他都可以是談判時的交換偷點題,拿到加分。

建立影響頻譜

在「鞏固個人權位」上,中國古代藉由戰爭打擊異己的皇帝很多,包括戰前的清洗、分配任務人選,戰時送不很聽話的兵將打頭陣送死、利用作戰不利等等軍法來做為鬥爭工具、戰後算帳等等…在打仗的時候,這種操作對掌權者來說尤為便利,如果贏了戰爭那就名利雙收,權位更穩,輸了戰爭也能藉由清洗、清算來穩住權位。對了,不是有人上街頭抗議我普京嗎? 通通抓起來,去前線送死…

「阻止北約近逼」方面,北約主動出擊於法無據,且三十個成員國各有私心,加上疫情、通膨的影響,就算勉強出兵,也很難在短時間聚集足夠數量的部隊,即使數量足夠,指揮權如何統一作到令行禁止? 語言能不能通都還兩說,上到前線,在俄狼面前,頂多就是包餃子的餡料,美味! 北約頂多就是做一些面子工程,送上待報廢的武器彈藥什麼的…

反過來想,用什麼方法可以讓北約國家受到傷害呢? 歷史也有很多實例,一是利用難民,從烏克蘭流竄到歐洲,三、五百萬人就足夠造成很大的民生、經濟、政治問題,那些國家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國際媒體肯定會做文章的,已經連俄羅斯的貓都制裁了,俄羅斯死豬不怕開水燙。問題是,目前北約國家的領導者,耍嘴皮子搞民綷、操作網軍搞選舉很厲害,能解決問題的卻很少。第二招是留下一個殘敗的烏克蘭,沒水沒電沒馬路;斷手斷腳的滿街跑…讓大家看一看漠視、步步進逼俄狼的後果,然後等著看看這些「自由民主國家」要消耗多少資源多久時間,重建破敗的烏克蘭山河。

戰爭衍生的經濟問題,像高油價、天然氣、囤貨、封鎖導致流動性差、債務違約、原料中斷、貨運中斷…都很可能在西方社會造成很大的經濟問題…對俄羅斯的影響肯定也是有,不過不要忘了,人家是謀定而後動,加上經濟制裁從2014開始到現在,老俄還是過得蠻滋潤,經濟成長也沒輸人。加重制裁能影響到普京的權位? I don’t think so…

建立情景集合

記得我們需要推演出這場戰爭持續的時間、影響。而關鍵因素是鞏固普京的個人權位和阻止北約。我們可利用表格,把可能的這些因素儘量量化為我們要的結果,如天數。舉例來說,趨趕300萬人到歐洲要花多久的時間? 嗯,也許十天左右?? 那我們就填 10。當然,如我們所見,這事情也有較高的不確定性,不過這樣的做法很容易讓我們接下做 update 如重新估值、修正。也許 300 萬人很快就達到了,也滿足了普京的野望,那我們就可以把這個條件的優次降低到 better to have.

選出高價值情景

記得是「價值」,而不是「概率」。

「價值點」是機遇、額外的成果,或避免損失。這些事件會發生在哪樣子的組合之下? 我覺得綠色雖說是高價值,不過大致的時間,如果估算值是接近的,也大約在25天可以做到。

形成設計方案

這是普京的事情,不過大致的思路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從比較中立的半島電視台看到更多的証據和新的變化…如果從圖表的推測,完成主要戰略目標的時間約為 25 天,加上清場的、談判的活動…大約在 35 天左右。這對喜歡速戰速決的俄羅斯人,應該比較難演…

最後,普京的底牌是什麼? 親衛隊(最後上場清盤的肯定是這支軍隊)、白俄的精銳(有點風險,備著用)、克里米亞的黑海艦隊(誰說海軍不能陸戰?) 這幾張牌目前還沒現身呢,表示普京還不急,先進行達成戰略目標。若有緊急狀況,這些底牌出現快速而暴力地收拾殘局,當大軍徹回,留下難民亂竄的歐洲和殘敗的烏克蘭。即使俄羅斯什麼都沒得到,我們想想看,普京是輸了還是贏了?

完善階段性場景

這幾件事,如果資源足夠,應該可以組織起來,深入的探討、碰撞、推演…但今天的想法就 update 到這啦,該要洗洗睡了…

以控制組和問題研究專家為主體,對推演主體做說明,尤其對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分析

對關鍵決策的因果,其中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影響的 sense of urgency,或價值進行探討

對可能發生的情景,其階段性細節與其邏輯,建立較清晰的影像

如何干預或防範我們不希望出現的情況

根據推演的實施需要、技術需求和組織

精選內容

俄烏戰爭之我見(2)

俄羅斯擁有4100多架飛機,包括700多架戰鬥機、500多架攻擊直升機,烏克蘭則有300多架飛機、70多架戰鬥機、30多架攻擊直升機。數量上是俄羅斯十分之一弱,而且大部份是老舊的前一代產品。

上一節,我們稍微看過烏俄的歷史和經濟狀況,這一節我們看一下雙方的主將和戰力。

主將

資料來源是維基,不過我手上有三本寫普京的書,非常的精采…

烏克蘭 澤倫斯基

出生:生於蘇聯烏克蘭東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城市克里沃羅格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是基輔國立經濟大學教授,曾長期擔任計算機科學與軟體系主任。

學歷:基輔國立經濟大學克里沃羅格經濟研究所(就是他爸爸任教的學校…)法學院讀書。澤倫斯基並不喜歡律師職業,除了兩個月的實習期外,他再也沒有從事過法律行業。

經歷:學生時代,他就有在劇院表演的經歷。1997年,他和同伴組建了喜劇表演隊95街區(Квартал-95),參與俄羅斯電視節目KVN(英語:KVN),澤倫斯基擔任隊長、演員、編劇。這是一檔在原來的蘇聯加盟共和國地域廣受歡迎的節目。2003年,他們不再與KVN合作,改與烏克蘭1+1電視台合作,他們的喜劇隊轉型為95街區工作室(俄語:Студия Квартал-95 )公司。團隊的喜劇節目時常涉及政治題材。澤倫斯基在95街區工作室擔任藝術總監、演員、編劇。

2015年開始播出的政治喜劇《人民公僕》在烏克蘭很受歡迎。澤倫斯基飾演中學歷史教師瓦西里·彼得羅維奇·戈洛博羅德科的角色。劇中,戈洛博羅德科上課期間,學校要求他班上的學生去布置總統大選投票站,氣憤的戈洛博羅德科開始用粗口挖苦、埋怨烏克蘭歷任總統。這一片段意外地被學生拍下並上傳到影片網站,並受到網民熱捧。

2018年下半年,雖然並未表態參選,澤倫斯基的民調支持率一直排在2019年烏克蘭總統選舉各候選人前列。2018年12月,澤倫斯基透露稱自己是與電視劇同名的人民公僕黨黨員,但他並不明確自己是否要參與總統競選。2019年烏克蘭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在4月21日進行。澤倫斯基以73.3%的支持率擊敗支持率為26.3%的波洛申科。

真的很奇妙哇,猶太人家庭出身的乖乖牌,當演員演總統…就不知不覺當上了總統…沒有行政經歷的政治新人。簡直就…很不對頭呀…像是安排好的…

俄羅斯 普京

出生:於列寧格勒(現名聖彼得堡),出身卑微。父親是一名海軍爆破手,母親是女工。

學歷:畢業於列寧格勒大學國際法學系,有資格攻讀副博士學位,但是他沒有申請繼續深造,而加入了蘇聯國家安全會議(KGB,就是特務),並在列寧格勒區工作。

經歷:除特務外,曾擔任列寧格勒國立大學副校長的外事助理、市長外事顧問、市長辦公室外事委員會主任、聖彼得堡政府第一副市長、俄羅斯總統辦公廳資產管理局副局長、俄羅斯總統辦公廳副主任,然後被提升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局長。

1999年8月9日,普丁被委任為三位俄羅斯第一副總理之一。之後,俄羅斯總統葉爾欽指定普丁出任總理。由於葉爾欽在一年來換了四任總理,公眾並不對當時默默無聞的普丁有所期待,認為他只不過是葉爾欽下台前的過渡總理。同年12月31日,葉爾欽突然宣布辭職,普丁根據俄羅斯聯邦憲法規定出任代總統。在隨後的大選上,普丁獲勝出任總統。

普丁擔任總統期間的主要政治改革如所得稅改成13%、降低利潤稅稅率,以及制定新的土地政策和法律條文,利用他擅於特務工作的施政手段,確保國家機器運作的平穩。特別是普丁在位期間遇上史上最高油價,俄羅斯受惠於石油出口,賺進大量資金,使俄國的軍事與政治實力得以在蘇聯冰消瓦解後稍稍恢復,政治以及法制上都獲得了穩定發展。普丁在施政與管理方面遭到很多爭議,被評價為「鐵腕總統」。在他的管理下,任內吸引許多外匯公司進駐俄羅斯,但國際原油價格反轉下跌後又呈現經濟疲態。總體而言,在普丁任內國內生產毛額上升將近72%,購買力平價也上升6倍左右,俄羅斯國內的貧窮人口亦減少一半,平均月薪從80美元增加至640美元。有分析人士形容普丁的經濟改革,令人印象深刻。

這個人很可怕,寒門、苦讀、做特務、從政資歷完整。擔任總統之前,很善於掩藏自己,一旦得到位子,從2000年到現在牢牢地掌握著戰鬥民族俄羅斯。其實應該可以不用比下去了,不過,軍力還是重要的判斷依據,畢竟仗打起來未必是兩個國家之間的爭鬥,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軍事力量

俄羅斯軍隊中,有85萬是現役全職軍人,烏克蘭為25萬,足足相差3倍,另外包括警察、準軍事部隊等,俄羅斯的人數還是比烏克蘭多了三倍。

俄羅斯擁有4100多架飛機,包括700多架戰鬥機、500多架攻擊直升機,烏克蘭則有300多架飛機、70多架戰鬥機、30多架攻擊直升機。數量上是俄羅斯十分之一弱,而且大部份是老舊的前一代產品。

坦克部份,俄羅斯數量為12,400輛領先全球,美國為6600輛。裝甲車俄羅斯為30,100輛,是烏克蘭的2.5倍。

海軍在這次衝突中,最難派上用場,但卻是雙方懸殊最大的地方。烏克蘭海軍「沒有潛艇或是驅逐艦」,俄羅斯則有70艘潛艇、15艘驅逐艦,烏克蘭僅有單一護衛艦、護衛艦也無法跟俄羅斯相比,俄羅斯海軍軍艦數量總的約是烏克蘭海軍的16倍。

烏克蘭的軍力與俄羅斯比起來不值得一提,但「腦死的北約」呢?

北約 NATO

以下是維基百科的資料: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為實施防衛合作而建立的國際組織,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設部隊,是西方的重要軍事力量。這是二戰後西方陣營軍事上實施戰略同盟的標誌。1949年3月18日,美國、英國及法國針對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國成員,公開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於同年4月4日在美國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後正式成立,後者於1955年成立華沙條約組織相抗。蘇聯解體以致華沙條約組織宣告解散後,北約成為一個地區性防衛協作組織。北約總共由跨域歐洲和北美的30個國家組成。

公約第5條規定,一旦確認成員國受到攻擊,其他成員國將作出即時反應。該條款被理解為各國部隊將自動參戰,並不再需要各國政府的參戰授權,即集體自衛權。

這 30 個國家分開來打,都不可能是俄羅斯的對手,然而合起來怎麼打? 確實的戰力網路上不好查,而從目前的新聞,北約明確表示不會介入俄烏衝突。

這不是很妙嗎? 放火的不管滅火了? 認真說來,這個「防衛性組織」倒是很會放火、搞擴張:

1997年,說服波蘭、捷克、匈牙利加入北約。

2004年,波羅的海三小國加入。

2008年,在北約討論喬治亞及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會議上,德國及法國都公開強烈的反對,但是在美國的堅持下,還是通過邀請這兩個國家加入。烏克蘭和喬治亞都在蘇俄的門口,並且也都有相當大的規模。蘇俄終於不願再忍受了。馬上藉口護僑進兵喬治亞。最後喬治亞求和,同意不再加入北約。鳥克蘭要加入北約之舉也停了下來。

2014年 西方國家策動推翻鳥克蘭親俄的總統,蘇俄出兵克里米亞。


軍力展現:2014 克里米亞戰爭

主要的資料來源還是 wiki…

1991年蘇聯解體後,克里米亞半島成為烏克蘭的一部份。許多半島居民對此不滿。半島上還駐有俄羅斯海軍的黑海艦隊,當時情況相當緊張,有爆發戰爭的可能。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勢力在選舉中失利後,情況開始減緩。1992年5月5日克里米亞半島宣布獨立,後來在俄羅斯的調解下決定成為烏克蘭的一個自治共和國。俄羅斯租借克里米亞南部的塞瓦斯托波爾軍港的部份作為黑海艦隊的基地。1997年烏俄兩國簽定《烏俄兩國友好合作夥伴關係條約》, 根據條約規定,克里米亞半島歸烏克蘭所有, 兩國承認蘇聯時期劃分的俄烏邊界,互相尊重領土完整,並同意通過用和平方式解決一切爭端。

2013年底,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開始,起因是總統亞努科維奇拒絕簽署與歐盟的經濟合作協定。烏克蘭親歐盟公眾認為該行為是總統受到俄羅斯方面的壓力。

動亂開始

2014年,抗議活動升級。2月18日,親歐盟示威者和警察發生嚴重衝突,至少導致82人死亡,包括13名警察與記者,超過1,100人受傷。2月20日,再次發生大規模暴力事件。2月21日,親歐派控制的國會彈劾亞努科維奇,其後亞努科維奇被罷黜,流亡俄羅斯。烏克蘭東部、南部地區的居民抗議基輔的新政權。

政治時序

3月6日,路透社報導稱,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議會以78票贊成、0票反對、8票棄權的結果通過投票,一致同意該地區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並將在16日進行公民投票決定歸屬。烏克蘭臨時政府總理阿爾謝尼·亞采紐克稱此決議違法。俄羅斯表示,總統普丁已經得知克里米亞的要求,並在國安會議上進行討論。美國則表示,此決議違反烏克蘭憲法。

3月7日,俄羅斯聯邦會議正式通過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並重新加入俄羅斯聯邦的請求。與此同日,俄羅斯聯邦共產黨第9任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的根納季·安德烈耶維奇·久加諾夫在國營電視臺發表聲明,支持克里米亞成爲隸屬俄羅斯聯邦管轄的自治共和國。同日,烏克蘭代總統亞歷山大·圖奇諾夫簽署命令,中止脫烏入俄公投決議的效力。

3月8日,烏克蘭東部的親俄派在頓內次克、卡爾可夫、聶伯城等多座城市集會,要求仿效克里米亞,就「脫烏入俄」議題進行公投。同日,克里米亞在辛菲洛普成立自己的武裝部隊並舉行成立儀式,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總理阿克肖諾夫稱,駐克里米亞的親俄武裝力量已達到11,000人,已包圍了所有的烏克蘭軍事基地。美國表示將對俄羅斯進行進一步制裁,而俄國則表示將撤銷美國的核武器覈查權。

3月9日,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副總理捷米爾蓋瑞耶夫(Temirgaliyev)稱,烏克蘭臨時政府已將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財政部的電子系統封閉,並凍結其資產。

3月11日,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議會以78票贊成(共81名議員)通過獨立宣言,為通過法律程序及脫烏入俄公投鋪墊。

3月15日,烏克蘭最高拉達投票通過決議,決定提前解散克里米亞議會。在投票表決中,278名烏克蘭議會議員投贊成票。該決議經表決後立即生效。同日,聯合國安理會就烏克蘭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表決。這一草案稱將於16日舉行的克里米亞公決「無效」,「不能構成任何改變克里米亞現狀的基礎」,當天投票結果為13票贊成、1票否決(俄羅斯)、1票棄權(中國)。由於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俄羅斯行使了否決權,故草案未能通過。

3月16日,克里米亞決定自身地位的全民公決正式開始,全民公決的問題如下:一、是否贊成克里米亞在享有俄羅斯聯邦主體權利的基礎上與俄羅斯重新合併?二、是否贊成恢復克里米亞共和國1992年憲法並贊成克里米亞作為烏克蘭的一部分?

3月17日,公投結果顯示絕大多數選民支持脫烏入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議會宣布聯合塞瓦斯托波爾市正式脫離烏克蘭獨立,並成立克里米亞共和國,準備加入俄羅斯聯邦,但未獲得烏克蘭和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

3月18日,普丁和克里米亞共和國「議長」、「總理」及塞瓦斯托波爾市市長簽署克里米亞入俄條約。條約規定,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自18日起,各以聯邦主體身份加入俄羅斯。普丁19日向議會提交了有關克里米亞共和國與塞瓦斯托波爾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案。

俄羅斯國家杜馬(下議院)於20日、聯邦委員會(上議院)於21日先後批准了克里米亞共和國及塞瓦斯托波爾市作為新聯邦主體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國家間條約,以及有關克里米亞共和國及塞瓦斯托波爾入俄和俄羅斯聯邦新主體一體化過渡期的程序的聯邦憲法法律。

3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丁簽署已獲俄羅斯國會上下兩院批准的法案,完成克里米亞共和國與塞瓦斯托波爾加入俄羅斯的所有法律程序,使兩地正式加入俄羅斯聯邦,並被編入克里米亞聯邦管區。

3月24日,克里米亞共和國宣布正式啟用俄羅斯盧布作為其流通貨幣。

3月25日,願效忠於烏克蘭的軍隊開始陸續低調從克里米亞撤離。

3月27日,聯合國大會以100票贊成,11票反對和58票棄權通過無約束力決議,認定克里米亞舉行的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的全民公投「破壞了國家的領土完整,違反國際法,是一次不合法的投票活動」。

戰鬥時序

2月27日,俄羅斯軍隊與民兵武裝人員在克里米亞佔領一些重要建築物,包括議會大樓和兩個機場,然後謝爾蓋·阿克肖諾夫被選為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總理)。基輔政府指責俄羅斯干預烏克蘭內部事務,但俄羅斯官方則否認這種說法。代理烏克蘭總統亞歷山大·圖奇諾夫指阿克肖諾夫被任命為總理違反烏克蘭憲法。

3月1日,俄羅斯議會批准總統普丁在烏克蘭使用武力,將出動俄羅斯聯邦武裝部隊進駐烏克蘭境內,幫助謝爾蓋·阿克肖諾夫,直到烏克蘭的社會政治情勢正常化為止。謝爾蓋·阿克肖諾夫發表聲明,接管國內全部軍隊、警察與安全部隊,並請求俄羅斯總統普丁協助,確保克里米亞領土和平。謝爾蓋·阿克肖諾夫後來宣布將在3月30日舉行公民投票,決定克里米亞的地位。而烏克蘭代總統、議長亞歷山大·圖奇諾夫於晚間下令烏克蘭武裝力量進入完全備戰狀態。

3月2日,剛被任命為烏克蘭海軍代理總司令的傑尼斯·別列佐夫斯基拒絕聽令於烏克蘭政府,並在幾小時以後向克里米亞部長會議主席謝爾蓋·阿克肖諾夫宣誓效忠克里米亞。

3月3日,位於克里米亞的烏克蘭空軍第240戰術航空旅巴爾貝克空軍基地倒戈,宣布效忠克里米亞親俄當局。該空軍基地有超過800人部隊以及約50架飛機,其中包括45架米格-29戰機及4架L-36教練機(但僅有4架戰機和1架教練機可以使用)。克里米亞當局發言人表示,加上這個基地的軍事人員,克里米亞的整個軍事力量已經超過6,000人。

3月4日,約300名烏克蘭士兵試圖前往處於俄軍控制下的巴爾貝克空軍基地,俄軍對烏克蘭部隊鳴槍阻行,烏部隊高唱國歌、高呼「美國支持我們」,徒手與俄軍對峙。當日,烏克蘭第50、第55和第147飛彈防空團,三個團、超過700名士兵倒戈,效忠克里米亞當局,消息指出該部隊裝備超20個「Buk」飛彈系統,以及超30個「S-300 PS」飛彈系統。當日夜間,據認為是來自俄羅斯的武裝人員在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市附近的一個烏克蘭軍事基地外面與烏克蘭士兵對峙。一名BBC記者表示,兩輛俄國軍用卡車在基地外徘徊,周圍都是武裝人員和親俄國示威者。

3月5日烏克蘭的基輔地方法院下令拘捕阿克肖諾夫。俄羅斯黑海艦隊鑿沉一艘反潛艦以封鎖克里米亞港口的烏克蘭艦隊。

3月8日,烏克蘭臨時政府稱,烏克蘭一架軍用偵查機在距離烏克蘭與克里米亞邊境千米處遭到炮轟,軍方偵查到當日有百輛俄軍車從費奧多西亞向辛菲洛普方向推進,並有兩百輛俄軍車於7日晚登陸克里米亞東部。但截止3月10日6時19分,俄羅斯尚未證實這一說法。當日,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派遣的50多名國際觀察員第三度試圖進入克里米亞,駐扎在哨點的親俄羅斯武裝向他們對空鳴槍驅逐。親俄羅斯武裝人員表示,觀察員沒有獲得授權進入克里米亞。歐安組織表示事件中無人受傷。

3月15日,據綜合媒體報導,美俄兩國都在克里米亞或附近地區增派駐紮軍隊及增發武器,克里米亞地區火藥味十分濃重。在聯合國就克里米亞問題進行決議遭俄羅斯一票否決後,俄軍更是在克里米亞增派駐軍,至16日,有消息表明此地俄軍已經達到22,000人,已經超過黑海艦隊駐克里米亞海軍基地有關協議所規定的12,500人。

3月18日,位於克里米亞辛菲洛普的烏克蘭軍事基地附近,有一組穿俄式制服、拿美式步槍的疑似俄軍的武裝人士在活動,過程中射死一名當地自衛隊員,另有一人受傷;隨後該組武裝又襲擊了軍事基地,造成一名烏克蘭士兵喪生。

3月19日,位於塞瓦斯托波爾市的烏克蘭海軍總部被200名克里米亞親俄民間活動人士占領,現場沒有發生武裝衝突,但海軍司令格杜克(Sergiy Gayduk)遭到人身控制。親俄人士要求烏克蘭士兵「要麼離開基地,要麼加入克里米亞部隊」,士兵隨後離開海軍總部,該總部降下烏克蘭國旗,升起俄羅斯國旗。當天,克里米亞親俄武裝又在克西部的諾沃奧澤爾涅的一處烏克蘭海軍基地,用拖拉機撞開大門,控制了該基地的入口。烏克蘭國防部發言人謝列茲涅夫(Vladislav Seleznev)在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Google+上稱,「俄軍」控制基地後停止了前進,目前正與烏克蘭軍隊對峙。當晚,兩處基地被親俄勢力和俄軍占領。烏克蘭安防負責人帕魯比對此表示,正在計劃撤離在克里米亞的全部烏克蘭士兵及家屬,並計劃對來烏克蘭旅行的俄羅斯民眾實行簽證制度。俄羅斯則稱可能以同樣方式回擊。烏克蘭國防部長也於當天表示,試圖進入克里米亞緩解局勢的努力,因克當局禁止其入內而落空。

3月20日,路透社報導,位於克里米亞辛菲洛普西南30公里處的巴赫奇薩賴的烏克蘭海軍基地被俄軍占領,烏克蘭士兵被要求離開,未發生暴力衝突。這已是第三處被俄軍和親俄勢力占領的烏克蘭海軍基地。

透過政治時序和戰鬥時序來看,俄羅斯人用二十天,以驚人的效率極低的戰損,告訴人們戰爭可以這樣打。

下一篇,我們想一下,從普京的角度來猜測這場戰局。

精選內容

俄烏戰爭之我見(1)

烏克蘭為何變成這樣呢? 人口減少、失業率高、GDP 差,實在不像「從共產極權到西方民主的歐陸國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最近幾年,我的主要功課是從研究統計、推論到策略佈局…2/24 俄國與烏克蘭的戰爭,正好是一個最好的偵探、推演大片,供我做練習。我的目標,是藉由資訊的收集,去推測戰爭在時間線上的可能結果。並且從中得到未來區域經濟,尤其是中國、台灣、美國的經濟走向以及可以投資的標的。

因為研究的時間永遠不夠,當資料一波波進來,我們得做一次次的修正,所以每次的「思考紀錄」,都會固定下來時間的印記。我自己的做法,是只能往下寫,不能往前修正。每完成一部份,就上傳並寄出 email。在開始之前,跟所有的論文一樣,我們做一些 paper survey,從 PESTEL 開始做一些調研。不過我們也得做一些變形,PESTEL 主要用於商業,對於戰爭的兩方,我覺得從

Political 政治因素,首先看一下歷史和過去的衝突,俄國出兵打仗的歷史等等…

Economical 經濟因素:雙方經濟力、國力的比較

Social 社會因素:也許我們看一下雙方主將的戰力值

Technical 技術因素:雙方軍事力量的比較

Environmental 環境因素:

Leagal 法律因素:

資料不可能收得全,有多少先收多少,利用既有的資料做先期的判斷,後面有新訊息再行修正。

歷史

烏克蘭

如果從維基百科的資料庫,查詢烏克蘭,抓取部份資料:

烏克蘭(烏克蘭語:Україна,羅馬化:Ukrayina;烏克蘭語音標:[ukrɑˈjinɑ])是位於東歐的共和國,南接黑海,東連俄羅斯,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諸國相連。地理位置上位於歐洲聯盟與獨立國協的交界處,為西方世界與俄羅斯地緣政治的交會點,亦是天主教文明和東正教文明的交匯處。烏克蘭是歐洲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俄羅斯,人口4,117萬人(不包括克里米亞半島)。根據烏克蘭的行政區劃,烏克蘭有24個州、一個自治共和國,和兩個直轄市(首都基輔和塞凡堡),人口構成上78%為烏克蘭人,其餘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烏克蘭官方語言為烏克蘭語,主要宗教為東正教。

在9世紀時,以烏克蘭首都基輔為中心,古代東斯拉夫人建立了第一個民族國家基輔羅斯,曾一度十分強盛,直至12世紀分裂。自14世紀中葉起,烏克蘭被金帳汗國、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先後統治。在大北方戰爭(1700-1721年)後,烏克蘭被其他勢力瓜分。19世紀時,烏克蘭大部歸屬於俄羅斯帝國,其餘部分為奧匈帝國領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革命的混亂時期,烏克蘭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暫獨立。在烏克蘭內戰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在1922年成為了蘇聯創始加盟共和國之一。隨後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蘇維埃烏克蘭。在1945年,烏克蘭成為聯合國創始國之一。1954年,在蘇聯共產黨第一書記尼基塔·赫魯雪夫主導下,蘇聯最高蘇維埃以紀念烏克蘭和俄羅斯統一300週年紀念日的名義,將克里米亞由俄羅斯劃歸給烏克蘭。

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重新獨立,作為獨立國協發起與創始國之一。烏克蘭繼承了蘇聯的軍事基礎,並維持著僅次於俄羅斯的歐洲第二大軍事力量。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後,烏克蘭隨即退出獨立國協。烏克蘭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場經濟方向改革,使得國家進入八年的經濟衰退時期,不過期間也出現過高增長。烏克蘭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場之一,在世界上曾是第三大糧食出口國。

俄羅斯

也是維基百科的資料:

俄羅斯聯邦(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縮寫為РФ),簡稱俄羅斯(俄語:Россия)、俄國,位於歐亞大陸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橫跨歐亞兩大洲,擁有1,707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占地球陸地面積八分之一,為全世界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它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九多的國家,擁有1.44億人口,77%居住於其較為發達的歐洲部分。俄羅斯國土覆蓋整個亞洲北部及東歐大部,橫跨11個時區,涵蓋廣泛的環境和地形。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儲備和含有約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

俄羅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時針序):挪威、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中國、蒙古和北韓(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蓋瑞寧格勒州接壤)。俄羅斯還與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達到大西洋,黑海則可以到地中海。

俄羅斯歷史始於歐洲的東斯拉夫民族,聚集區域自公元3世紀至8世紀逐漸擴大。在9世紀,北歐瑞典維京人的一支流浪部落——瓦良格人受到當地古羅斯人的邀請,建立基輔羅斯並讓這個地區完成封建化。公元988年,基輔羅斯選擇拜占庭帝國所信仰的東正教作為唯一國教,由此開始,拜占庭文化與古羅斯文化逐漸融合,最終成為今日的東斯拉夫文化。13世紀,基輔羅斯被蒙古人逐一擊破,解體為眾多小公國,並均被金帳汗國收為朝貢國。14世紀開始,以莫斯科城為中心的區塊逐漸崛起,取代了烏克蘭境內的基輔,最終匯聚成為統一羅斯諸國的中心力量;15世紀,莫斯科大公國成功擊敗金帳汗國並從其獨立,還成長為基輔羅斯文化和政治的繼承者。自16世紀起,伊凡四世自稱沙皇,並自詡「第三羅馬」。到了18世紀,俄羅斯沙皇國通過征服、吞併和探索而擴張,征服了大部分西伯利亞領土,彼得一世通過西方化改革,遵照西歐叫法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君主頭銜亦由沙皇改為皇帝。帝國在女帝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國,疆域最大時曾自中歐的波蘭連綿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國革命後,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憲法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國家,並成為隨後成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主體及最大的加盟共和國。二戰時期,蘇聯為同盟國的勝利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戰後,蘇聯成為公認的超級大國,並在冷戰時期與美國互相競爭。蘇聯時期產生了20世紀的許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及首次將人類送入太空。在1990年,蘇聯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且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備軍人以及最多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庫存。1991年蘇聯解體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15個共和國從原蘇聯獨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俄羅斯通過修憲改制為俄羅斯聯邦,成為原蘇聯的唯一法理繼承國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總統制。


同樣的,維基百科落落長,我們稍微整理一下:烏克蘭和俄羅斯

人種:均屬東斯拉夫人,俄羅斯是從烏克蘭首都基輔往中亞擴張的國家,曾經他們是一家,後來美蘇冷戰中,被分解…

宗教:均以東正教為主要宗教

人口:烏克蘭 0.4 億,俄羅斯 1.4 億

除了以上的資料,我覺得從歷史來看,俄羅斯的國民性更為強硬、侵略性。科技成就雖然近幾年不顯著,但底子好。在領土大的狀況下,還相臨十四個國家、不同的海域…


對了,我們看一下烏俄的地圖

經濟

首先要說明,我們接觸到的媒體會有屏障的因素,媒體不大可能把「共產體制」「極權主義」俄羅斯這個「敵人」塑造成高大尚,因此我們的判斷基礎要適度做修正。

從世界銀行和 IMF 的資料對比來看,數據差不很多,我們用 IMF data trend 來顯示。

烏克蘭 人口 Trend,什麼時代了,居然下降地那麼嚴重,近三十年衰退了接近 20%

俄羅斯 人口 Trend,持平

烏克蘭 GDP per Capita Trend,1990-2005 中間有個凹洞(十五年經濟停頓),近年約在 USD15,000

俄羅斯 GDP per Capita Trend,1990-2003 中間有個凹洞(十三年經濟停頓),近年約在 USD30,000

近幾年西方國家不斷地經濟制裁,似乎對俄羅斯無效

烏克蘭 失業率,很高的

俄羅斯 失業率,就聯合國的標準來看還可以

補一張台灣的 GDP per Capita,台灣在 IMF/世界銀行都排不上列,只能看台灣自己統計的資料:

這說明俄羅斯在美蘇冷戰、分裂、西方國家不間斷地經濟制裁下,猶能成長,人均 GDP 目前約跟台灣差不多。

烏克蘭為何變成這樣呢? 人口減少、失業率高、GDP 差,實在不像「從共產極權到西方民主的歐陸國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上網看到一篇文章,我覺得可先參考:

曾經耀眼的烏克蘭

資料來源: https://cofacts.tw/article/opctiw7g89i5

曾經耀眼的烏克蘭,被美國玩成歐洲最窮的國家! 烏克蘭,歐洲國土面積第二大的國家,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被稱之為歐洲糧倉。

除了農業強,烏克蘭的工業也很強,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獨立繼承了蘇聯35%的工業家當,從洲際導彈到航空母艦,還有大飛機,其生產企業都位於烏克蘭。 基礎這麼好的烏克蘭,現在應該是歐洲有數的強國吧,至少人均GDP肯定碾壓中國。 你錯了,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佈的數據,烏克蘭在2018年光榮的成為了歐洲第一窮國,腐敗程度也是歐洲第一,整個烏克蘭,已經退化成了一個農業國。

1989年,烏克蘭的人均GDP是1598美元,那一年中國的人均GDP是311美元。 2018年,烏克蘭的人均GDP是2963美元,中國的人均GDP歷史性的突破了1萬美元。 誰都知道,中國是出了名的GDP總量大,但是談人均就不行了。沒想到,中國最差的人均數據拉出來,也能吊打烏克蘭。

烏克蘭最富裕的城市是首都基輔,基輔這裡的人均月收入僅折合人民幣3000元左右,差不多是中國地級市的水平,而全國的平均月收入,才1500元。 所以,烏克蘭人特別傾向於出國打工,蘇聯解體前,烏克蘭人口5000萬,擁有超過800所高等院校,居民受教育程度位居世界前列。 發展了30年後,烏克蘭的人口僅剩4000萬,而且還以每年15~30萬的速度持續流失。

整個烏克蘭,被美國給忽悠瘸了。 為啥神裝開局的烏克蘭最後居然混的這麼慘,這就要從烏克蘭的兩次革命說起了。 烏克蘭的第一次革命,就是1991年蘇聯解體,所有的蘇聯人,都相信蘇聯已經腐敗透頂,無可救藥,只有自由民主可以救蘇聯,只有搞休克療法,大規模把國企私有化才能救蘇聯。 然後,蘇聯這麼乾了,結果大家也知道了,蘇聯從一個讓美國都顫抖的巨無霸,被拆解成了幾個小蝦米。 最強的俄羅斯,經濟總量只相當於中國一個廣東省,排第二名的烏克蘭,成了歐洲最窮國家,首都的人均工資才3000,放到中國都是扶貧省。 在實行休克療法之後,烏克蘭的經濟一落千丈,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持續衰減,不是增長,是衰減,這個速度和俄羅斯他們家差不多,難兄難弟。

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是蘇聯唯一能生產航空母艦的超級造船廠,中國遼寧號的前身就是從這裡出去的。 曾經的黑海造船廠,一片繁榮,熱火朝天,擁有同時建造多艘航母的能力,蘇聯解體後,荒草叢生。 但是俄羅斯出了普京之後,迅速穩住了陣腳,開始打擊經濟寡頭,恢復國民經濟,逐漸的恢復了俄羅斯的元氣。 而烏克蘭這邊,在解體後向西方親近,但是卻沒有得到絲毫西方的好處。 烏克蘭作為蘇聯最發達的加盟共和國,西方國家顯然不願意花費大代價給自己培養出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他們更關心對烏克蘭進行所謂的“民主啟蒙”,拿它當棋子遏制俄羅斯。

烏克蘭的經濟始終萎靡不振,窮極思變,國內親俄派勢力抬頭,出現一位親俄的總統亞努科維奇,和俄羅斯合作後,烏克蘭經濟蒸蒸日上,有恢復往日輝煌的徵兆。 西方國家一看,這還了得,當年好不容易把蘇聯給弄分裂了,折騰出一個烏克蘭來遏制蘇聯,如今烏克蘭居然親俄,經濟還在飛速發展,這還了得。 所以,2014年,西方勢力扶持烏克蘭國內反對派發動了“橙色革命”,讓烏克蘭變了天,重新扶持了親美勢力上台。

烏克蘭親美勢力上台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國庫裡33噸的黃金,送到美國央行金庫“保管”,第二件事就是和俄羅斯全面撕破臉,不惜讓國家進入戰爭狀態。 和俄羅斯發生全面衝突後,烏克蘭經濟陷入數十年來的最嚴重衰退,烏克蘭本幣大幅貶值,從1比8暴跌到1比25,但是烏克蘭人的工資卻沒有變化,這就導致依賴進口物資的烏克蘭,大量的商品價格暴漲數倍之多,人民陷入極度的窮困。 五年時間,讓我們看清了當年的橙色革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橙色革命讓烏克蘭人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差,無數人逃離這個歐洲最窮和最腐敗的國家。 曾經擁有世界第三軍工體系的烏克蘭,如今連武器彈藥都要依靠國外援助了,還記得我上面提及的蘇聯唯一航母造船廠麼? 這家造船廠倒閉了,去年倒閉的,托橙色革命的福。

曾經的黑海造船廠,是那麼的輝煌。 這還不算最慘的,當年蘇聯解體時,烏克蘭從蘇聯手裡拿到了大量的遺產,僅核武器方面,就有176枚核巡航導彈、2500枚戰術核武器、1200枚洲際導彈核彈頭和170個核彈發射井。 這個數量簡直太可怕了,1200枚洲際導彈核彈頭啊,每一枚都可以說是國之重器啊。 當時的烏克蘭,是僅次於美俄的世界第三核大國,比今天的中國核武器數量都多。 不過隨後,窮困潦倒的烏克蘭沒有守住自己的核武器,同意自行拆毀,僅僅為了換取美國的3.3億美金援助。如果當年烏克蘭沒有經濟崩潰,手裡有足夠多的錢來維持這些核武器,今天的烏克蘭還會像這樣,誰都可以來踩一腳麼? 不過話說回來,烏克蘭經濟崩潰是聽了西方的建議,銷毀核武器是聽了西方的建議,橙色革命還是聽了西方的建議。


這文章還蠻長,我們節錄部份。結論是:自由民主的西方國家,真的了不起,這樣玩一玩,玩破了四、五千萬人的美好家園…殘念…

俄羅斯

數據的部份我放在前面給烏克蘭做比對,維基百科有簡單說明可以稍微補充俄羅斯的強,至少比烏克蘭強得太多。

截至2020年,俄羅斯根據國民生產總值為世界第11大經濟體,根據購買力平價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俄羅斯為世界大國之一,為認定的擁核國家,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G20、歐盟高峰會、亞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歐安組織、世貿組織和金磚國家成員。它也是獨立國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領導者和歐亞經濟聯盟創始成員。俄羅斯亦是世界八大工業國之一,但因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而被暫停成員身份。

精選內容

有趣的統計學(2)

從流程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玩家在叫牌的時候,有一定的可能會「爆」,爆了就輸牌輸錢。即使後手的莊家也爆牌,這一局兩人的對決還是莊家勝。這是典型的「先手劣勢」

擊敗莊家?

上一回用了些章節,說明這個 python 程式的大致狀況,接下來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模型,看看統計和模擬可以教我們什麼。

首先,我們安排四位玩家和一位莊家,使用三副 156 張牌,用到剩下 40 張牌的時候,洗牌再玩。莊家的策略很清楚,依據二十一點的規則,莊家牌點小於十七的時候,必須叫牌。如果我們讓玩家的策略跟莊家一模一樣,低於十七點叫牌。下注都用最低標準的金額…假設為一塊錢(美金??)好了,我們看看結果如何? 對了,平手的局我們不算勝負,這樣子數據比較容易理解。

三十次的結果

玩家:1號, wins:14, loses=13, win%=0.519, money=10001

玩家:2號, wins:15, loses=12, win%=0.556, money=10003

玩家:3號, wins:14, loses=16, win%=0.467, money=9999

玩家:4號, wins:11, loses=16, win%=0.407, money=9996

莊家, wins:57, loses=54, win%=0.514, money=50001

在四位玩家使用同樣的策略下注叫牌、沒耍任何花招的狀況下,二號玩家勝率高達 55.6%,四號玩家只有 40.7%,這說明小數量的玩牌,的確有相當大的運氣關係。好消息是,玩了三十局,輸贏其實不大。小賭怡情,還行。

再一個三十次呢,玩家勝率的變化很大,限於篇幅,有興趣可以自行測試一番。

三千次的結果

玩家:1號, wins:1265, loses=1446, win%=0.467, money=9848

玩家:2號, wins:1235, loses=1469, win%=0.457, money=9792

玩家:3號, wins:1272, loses=1430, win%=0.471, money=9872

玩家:4號, wins:1290, loses=1439, win%=0.473, money=9883

莊家, wins:5784, loses=5062, win%=0.533, money=50605

在四位玩家使用同樣的策略下注叫牌、沒耍任何花招的狀況下,四位玩家的勝率開始接近,輸的金額也慢慢浮現,這說明較大數量的玩牌,輸贏跟運氣的關係就降低了,莊家的優勢出現。

五萬次的結果

玩家:1號, wins:20939, loses=24369, win%=0.462, money=7036

玩家:2號, wins:20934, loses=24263, win%=0.463, money=7199

玩家:3號, wins:20910, loses=24324, win%=0.462, money=7092

玩家:4號, wins:20904, loses=24452, win%=0.461, money=6915

莊家, wins:97408, loses=83687, win%=0.538, money=61758

在四位玩家使用同樣的策略下注叫牌、沒耍任何花招的狀況下,四位玩家的勝率基本上是相同的,平均 46.2%,輸的金額的差異也不很大。這說明更大數量的玩牌,勝負機率回歸本質,玩家輸牌是「天注定」的…莊家則是擁有53.8%勝率,雙方勝率的差異達到 7.6%。

超過五萬次的結果,跟重覆跑五萬次的差異不很大。我們暫時用這個次數,做為分析的基準。

同樣的策略,玩家為什麼輸?

從流程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玩家在叫牌的時候,有一定的可能會「爆」,爆了就輸牌輸錢。即使後手的莊家也爆牌,這一局兩人的對決還是莊家勝。這是典型的「先手劣勢」,玩家不可不查也。

玩家的數量多寡是否對勝率造成差異?

我們把玩家的數目 num_players 調整成三和五,經過五萬次牌局的模擬,其結果和四位玩家的勝率狀況一樣。如果玩牌的局數不多,本身就有很強的運氣因素存在,那個不可控,我們先放一邊。

三玩家

玩家:1號, wins:20833, loses=24498, win%=0.460, money=6841

玩家:2號, wins:21008, loses=24401, win%=0.463, money=7075

玩家:3號, wins:20917, loses=24451, win%=0.461, money=6945

莊家, wins:73350, loses=62758, win%=0.539, money=59139

五玩家

玩家:1號, wins:20829, loses=24532, win%=0.459, money=6778

玩家:2號, wins:20853, loses=24299, win%=0.462, money=7009

玩家:3號, wins:21053, loses=24380, win%=0.463, money=7193

玩家:4號, wins:21098, loses=24152, win%=0.466, money=7400

玩家:5號, wins:20801, loses=24557, win%=0.459, money=6708

莊家, wins:121920, loses=104634, win%=0.538, money=64912

「先手劣勢」解法

既然玩家因為先手,有「爆」的機率導致劣勢,那我們叫牌策略就不應該跟莊家一樣。降低叫牌的門檻是否可以完全克服這個劣勢? 是的,驢子也是這樣想…我們來實際模擬:

我們讓四位玩家不約而同,把低於十七-相同於莊家的叫牌邏輯,改到十六點以下(不含十六)才叫牌,同樣下一美元一注,五萬次牌局:

玩家:1號, wins:21147, loses=24531, win%=0.463, money=6941

玩家:2號, wins:20774, loses=24827, win%=0.456, money=6307

玩家:3號, wins:20997, loses=24626, win%=0.460, money=6733

玩家:4號, wins:20907, loses=24626, win%=0.459, money=6603

莊家, wins:98610, loses=83825, win%=0.541, money=63416

低於十六叫牌,模擬出來的結果跟低於十七叫牌的差別不大,玩家的勝率差不多在 45.9%,莊家是 54.1%

低於十五叫牌,模擬出來的結果跟低於十七叫牌的差別不大,玩家的勝率差不多在 46.5%,莊家是 53.5%

低於十四叫牌,模擬出來的結果跟低於十七叫牌的差別不大,玩家的勝率差不多在 46.0%,莊家是 54.0%

低於十三叫牌,模擬出來的結果跟低於十七叫牌的差別不大,玩家的勝率差不多在 45.5%,莊家是 54.5%

低於十二叫牌,模擬出來的結果跟低於十七叫牌的差別不大,玩家的勝率差不多在 44.4%,莊家是 55.6%

低於十一叫牌,哪怕是驢子都會笑出來,咱們就不丟這個臉了…看出來了嗎,在一切不變的狀況下,改變策略低於十五叫牌,玩家的勝率雖然較高,但也遠遜於莊家,雙方勝率還是有 7.0% 的差距。如果我們分析資料,會看出雖然我們「爆」的機率降低,但點數不夠被莊家吃掉的機率提高了。所以,僅只是改變叫牌點數,並不能克服這個「先手劣勢」。

別擔心,還是有新的策略可以研究,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精選內容

有趣的統計學(1)

在完成數個月的訓練、成功解題完成專案之後。這些同仁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面對新的、類似的問題,就像換了一個人,把課堂所學的統計、實驗設計執行、甚至 minitab 的分析都丟在腦後,繼續用舊方法嘗試錯誤、浪費時間…

過去一年多以來,我的工作之一,是擔任公司 6 Sigma 黑帶大師。這個團隊主要在教導公司同仁如何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我們一面開設 6 Sigma DMAIC 的課程,結合統計學、實驗設計、分析、minitab 的使用等…一面組織同仁形成專案小組,針對工廠實際面對的重大問題,輔導同仁實戰、解決問題。

另我十分驚訝的事實是,許多工作已有五年以上的研發、技術人員,對於如何做實驗、如何科學地分析實驗,得出結論(基本的模型)…了解十分有限。我詢問一位年資已經不短的同事,如果要開發一個新產品,可能的控制因子有十七個,那麼研發團隊要用什麼方法,把十七個因子的組合,做出一個客戶至少可以接受的產品? 那位同事緬腆並帶著神密的微笑說,G哥你不知道嗎,你們家附近有一間廟,十分靈驗…我不敢繼續往下問。不過,如果大部份的工程師,對於實驗設計的方法流程不清楚,主管也不要求,那麼做實驗基本上就淪為嘗試錯誤的吃時間、吃錢機器。

更另人難過的,在完成數個月的訓練、成功解題完成專案之後。這些同仁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面對新的、類似的問題,就像換了一個人,把課堂所學的統計、實驗設計執行、甚至 minitab 的分析都丟在腦後,繼續用舊方法嘗試錯誤、浪費時間…

在我們一再追問下,同事們反應,因為內心俱怕統計,所以即使知道使用科學方法是更有效率的解題方式,但真正對於使用 6 Sigma 和統計,內心還是十分抗拒。

有鑑於此,我思考用何種方式,讓統計變得更有趣、更生活化、更容易理解接受,進行在工作和生活中應用。接下來,我會做一些嘗試,把一些統計的觀念,透過例子和使用 python 程式的模擬和分析產生圖形,試著讓「數據說話」…如此一來,不單可以學習統計,也順變看一下程式如何寫。

我們如何開始呢? 不如從「有趣的例子」找起。

最近逛 Kindle 網路書店,也許是統計的書買比較多,Kindle 的 AI 推了一本「擊敗莊家-21點的有利策略」給我。這是由 Edward O. Thorp 所著「Beat the Dealer: A Winning Strategy for the Game of Twenty-One」的中文翻譯,讀起來十分地有趣。很棒的地方是很簡捷,前面兩章簡單地介紹了二十一點的規則,第三章開始就展開了基本策略。我一面讀這一本西元 1962 年出版的作品,一邊思考,也許我可以用 python 和統計來重新計算,作者給出的策略是否真的有用。當然,書中顯示的策略目前幾乎已經被賭場破解了,不過,這是一個十分有意思的題目,我可以用 Bayes 方法來計算一些可能性。

話不多說,我講一下這個程式的大致結構,有興趣的可以到 github 下載並測試。網址為:https://github.com/clin8870/playCards

整個模擬程式只有 350 行,扣掉一些物件的說明,應該很容易閱讀。如果你有 python 的環境,可以 pip install numpy, pandas, matplotlib, seaborn, jupyterlab 這些超級好用的模組,那麼本機就可以執行。如果不想麻煩建置本機的 python 環境,那麼推薦使用 google colab,直接可以連 github 的檔案(https://github.com/clin8870/playCards/blob/main/PlayCards.ipynb)執行看結果,省去諸多步驟。

程式一開始是建立一些模組的連結,咱們暫時不理它…這些模組的功能,後面用到時再慢慢說明。

第一個物件是 Player,建立一個玩家的基本資料,像賭本多少,下注金額的大小等等。下注和叫牌的邏輯都是最簡單的。未來如果我們的玩家有很厲害的算法的話,可以繼承這個基本物件做修改。

莊家我沒有用 dealer 這個字,因為「據說」大部份賭場都由機器來洗牌和發牌…莊家只是套用賭場的規則叫牌、輸錢時把錢賠給 Player,贏錢反之…在我的程式裏,我用 Bank,繼承 Player 物件,用 12 行程式碼就解決了。

然後就是撲克牌 Decker,也是一個很簡單的物件,定義了牌的點數、幾付牌的參數、洗牌的動作等等…含說明大約 50 行。

賭場 House 稍後複雜,因為要把這些玩家莊家撲克牌串在一起,然後每場牌局要紀錄下來以便我們事後分析。含說明 135 行。

因為只是自己測試研究,並不是商用的軟件,所以說明的部份比較簡陋…不過程式邏輯相當直覺,應該不難理解。

下一篇,我們就可以來解析,如何做到擊敗 21 點莊家…嗯…或是根本做不到…

精選內容

什麼是「好」公司?

2018 農曆春節時,幾位要好的同事相約聚餐。在吃吃喝喝的時候,同事們各自分享了他們投資的心得,包括投資了哪家公司、為何買進、現值與盈虧等等…當同事們忙著探聽各種小道消息時,有位年輕的同事問我,到底什麼是「好」的公司?

也許我們該限縮這個題目,將「好公司」設定在「適合投資的好公司」。因為大家都知道,「適合上班的好公司」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未必適合投資。而「適合併購的好公司」以及「適合與之作生意的好公司」,應該也不會相同…

在「企業財務策略」(華泰文化)一書中,對於什麼是「適合投資的好公司」有一些說法,首先是要有好的產品,這產品能夠符合企業的策略意圖和目標;然後是要有好的事業,這指的是一套好的營利模式,把產品換成現金(或資產)。若營利模式不佳,那麼就像擁有千萬用戶,但仍不支倒閉的眾多公司一樣,無法創造價值。有了好產品和好事業,如果經營管理能力不佳,或財務策略失當導致跳票,也將讓投資者承受損失…最後,也許是我們身為投資人最關心的,這個好公司會不會是個好投資? 如果高點買進之後,股價長期低迷,發放的股利也無法償還股東的損失,那,對投資者而言,還會是個好公司嗎?

身為公司的股東,獲利方式通常有兩種,一是來自於股價的上漲,專業的說法是「資本利得」,另一種方式則是來自於股利的發放,也就是所謂的「盈餘分配」。事實上,身為小股東的風險是很高的。股價是否上漲,通常是被市場(或作手)所左右;而盈餘分配,也是公司高階主管,提報董事會後「喬」出來的。這兩種獲利的方式,通常跟小股東沒半點關係。小股東住進套房(股價被套牢)還算是好的,至少有個再次上漲的夢可以做做,然而若是公司經營發生問題,到最後清算的時候,小股東通常也只能血本無歸…

一般講到「風險」,就得講講「報酬」。專業上的講法,是「預期風險」和「必要報酬」所呈現的線性關係。當我們投資於「預期風險」很高的行業,我們需要獲取更高的「必要報酬」來補償我們承受的風險。每位投資人,因為他們所擁有的資產、所在的年齡、對於市場的了解程度不同,而會有不一樣的風險承受的能力,所以對於不同的投資人,「適合投資的公司」也未必相同。甚至有些較為專業的投資人,會為自己的投資組合,做出風險與報酬的規畫。專業的投資組合,可以由高低風險與資產的動態分配,讓投資組合的平均風險與報酬,符合自己的投資屬性與效益。

對於一般小股東投資人,我的建議是:
1. 找一個自己熟悉的產業 – 比較能夠知道產業的發展和動向
2. 公司的股本要夠大 – 比較不易受到股市作手的操弄
3. 過去三至五年獲利能力是穩定的 – 當然,最好是穩定上升
4. 公司的產品不要太複雜 – 跨足多產業的公司,因為難以被估值,所以通常無法得到市場公平的對待
5. 公司的價值被低估,以利我們逢低買進 – 這個嘛…我們後續會討論如何估計公司價值,到時再談…
6. 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公司的執行長,是否是具有高能力、高誠信的專業人才 – 財務報告是有操作的空間,經理人的能力與誠信,我覺得是買進公司股票最重要的參考指標。

精選內容

PDCA V.S. PPA model

放下心態做準備(Put everything down and Prepare),是把自己的格局拉到制高點,像孫子兵法所述,看天時、地利、人和、看天下大勢、看未來的發展可能。Intel 放下了RAM,成為 CPU 的王者;IBM 放下了電腦硬體的輝煌,專注於軟體服務,讓這大象重新跳起舞來;Nokia 放不下它的 symbian 作業系統、黑莓機放不下自己的硬體鍵盤,把公司帶向滅亡。

親愛的林瑋林瑄:

​ 接下来爸爸花一点篇幅,讲一讲爸爸的 PPAP 模型,当然不是那个日本大叔 Pen-Pineapple-Apple-Pen。这个模型是对於传统 PDCA (Plan-Do-Check-Action)的一个修正。

​ 为什麽要修正 PDCA 呢? 爸爸觉得 PDCA 并没有大错,PDCA 可以让人在高級主管監督下,从基层的工程师,使用到擔任中阶主管的階段。但由於 PDCA 过於简单粗暴,很多对於创新、偏策略型的大型案子,或是投资甚至做研究写论文,PDCA 都有其局限性。

​ 前一陣子,大伯到上海來講課,對像是中興大學 EMBA 的學生。那是處於研一升研二、正在開始準備寫論文的班級。一面上課,一面就有同學們談論,他們準備找哪一位老師、寫什麼論文題目。有個開算命店的,要寫易經和管理學的論文;開燈具店的,想寫如何做燈具生意的論文;賣場經理人,準備寫賣場零售業的論文…

​ 看出問題了嗎? 他們使用了 PDCA 的 P(Plan),卻沒有想清楚,該如何做出比較正確的計劃。首先,他們三觀不正,讀研究所是讓你學怎麼開算命店、怎麼賣燈具、怎麼做零售嗎? 反過來講,你開了那麼多家算命店、賣了那麼久燈具、做到賣場的經理,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做好做大,那你在幹嘛? 你寫的算命論文、燈具論文、大賣場論文,對這個世界真的有價值嗎? 如果你真的那麼急,想解決算命店生意不好、燈具做不大的種種問題…你該找個顧問,用半年一年,重新把公司的願景使命、組織人事、產品開發、生產管制…好好的整一整,不用去 EMBA 浪費時間。當然,在學校唸書,能把所學用於自己的產業,那是很好,但他們有沒有想過一個風險,如果論文要發表的時候,算命店倒了、賣場破產了…教授要不要讓論文過關呢?

​ 爸爸認為,做計劃的第一步是要「放下」。「唯有放下你的一切包袱,才能放大格局」。放下像是把你的三觀放正。你現在開算命店,不代表未來人們會去算命。愛因斯坦肯定讀過牛頓力學,他如果沒有放下,他無法發現量子力學。大學教的課程,很多都不是新的;世面上的書,大多寫的是過去的經驗和知識;爸爸說的、大伯說的、老師說的東西,也許根本不適用於未來…「放下,然後從心學習,向世間的最強者學習最新的知識,然後…再放下」。最新最強的知識和方法,一向不會被輕易揭露,唯有不斷收集你所在領域裏,最強領頭羊的資料,推敲他的思考、策略方向,行為步驟。了解他們為什麼、憑什麼成功,並找出他們的弱點做突破,才有機會開創新局。

​ 投資有時成功有時失敗。有些人錯誤地投資一家公司,剛開始虧錢時他就發現了問題。他應該做的事,要像很多專業投資者所做的一樣,果斷的放下。切斷過去的錯誤,然後著眼於未來的獲利機會。有些人入錯了行,卻放不下過去的投入,邁不出改變的一步,導致一生痛苦。經濟學有一個「沉默成本」的概念,就是讓我們把過去發生的金錢、精力、時間,通通放下,著眼於未來。

​ 放下之後就要做準備。「很多計劃的失敗,不是因為計劃準備不好,而是缺乏計劃前的準備」。計劃前的準備,像是做 paper survey,大陸話叫做調研。「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譬如你想做物理研究,也許你應該做的調研,是把過去物理學諾貝爾獎(假設你想得一座…),著重在哪一個領域,列出一張表來。該思考未來的物理學,哪個方向最有發展性。哪一個物理的學問最有突破性? 哪一個學校的哪一個老師,是這個領域的佼佼者,他們在做什麼研究,發表了哪些論文…也可以上網查一下,美國的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大學這些重量級物理系的老師們,近幾年著重發表了什麼文章言論,為什麼…

​ 放下心態做準備(Put everything down and Prepare),是把自己的格局拉到制高點,像孫子兵法所述,看天時、地利、人和、看天下大勢、看未來的發展可能。Intel 放下了RAM,成為 CPU 的王者;IBM 放下了電腦硬體的輝煌,專注於軟體服務,讓這大象重新跳起舞來;Nokia 放不下它的 symbian 作業系統、黑莓機放不下自己的硬體鍵盤,把公司帶向滅亡。大陸話說,「站在風口,連豬都能飛」,不去找風口看未來,光看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自己的算命店、大賣場、燈具店,不論它過去如何地成功,未來持續勝出的機會不高。

​ 大勢的看法,爸爸整理了些想法,後面再跟你聊。現在,假設你真能看到未來大勢,那麼很好,你該針對目前的情勢,設計出幾個可行的方案。基本上可以根據目標(你定義的成功)、環境(你所處的政治、經濟、社會、技術、法律、環保)、條件(你擁有的資源或能力)、以及你目前和潛在競爭對手的狀況(有些人也放在環境…),尋找出達到目標的可行路徑。就像很多數學題目一樣,解題的方法常常不止一個。未來很多的事情是不可控的,所以諸葛亮給了趙云三個錦囊,告訴他當劉備做出什麼蠢事的時候,要打開哪一個錦囊應對。如果你的計劃只有一個,那麼很有可能你沒有把計劃的細節盤算清楚。也許你該用窮舉法,把解題的可能路徑通通找出來,然後做預測。預測當你走第一條路、第二條路、第三條路時,你可能遇到的機會、風險、對手的反應和你需要完成的事項、需要的資源…在古代,這就叫做沙盤推演。

​ 假設你認為天文物理是未來二十年物理學的熱門話題,你發現很多天文物理的理論,存在相當大的繆誤、而你對天文物理又有超於常人的敏感性(眼睛特別好,或是能夠聽到來自宇宙的聲音…),你做出了要深入探討天文物理學的決策。那麼你應該在台灣讀哪一個大學(或是後面該轉學到哪一間大學)? 研究所呢,是該選台灣的、大陸的、美國的、還是英國的哪一間? 博士班呢,應該可以轉換到哪一個大學跟哪一位老師做研究…這個路徑肯定要跟哪一個學校有對的老師、設備、經費、甚至跟哪一個公司或軍事單位有深入的合作有些關連。像是下圍棋,你可以預測後面二十步、五十步…如果你的路徑越清楚,越能夠及早看出路徑存在的風險和問題,增加成功達陣的機會。像是你出國唸書,你的家人、朋友(女友…)、經費來源是否會有困難,如何提早解決。小的展開就是你現在要去唸的大學物理系,應該特別精通哪一門學問,會對未來的你更有幫助;該到哪裏打工,有機會認識未來可以幫助你的貴人;該去參加哪一場演講,問幾個有深度的問題,換幾張你的名片…做計劃和做預測(Plan and Predict)放在一起,才容易找到最有效率或是機會最高的幾條好路徑。孫子兵法說「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就是這個道理。

​ 做完預測和計劃,我們就要開始佈局和行動(Arrange and Action)。有別於一般的執行(Execution),是去實施一些措施或是作業。爸爸特別用了佈局這個字,是具有全局性的規劃和安排。像在一盤棋局中,搶佔位置、布好陣勢,準備撕殺。佈局還有「請君入甕」,引誘、引導的意思,是讓該演戲的人,在該演戲的時間,演一場好戲,並讓該入戲的人入戲。你想認識一個女生、你想跟一位教授做研究、你想請一位官員幫忙,你需要佈一個局,讓事情發生…三國裏的苦肉計、計中計,不都是這樣來的?

​ 小結一下,第一步咱們要放下一切做準備工作(Put everything down and Prepare),然後做計劃和預測(Plan and Predict),接下來要佈局和行動(Arrange and Action)。執行一段時間,你就需要再來一次這個循環,重新審視這個世界的變化,放下一切再做準備…做計劃和預測…佈局和行動…因此,爸爸稱這個 PPA -> PPA 為 PPAP 循環。這個循環,不單包含了易經「與時消息、與時偕行、與時俱進」的觀念,也相當多地包含了孫子兵法裏,知天知地、知根知底、知時知勢、知彼知己的「準備工作」,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的「計劃、佈局和行動」。最酷的事,PPAP 模型跟日本大叔的 PPAP 一樣,超級好記!!

愛你的

爸爸

2019/04/18

P.S. 爸爸轉寄給你,「在美國他們是這樣努力的」文章,比對一下,跟這 PPAP 的方式是不是有很多共通之處?

精選內容

為何好人會辦壞事

雨衣外的蛆,努力想爬起來,雨衣裏的兩個化學兵拼命想出去(想像錢鍾書的圍城場景…),時間就在我們用中指把這些蛆蟲一隻隻彈走中一秒秒慢流。肚子餓了就吃軍隊發的營養口糧,那是一種很密實、很難吃的餅乾。每一包餅乾會附有一小包牛肉乾(也有薑湯粉的,都換給了學弟)。最大的享受就是把一丁點牛肉乾放在口中含著,一直含著。閉上眼睛,想像這一丁點牛肉散發出巨大的肉香,周圍的惡臭似乎也沒那麼難以忍受了…感覺自己回到了人間。

親愛的林瑋林瑄:

​ 爸爸曾經跟你們講過,爸爸服兵役時,是在化學兵當參一(人事)文書。爸爸的第一任營長是個很不錯的人,他雖然沒有什麼學歷背景,但是很善於利用人際關係和他可以掌握的資源。每當南部有颱風、下大雨、登革熱、甚至雞豬瘟,他主動派兵到災區做消毒,也常常派員到各個軍種去做「滅蚊行動」。表面上,我們需要出公差到外面工作,貌似比較辛苦。但是外面的管制比營裏少,常常又可以虛報時數,一天的工作就報個二天,拼個一天把事做完,第二天收個尾,就去看個電影或打打牙祭,晚上回營裏晚點名。反正在營裏也是要訓練站崗,那不如在外面出公差,不但有魚可以摸,如果事情辦得不錯,嘉獎記功榮譽假就來了。因此碰到每一次出公差的機會,常常報名者眾、努力辦差。

​ 我們這樣子摸魚,營長肯定是知道的。有一次我們出完了公差也摸完了魚,眼看集合回營的時間到了,帶頭的士官長還沒有出現,分頭去找也沒找到他的影子。那時候手機很少,當兵也規定不準帶…時間一分鐘一分鐘過去,再不回營,這一整隊都要變成逃兵…我硬著頭皮打電話給營長說明情況,他叫我們不用緊張,直接去某某小鋼珠店把士官長接回營。到了那家店,果然看到士官長在鋼珠台上奮戰。我們把他架上了車衝回軍營,這件原本很大的事,就這麼簡單地解決了。

​ 因為我們常常幫忙其他軍種,所以第一任營長的人緣很好。有些弟兄在外面被憲兵抓到什麼服裝不整、騎摩托車…營長總有辦法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各項評比也是一樣,雖然我們的表現不特別出色,但打分數的軍官總能給我們很不錯的成績。所以,好像沒做什麼事情的第一任營長績效很好,很快就調去別的地方升了官。

​ 第二任營長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格。他十分嚴謹,之前是保修廠的主管,對於我們營裏看似雜亂,實則有序的管理方式很不順眼。他開始對所有物料有幾個該放哪,衛兵怎麼站,廁所如何洗…大大小小的事他都抓在手裏;出公差用幾個人花幾個小時他也能算得精準,不容許虛報摸魚。誠心而論,他說的很多事情都是對的,但因為他什麼都要管,軍官們就事事讓他管;摸魚困難,士官士兵就東拉西扯各種藉口不出公差,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硬要出公差時,也大多出工不出力,懶懶散散應付應付…對於其他軍種的支援,除非是軍團部下了死命令,否則就是一句「做不到」。結果也是明顯的,二任營長自己做的很辛苦,但是士官兵向心力很差,各項成績一落千丈。不論營內營外他都惡名遠播,影響之大,在我們下基地時,達到最高峰,連基地的指揮官都公開惡搞我們。

​ 基地裏最重要的指標是結業訓練成績,指揮官的分數是相當重要的。指揮官把我們帶到一個垃圾場,來了一場三天二夜的躲貓貓。我們約 150 人是鬼,要想辦法躲起來;基地的軍士官會不定時巡查抓鬼,每被抓到一個鬼就扣一分,扣到二十分就 GG,要重來一次。遊戲剛要開始,營長就舉手對指揮官說:「我被抓到了」。接著他轉頭對我們說:「其他人如果被抓到,不論軍士官,扣三天假」。他老兄拍拍屁股走了,我們這群小鬼,就在垃圾場內承受指揮官的暴怒。

​ 遊戲開始,我們老兵帶新兵,分成兩人一組,在垃圾場的個個區域散開。我和學弟在垃圾堆裏挖了一個小溝,用一件雨衣墊在下面、一件雨衣頂著上面、上面的雨衣再覆蓋一些垃圾、開了兩個小洞透風並觀察是否有該死的巡查隊過來。還好基地在桃園,十一月的天氣不熱也不冷。雨衣外的蛆,努力想爬起來,雨衣裏的兩個化學兵拼命想出去(錢鍾書的圍城??),時間就在我們用中指把這些蛆蟲一隻隻彈走中一秒秒慢流。肚子餓了就吃軍隊發的營養口糧,那是一種很密實、很難吃的餅乾。每一包餅乾會附有一小包牛肉乾(也有薑湯粉的,都直接給小胖學弟補充熱量)。最大的享受就是把一丁點牛肉乾放在口中含著,一直含著。閉上眼睛,想像這一丁點牛肉散發出的巨大肉香,周圍的惡臭似乎也沒那麼難以忍受了…就像從地獄回到人間。當我們通過測驗,坐軍車回基地的時候,所有基地裏的士兵都衝了出來,在路邊列隊站得挺直,左手摀著鼻子,右手對我們敬禮。

​ 可能是因為這種經驗太過噁心和痛苦,爸爸基本上沒跟太多人講過這個故事。不過這件事給爸爸很大的啟發:

  1. 很努力的人不見得會成功,不特別努力的人,不見得會失敗。能夠找到對的方法、以聰明的方式經營,成功的機率會高一些。
  2.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查則無徙」老祖宗講的話是很有道理的。第一任營長能夠把每一個人的利益考慮好,該放手的放手,自己掌控全局。這種做法,讓他自己輕鬆,他的下屬開心,他的團隊有績效和向心力。
  3. 第二任營長覺得自己最厲害,別人都無能又愛偷懶。他斤斤計較格局太小,只想著自己,沒有把其他人的想法放進來。跟著他幹只有痛苦難成大事。

​ 對爸爸來說,最重要的領悟是:就算你是高材生、頭腦好、做事勤、格局高,如果你的直屬上司是這種白痴,一樣有辦法把你給害死。上層的競爭,死最多的是在下層無辜的可憐人。如果你只想做一株小草,在食物鏈的最底端,那麼就處處受制於人,得忍受一切的不公平,隨時可能被犧牲。如果能夠持續精進向上,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嘗試錯誤。那麼假以時日,就有機會出頭,就有機會培養出自己的班子,就有機會自己制定規則,自己做主。能不能成爸爸也不知道,但爸爸總是覺得,與其坐著等待命運,不如站起來用力一搏,這也許是爸爸所修的「道」 – 不想受制於人,讓自己自由的道。

​ 講爸爸的故事,只是要解釋,有時候爸爸的行為說法,會比較功利主義,請不要介意。更不是說,只有爸爸是對的 –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道,我們可以討論,可以爭辯,但我們互相尊重各自的選擇。就像大伯爸爸和姑姑常常爭辯一樣,以前在老家南投,每天晚餐都會來這麼一場兩場大亂鬥。爺爺奶奶總是開心地看著我們,有時起個頭、有時點個火,有時加個一兩句評論,然後讓輸的人乖乖去洗碗…經過一次次的爭論,讓我們發現自己思考的茫點,也常常能洗鍊我們的想法,知道自己想走什麼路、想做什麼事、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爸爸和大伯爭辯的勝率是很高的,但再怎麼高也是有錯的時候,錯了怎麼辦,就改唄…

​ 有一本書叫「犯錯」(Being wrong, by Kathryn Schulz),她說「質疑(或挑戰, challenge) 是一種技能,犯錯是智慧的基礎」、「一直成功未必是能力的體現,也可能是因為害怕失敗,就放棄了一些能夠造就他成功的機會」。真正的自信是找到並擁有自我的價值 – 不論別人試圖給你什麼觀念、施加多少壓力,也不論你已經成就了什麼或失敗過多少次,你永遠能朝著自己定義的成功穩步向前、不卑不亢、做你自己。

​ 當你發現過去的你想的不對時怎麼辦? 那還不容易,快改唄…

愛你的

爸爸

2019/04/14